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寿松自控第二章教案ppt课件.ppt
《胡寿松自控第二章教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寿松自控第二章教案ppt课件.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如果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代数方程,则称其为静态数学模型; 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叫做动态数学模型。,3,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需要了解系统的具体的性能指标;只是定性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依据。,4,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
2、: 分析法, 实验法。分析法是对系统各部分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它们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分别列写相应的运动方程。例如,电学中有基尔霍夫定律,力学中有牛顿定律,热力学中有热力学定律等。,5,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实验法是人为地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去逼近,这种方法称为系统辨识。,6,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形式:时域: 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复数域:传递函数、结构图;频域: 频率特性等。,7,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8,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3、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4 数学模型的实验测定法,9,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列写元件微分方程的步骤: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列写相应的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便得到元件时域的数学模型;系统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输入在右,输出在左,方程两端变量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10,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例2.1,11,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12,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4、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例2.2,13,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14,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15,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16,微分式(3)得到 (4)用 乘(3)的两端得到 用 乘(4)的两端得到,17,在将上述两式相加并利用(1)得到,18,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19,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20,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由系统原理线路图画出系统方块图;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系统输
5、出量和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21,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相似系统RLC无源网络和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均是二阶微分方程,为相似系统。相似系统便于用一个简单系统去研究与其相似的复杂系统,也便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数字仿真。,22,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线性元件:具有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线性系统:若组成系统的各元件均为线性元件,则系统为线性系统。非线性元件:不具有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23,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如果元件输入为r(t)、r1(t)、r2
6、(t), 对应的输出为c(t)、c1(t)、c2(t) 如果r(t)=r1(t)+r2(t)时, c(t)=c1(t)+c2(t) 则满足迭加性。 如果r(t)=ar1(t)时, c(t)=ac1(t) 则满足齐次性 满足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才是线性元件。,24,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 线性系统的特性,例如 y=kx 是线性元件 输入 x1y1 输出 x2y2 输入x1 x2 对应输出y1 y2 满足迭加性 k为常数, kx1ky1 满足齐次性,25,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 线性系统的特性,线性方程不一定满足迭加性和齐次性。 y=kx+b(b为常数0)线性方程,所表示的元件
7、不是线性元件. 输入x1y1 输出 y1kx1+b x2y2 y2 =kx2+b 输入x1 x2 输出 y=k(x1 x2)+b =k x1 +kx2+b y1 +y2 不满足迭加性,26,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 线性系统的特性,k为常数:kx1输出y=k(kx1)+b=k2x1+b ky1=k(kx1+b)= k2x1+kbyky1不满足齐次方程。所表示的元件不是线性元件。 又例如:元件的数学模型为:,27,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3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重要特点: 迭加性表明:欲求系统在几个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下的总响应,只要对这几个外作用单独求响应,然后加起来就是总
8、响应。 齐次性表明:当外作用的数值增大若干倍时,其响应的数值也增加若干倍。这样,我们可以采用单位典型外作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单位斜坡等)对系统进行分析简化了问题。,28,考虑下述线性系统,选取输入,和,相应的系统输出由下图所示,29,选取输入为,相应的系统输出由下图所示,30,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将微分方程转换为变量 s 的代数方程;由代数方程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即为求微分方程的解。,31,2-1 控制系统的时域
9、数学模型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例2-6,32,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例2-6记 则有,33,由于,于是,34,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35,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将微分方程转换为变量 s 的代数方程;由代数方程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即为求微分方程的解。,36,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5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37,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
10、学模型5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38,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5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39,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5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40,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5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41,对于多变量函数 同样可以在某个工作点 的附近应用多元函数Taylor 公式将其展开 略去高阶项得到,42,例2-7 设铁芯线圈磁通量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势为,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写出电路微分方程,43,其中 是线圈中电流i的非线性函数。,因此所得到的方程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现在假定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值在某平衡点 附近作微小变化,则有 当 充分小时,忽略高阶导数项,便得到,44
11、,令 : ,并略去增量符号 ,便得到磁通量与电流之间的增量线性化方程:带入前面的方程后得到,45,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6 运动的模态,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1.特征根是单根的情况:设 是上述方程的n各不同的特征根,则方程具有n个线性无关的解,46,如果方程有复特征根,则方程有两个线性无关的实值解有如果方程有重根,设 是k1重根。则是k1个线性无关解,称为方程(系统)的运动模态。,47,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6 运动的模态,48,在例2.6中齐次线性方程的特征方程是,特征根为 。于是系统的运动模态是系统的任何一个解均可表示为下述形式,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50,第二
1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51,零初始条件:,1、系统的输入在t0时才作用于系统。因此,对于t小于和等于0时,系统输入及其各阶导数恒等于0。2、系统的输入作用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即系统的输出及其各阶导数恒等于0。,52,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 n 阶线性 常微分方程描述:,53,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线性微分方程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54,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
13、模型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由定义得到系统传递函数为:,55,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例2.8 试列写传递函数 Uo(s)/Ui(s).,56,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注意到,57,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传递函数:,58,传递函数的性质:,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 s 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 小于或等于分母多项式的次数n,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与输入信号无关;,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经简单置换而转换。即
14、在微分方程中将微分算子,及传递函数中的,互换,即可实现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之间的转换;,59, 传递函数 的拉氏逆变换是系统的脉冲相应,注意到设,是系统对于单位脉冲输入,的输出的拉氏变换的像。则有,于是关于上式两边求拉氏逆变换既得到,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61,例:求例2-2电述控制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已知电枢控制直流电机的简化微分方程:令 得到 于是,62,同理,令 可得到那么电机转速 在电枢电压 和负载转矩同时作用下的响应特性为,63,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与分母多项式 经因式分解可写为如下形式:,64,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
15、数学模型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根 zi 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分母多项式的根 pj 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称为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 零点和极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65,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零、极点分布图:,66,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称为传递系数或增益,在频率法中使用较多。,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与分母多 项式也可分解为如下形式:,67,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3.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例: 具有相同极点不同零点的两个系统 ,它们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阶跃响应分别为,
16、极点决定系统响应形式(模态),零点影响各模态在响应中所占比重。,68,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3.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69,考虑系统的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极点:,极点:,解,解,传递函数:,传递函数:,70,71,极点可以受输入函数的激励,在输出响应中形成自由运动模态。,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其极点为 ,零点为 自由运动模态为 。 给定输入,72,则有,进而,73,输出响应中前两项具有与输入函数相同的模态,但后两项包含了系统极点-1和-2 形成的运动模态。这是系统固有的模态,其系数则与系统的输入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两项是系统受到输入函数激励所引起的运动模态。,第二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胡寿松 自控 第二 教案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