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及案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及案例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来自几节同课异构案例的思考,二氧化碳性质,设计不同的教学线索,2,案例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探究主题从哪些角度对学生进行起始实验技能的教学,3,4,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知识回顾:,6,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7,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8,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9,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三,最外,最内,火焰温度外层高内层低,内壁出现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 二氧化碳,最外,10,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白烟”冒出,1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白烟”冒出,蜡烛重新燃烧,
2、“白烟”是未燃烧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石蜡是密度小于水、质软的固体,它不溶于水,通常为白色;石蜡可燃,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结论:,12,(1)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2)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3)家中断电用蜡烛照明时,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4)当吹熄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白烟能否燃烧?(5)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为什么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6)蜡烛燃烧过程中只有化学变化,对吗?为什么?,讨论,13,学习化学具有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即不孤立地关注
3、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欢迎来上化学课,15,请观察蜡烛,结合生活实际,描述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小结,3.,1.,2.,4.,5.,6.,颜色多样,固体,无味,硬度小,难溶于水,熔点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燃性,7.,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7,实验1:蜡烛的溶解性,提出问题:,蜡烛是否可溶于水?,进行猜想:,蜡烛难溶于水,设计实验:,取蜡烛少许,放于水中,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评价反思:,18,填写探究报告:,为什么 做实验,怎
4、么做 实 验,看 到 什 么,知道什么,了解蜡烛的溶解性,取蜡烛少许,放于水中,观察,蜡烛在水中没有溶解现象,浮于水表面,蜡烛难溶于水.,蜡烛密度小于水,19,问题,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蜡烛的知识?,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蜡烛的硬度和密度如何?是否可溶于水 蜡烛由什么组成?(4)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蜡烛火焰有无分层,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 暗?当吹熄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 么?白烟能否燃烧?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 要先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可用其他 材料代替?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蜡烛点燃后,为什么能持续燃烧?,(10)蜡烛火焰
5、为什么会闪烁摇晃? (11)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 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为什么 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外焰,内焰,焰芯,23,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提出问题:,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进行猜想:,蜡烛火焰最外层(外焰)温度最高,设计实验:,点燃蜡烛,取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取出,比较其不同部位被烧情况,实验、观察、纪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评价反思:,24,填写探究报告:,了解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比较情况,点燃蜡烛,取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取出,比较其不同部位被烧情况,在蜡烛外焰部分的火柴梗被烧焦,内焰部分的火柴梗颜色变化不大,蜡烛火焰分层
6、.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25,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有哪些?,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纪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评价反思:,26,填写探究报告:,了解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蜡烛燃烧生成水.,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改进:,补充知识: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遇水会 变成蓝色。,现象:,蜡烛燃烧,无水硫酸铜由无色变蓝。,结论:,蜡烛燃烧有水生成。,28,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有研究价值,猜想:
