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概述课件.ppt
《刑事审判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审判概述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刑事审判概述,一、刑事审判模式,(一)概念是指控、辩、审三方在刑事审判程序中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判程序组合方式。(二)分类1、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2、职权主义审判模式3、混合式审判模式,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是指法官(陪审团)居于中立且被动的裁判者地位,法庭审判的进行由控方的举证和辩方的反驳共同推动和控制的一种审判模式。()法官消极中立。()控辩双方积极主动和平等对抗。()控辩双方分享对审判程序的控制权。优点:审判程序的民主性,程序公正性;缺点:审判效率和发现案件实体真实方面效率的降低。,职权主义审判模式是指法庭审判以法官为中心,法官在审判程序中居于主导和控制地位,限制控辩双方积
2、极性的审判模式。()法官在刑事程序中居于中心地位,主导审判的进行。()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在法庭审判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法官完全掌握程序控制权。优点:有利于案件实体真实的发现,审判效率较高;缺点:容易导致法官对辩护方产生偏见。,二、刑事审判原则,(一)审判公开原则(二)直接、言词审理原则(三)辩论原则(四)集中(持续)审理原则(五)审判中立原则(六)控审分离原则(七)控辩平等原则,(八)不告不理原则(九)证据裁判原则(十)疑罪从无原则(十一)一事不再理原则,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的概念1、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3、把法庭审判的全部过程,除休庭评议案件外,都公之于众。公开审判不仅向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而且向公民公开,向社会公开。2、公开审判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刑诉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3、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4、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公开
4、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但是,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除外。,公开审判的基本要求1、凡是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2、建立一套与公开审判相配套的,便于群众旁听、记者采访的具体的工作制度,如旁听证发放、安全检查、法庭安全保卫制度等。,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是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抗辩双方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直接言词原则可再分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一)直
5、接原则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要求参加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参加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该原则强调审理法官与判决法官的一体化。与之相对的是间接审理,即判决法官将其他法官审理所得结果作为判决基础,亦即审理法官与判决法官存在着分立。,(二)言词原则言词原则又称为言词辩论原则,是指法庭审判活动必须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不仅参加审判的各方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审理、攻击、防御等诉讼行为,而且在法庭上出示证据也应以言词表达的方式为主,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应在言词讯问、询问的必要时机出示,以使审理过程更富有逻辑性、直观性。,(三)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应当做到以下几
6、点:1、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出庭;2、开庭审理时,合议庭组成人员必须始终在庭,参加庭审的全过程;3、所有证据都必须当庭出示,并当庭质证。证人出庭作证是一般规则,不出庭只能是例外;4、保证控辩双方有充分的陈述和辩论的机会和时间。(四)直接言词原则在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但是按照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以有例外。,辩论原则,辩论原则,是指在法庭审理中控辩双方应以口头的方式进行辩论,法院裁判的作出应以充分的辩论为前提。(一)辩论的内容1、 辩论的主体是指抗辩双方和其他当事人;2、主要在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3、 辩论的内容是证据问题、事实问题和法律(实体法和程序法)问题。,(二
7、)辩论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1、除了在法庭辩论阶段集中辩论以外,在法庭调查阶段控辩双方也可以围绕某一证据的合法性、相关性及证明作用进行辩论;2、法庭应当保障控辩双方有平等、充分的辩论机会。(三)辩论原则的精神是赋予双方平等的直接的对抗手段,通过双方充分陈述已方理由,反驳对方主张,使法官“兼听则明”,形成自己最合乎事实和法律的正确判断 。,审理不间断原则(集中审理原则/主义),“诉讼之本案审理应尽可能使程序集中化,并以开一次言词辩论期日即可终结为理想,此即为所谓集中审理(集中辩论)主义之要求. 循此项原则所采行之审理方式,系为达成短期内终结某一事件之目标,就该事件之辩论或集中于一次言词辩论期间一举为
8、之,或继续开数次辩论期日而不予时间上隔离,且于该数次期日之间不审理其他事件,在此种情形,从法律继续审理某一事件观之,系于该事件持续不断审理,而终结以后始移向审理他一事件,故亦称其原则为继续审理主义.”(邱联恭,三民书局1996年,P210)反之,分割审理主义,1、概念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2、主要涵义1)一件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每起案件自始至终应由同一法庭进行审判,并且在案件审理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之前不允许法庭再审理其它任何案件。2)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应在法庭内集中完成。3)法庭成员不可更换,包括法官和陪审员必须始终在场参加审
9、理。如果法官和陪审员因故不能继续参加审理,应由始终在场的候补法官、候补陪审员替换。否则,案件应重新审判。整个审判阶段以庭审为中心,所有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都应在庭审时一并提出、辨明,审判结论也应在庭审中形成。4)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并迅速作出裁判。,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精神。其中,第3条规定了合议庭成员不得更换;第9条规定了合议庭评议案件的时限(第九条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 );第14条规定了裁判文书制作的时限(第十四条合议庭一般应当在作出评议结论或者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 )。,三、
10、审判制度,审级制度的概念1、审级制度是指法律规定案件起诉后最多经过几级法院审判必须终结的诉讼制度。2、我国的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度。,一两审终审制,1、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2、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审理后所作的判决、裁定,不能立即生效,只有在法定的上诉期内,有上诉权的人没有提起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抗诉,第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才能生效。在法定上诉期内,如果有上诉权的人提起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事 审判 概述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