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ppt课件.pptx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ppt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4,问题与问题解决,1,2,3,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训练,创造性思维,本章内容,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问题意味着个体处于这样一种情境:对于面临的目标或困难,试图解决它,但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现成的方法又不能解决。这种情境称为问题情境(Problem-setting)。纽厄尔和西蒙(NewellSimon,1972):问题虽然有简单或复杂、具体或抽象之分,但每个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成分(1)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2)目标,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3)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待解
2、决的因素。,定义:问题(problem)是在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乔纳森把问题分为11类,问题的排列是从结构良好往不良依次递进的。这十一种分别是逻辑问题,算法问题,故事问题,规则运用问题,决策问题,故障排除问题,诊断解决问题,技巧策略运用问题,案例系统分析问题,设计问题和两难问题。知道这些问题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各种各样,但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起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都清楚,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举例:边长为2CM的正方形面积教科书中的练习
3、题大多属于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1)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举例:尊敬的毕达歌斯先生,请您告诉我,有多少学生在听您的课?毕达歌斯回答:“一共有这么多学生,其中1/2在学数学,1/4在学音乐,1/7沉默寡言,此外还有3名妇女。”希腊文集,结构良好与不良问题的比较,(2)常规和真实性问题: 根据问题的领域范围常规问题:学校中大量遇到的问题。真实性问题:生活实际问题。这里有山羊26只,绵羊10只,船长的年龄有多大?,二、问题解决的界定,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认知操作包括分析、理解、联想、比较、推论等。
4、,问题解决的特征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标,它总是要达到某种特定目标。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操作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但不能称为问题解决。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涵一系列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三角形中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角也相等。,问题解决的特点:(1)解决问题是解决新的问题,即所遇
5、到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问题;(3)问题一旦解决,人的能力或者倾向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模式,1、传统观点,(1)试误说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2)顿悟说人在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2、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加工论者把问题解决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转换成最终状态的信息。问题空
6、间分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操作。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环节是对问题情景建构起一个心理表征,也就是问题空间。,3、现代认知派模式,问题解决就是把问题划分成诸成分,从记忆中激活旧有的信息,或寻找新的信息。如果失败了,就可能退回到最初的问题,另找方法,或重新定义问题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问题解决不是线性的,问题解决者可能跳来跳去,跨步或联合一些步骤。,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杜威的五阶段理论1、意识到问题的存在2、识别出问题3、提出假设4、接受或拒绝试探性的假设5、形成和评价结论,(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1.识别有效的信息了解某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以及如何相关:分
7、辨有用条件和多余条件,注意表面无关实际重要的条件。,在一张桌子前,从左到右依次并排坐着ABCD四个人,请根据一下信息,指出谁有小轿车A穿蓝衬衫穿红衬衫的人有自行车D有摩托车C靠着穿绿衬衫的人B靠着有小轿车的人说: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有摩托车的人有三轮车的人距有摩托车的人最远,2.理解信息含义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还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要成功地表征问题就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语言理解,理解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小船在静水中每小时比在流水中快64米。 这是一个关系命题,它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 糖的价格是每千克15元。这是一个指定命题,它只指明了某种东西的价格,即一个单位糖的价格。,
8、3.整体表征集中问题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两个火车站相距50千米,某个周六下午2:OO,两列火车分别从两站相向而行,正当火车驶出车站时,有一只鸟从第一列火车出发飞向第二列火车,到达第二列火车后,又飞回第一列火车,如此反复,直到两车相遇,如果两列火车的速度都为每小时12.5千米,小鸟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请问在两车相遇之前,小鸟飞行了多少千米? 第一步 求出小鸟在火车相遇之前飞行的时间(实际上是火车相遇前行驶的时间) 小鸟飞行时间= 两站距离(第一列火车的速度十第二列火车的速度 = 50(12.5+12.5)= 2(小时)第二步 求出小鸟在两车相遇前飞行的距离 飞行距离=