7、,合理,设计实验:,简便、效果明显,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记录:,细致,及时,准确,作业,设计实验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实验一: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否可以点燃(记录步骤和现象)实验二:探究如果蜡烛没有棉芯,是否可燃,30,谢谢,31,最低目标:走进实验室,关注实验基本操作中级目标:初步建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高级目标:走出实验室,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原理,思 考,观察与思考,实验与观察,实验方案:向带有标记的两个小孔中分别加入5滴酚酞,向没有标记的小孔中加入5滴浓氨水,盖上盒盖, 对比观察盒内与盒外的酚酞会产生哪些不同?,观察与思考,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构成苯的微粒的
8、图像,扫描隧道显微镜,构成水的微粒 直径 0.4nm,一粒小米 直径 1mm,1mm,0.4nm,=,讨论与探究,20mL,实验方案:用胶头滴管向吸管中加入水至刻度线处,之后继续加入酒精至刚好加满,用塞子塞紧,将吸管倒置几次后正放,观察吸管内的变化并记录,观察与思考,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构成苯的微粒的图像,资料卡片:碘遇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使淀粉变蓝。,碘发生了哪些变化?,碘,实验与观察,实验方案:将挂有馒头的铁钩挂在试管上部,塞紧塞子,将试管放入烧杯中,观察碘和馒头的变化。1分钟后,取下铁钩上的馒头,换上另一块馒头再次将铁钩挂在试管上部,塞紧塞子,将试管放入热水中1分钟,前后对比,观察碘和馒头
9、的变化,肉眼观察不到,紫色的烟,能使淀粉变蓝,应用提升,40,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案例二 水的净化,提问:自然界中河水、湖水、海水等天然水 与纯净水相比,有什么不同?,水中的泥沙,蒸馏水,水中的细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 九年级 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的净化,1、沉淀,一、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沉淀物,不溶性的杂质沉到水底。,实验4-1:取出A、B两烧杯,向B中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通过对比观察现象。,加过明矾的浑浊水样比未加的要澄清,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 吸附水中悬浮物,进而形成沉淀,1、沉淀,过滤所需仪器:,一、净化水的常用方法:,2
10、、过滤,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漏斗架)、玻璃棒,过滤器的制作:,一贴:,二低:,三靠:,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过滤操作的要点,【探究活动】:实验室过滤器与家庭自制净水器 对水净化能力的比较。,【提出问题】:实验室过滤器和家庭自制净水 器相比较,哪套装置具有更好 的净水效果?,【资料卡片】:请认真阅读学案上的资料卡片 的内容。,【提出猜想】:,家庭自制净水器净水效果好。,实验室过滤器净水效果好。,或者,实验改进,【实验操作】:,水样变得澄清且为无色,水样变得澄清但仍有色,家庭
11、自制净水器净水效果好。,【实验反思】:,问题1:在对水进行净化的过程当中,活性炭主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问题2:采用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呢?,吸附水中有色、有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讨论应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主要来自自来水公司,如果你是一名自来水公司的工程师,为了对水进行净化,你会设置哪些环节(步骤)进行处理呢?,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水的净化,水的净化,小组讨论:观察天然水样中含有哪些杂质?,天然水样,饮用水样,对比水样,难溶的杂质,可溶的杂质,微生物,天然水样,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三项指标:1、应澄清透明2、
12、不得呈现异色、异味 3、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天然水中含有的杂质:1、不溶性杂质2、可溶性杂质3、微生物,交流合作,天然水,饮用水,-静置,沉淀较大颗粒的难溶物,悬浮物,沉淀法,-加絮凝剂,吸附悬浮物,明矾是一种絮凝剂,沉淀法,回顾过滤需要哪些仪器?,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引流,过滤,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一贴,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二低,三靠,1、任务:过滤自然水样A的上层水体2、要求:一位组员操作,其他组员观察监督,A,C,实验体会,对比水样,过 滤,生活中的过滤器,水井,生活中的过滤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13、温馨提示,活性炭过滤器可以对水样做深度净化?,“活性炭过滤器让您喝上放心水”,1、如图安装过滤器2、把水样C加入过滤器一半3、半分钟后打开过滤器盖子4、对比之前水样,实验体会,D,活性炭,对比水样,活性炭有多孔结构,总表面积可达5001000m2 g-1。它有强大的吸附本领。除臭去除异味去色去除颜色过滤滤掉一些不溶性杂质,吸附法,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了吗?,消毒法,水样的变化,过滤,吸附,沉淀,消毒,关注偏远地区安全饮用水问题,1、这些地区的水有什么特征?2、这些地区的学校需要什么设备?,阅读资料,急需净水设备,设计净水流程,请把我们学过的净水方法组合优化,帮助他们设计一套有效合理的净水流程,学以致用,水源,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饮用水,设计方案,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谢谢!,思 考,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设计教学?如何认识化学实验技能的社会价值,让学生主动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88,89,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袁振国),90,感谢各位同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