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件.ppt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言第一单元,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4、走进化学实验室,材料的发展:(时间顺序),商代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的冶铁炼钢 西汉的湿法炼铜 近代铝的使用 现代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破冰斧,耐高温纤维制成的消防人员的服装,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_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 象 、 、 ;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会制造 ,春秋战国时期会 。,青铜器,炼铁、炼钢,造纸 制火药 烧瓷器,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化学的发展,近代_(近代原子学说)_(
2、分子概念)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1869年_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从微观角度讲主要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属于绿色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化合反应,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形状、状态的改变,发光,放热,变色等,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化变中
3、一定有物变,物变中不一定有化变,一、物质的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这些象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可燃性、稳定性、 活泼性、氧化性,颜色、状态、挥发性、溶解性,性质需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再想一想你会更请楚,找区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过程,属性,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4、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辨一辨:,1.下列属于对物质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味 C、O2 可以助燃 D、蜡烛能燃烧,2.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 ) 白色固体调味品 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潮解,C D,B,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
5、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 。(2)苯的化学性质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最明亮)(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_;结论:_(3)检验产物 H2O:_ CO2:_(4)熄灭后:_ _ 点燃白烟:_ 。,两端先碳化,外焰温度最高,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有白烟(为石蜡固体颗粒);,蜡烛复燃,说明石蜡固体颗粒能燃烧,
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如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这种方法说明收集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是最佳方案吗?,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 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含量较低。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 ,说明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 ,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较高。,空气中,氧气,石灰水明显浑浊,CO2,水雾,水蒸气,药品图标,一、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介绍,烧瓶,锥形瓶,反应容器,支持仪器,三脚架,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第一 单元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