9、小鸟飞行速度小鸟飞行时间 = 502= 100(千米),对于许多问题,图形表征是更为有效的方法。例如: “有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在一条直线上。从甲庄到丁庄的距离是64000米,从乙庄到丙庄的距离是16000米。现有小明和张华两个人自甲、丁两庄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每小时走3000米,张华每小时走2OOO米。当小明走到丙庄时,张华刚好走到乙庄。问他们各走了多少路?”这道题对已学过相向而行相遇的问题的学生来说,构成了问题情境。,4.问题归类:归类并激活一个特定的图式,问题表征阶段有两个主要的结局:1.联想起一个合适的顿悟式解决方案(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图式),问题得到解决。2.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以
10、利用,重组问题情境,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二)寻求解答阶段,1.算法式(algorithm)一个算法就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它常与某一个特定的课题领域相联系。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如果你选择的算法合适,并且你又能正确地完成这种算法,那么保证你能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做一位大数目除法。36748599/11,你只要仔细地按照乘一减的算法,反复地做下去,就能获得最终的解 。算法式策略费时费力,而且有些算法式策略有时在实际中根本不可能实现。,2.启发式(heuristic)指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
11、状态,从而只试探那些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算子。 例如,在解连加题时(1234510000=?),就可以根据其特点,转换成加乘除法(l10000) X(10000/ 2)进行简便计算。,1)手段目的分析法 (means-ends analysis)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2)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的问题,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题有时非常有效。,例如,已知下图中的ABCD是一个长方形,证明AD=BC.,(3)爬山法其基本思想是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一节点,向目标方向运动,逐步逼近目标。爬山法只
12、能保证爬到眼前山上的最高点,而不一定是真正的最高点。,(4)类比思维当我们面对某个问题,而对问题的领域知识所知甚少时,类比是有效的方法。一般是先对问题进行表征,然后去获取与当前情景相关或者相似的熟悉领域的知识,加以利用。,(三)执行计划或者尝试解答阶段,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如果解决方案主要涉及某些算法的使用,那么一定要避免在使用算法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的算式或者系统性的“错误”。,(四)评价结果阶段,当个体选择并完成某个解决方案之后,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对解答进行核查。,三、结构不良问题的
13、解决过程,司马光救人的故事“设计”过程,不是在一定逻辑结构中进行的“解法搜寻”。,1、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 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解决者常常首先要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有时,所寻找的信息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情境中,只是我们一时没有察觉。其次,问题解决者要查明问题的实质。结构不良问题不是预先设置好的问题,它常常是在一定的情境或事件中自然而然地出现的,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常常是不确定、不明确的。为了解决问题,解决者必须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把握问题的实质。他要权衡各种可能的理解角度,建立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问题表征。比如,在一个旅馆,住在高层的房客常常电梯远行得太慢,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却是:怎么样减少房客在
14、乘电梯时的“等待感”,所以,他让人在电梯中装上了一面在镜子,把房客的注意力从“等待”上转移开。 在理清问题时,问题解决者需要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境,他需要想:在这个问题中,我已经知道的事实有哪些?我有什么假定?我解决过与此相关原问题吗?我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我还应该查阅哪方面的资料?等等。结构不良的问题不只是针对刚刚学过的知识点,它常常需要综合该领域的多个概念、原理,联系原有的各种具体经验。与结构良好的问题不同,理解这种问题所需要的不只是对问题进行识别和归类,而是对有关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对当前问题中的各种可能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行具体分析。,2、澄清、明确各种问题的角度、立场和
15、利害关系 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只建立单一表征是不够的,在初步理解了问题的性质之后,问题解决者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再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得于问题的解决。在选择理解方式和角度时,解决者需要分析问题中可能遥不同立场,权衡问题所牵涉到的各方面的利害关系。这一问题情境都关系到哪些人?各方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问题解决需要全面考虑,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比如 要治理城市空气污染,其中涉及到的大量普通市民,他们希望能有最清新的空气;涉及到交通车辆用户、车辆制造商,以及造成空气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解决 学习 创造性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