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ppt
《第四讲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管理心理学 第七章,第三篇 群体心理与行为第七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 卫生管理学系 张屹立,2,基本模型(框架),个 体,组 织,群 体,环 境,投入,产出,3,案例,李岳是一位生产线的主管,他正坐在办公桌旁,为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李岳管理的生产线增加了3名操作工,他们已经来了将近一个月了。通过观察,他发现其中2位已和工友们打成一片,似乎只有小在让班组接受她这件事上,进行的不怎么顺利。李岳在这个公司已有许多年了,根据他的回忆,许多新来的员工很容易就能适应公司的体制,可小王呢?问题出在哪?李岳感到束手无策。,4,案例,小王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年青姑娘,刚刚从技术学校毕业,刚来的时候,她
2、的工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她虽然努力工作,但进步不够快。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在职培训是通过老员工的传授示范来进行的。但有好几件事使得小王处境非常艰难,如:同事某甲说:她有点“古怪”,某乙说:“怪里怪气的普通话,真难听。”某丙说:个子真矮。某丁说:“没有教养。”李岳感到,由于班组对小王的排斥,使得她的在职培训受到了很大障碍,而她因得不到其他组员感情上的支持,显得很孤立。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案,能保证小王一定能成功地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5,第七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学习目的 了解如何识别群体;区别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解释群体对个人和组织的功能;明确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描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解释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6,三大问题,群体(group)和群体功能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群体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案例探讨,7,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群体”的术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含义广泛。凡是按照某种特征划分的、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群人(人群集合体),都可以使用这个概念、术语。“群体”的最一般的含义:指社会中有某种相互关系、或联系的一群人。,8,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一、群体 一赫蕾季尔 赫雷季尔(OHellrigel)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组织行为学中下的定义,即 “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互相交往沟通的一群人,其中每一个人都能够与这一群人中的任何一人进行面对面的交往沟通,而不是通过其
4、他人来进行间接的交往沟通”。二西拉季 西拉季(ADSzilagyi)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组织行为与绩效一书中提出的定义,即 “两个或更多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工作目的和目标而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相作用的集合体”。 三综合创新 结论:群体是两个或更多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工作目的和目标而形成的能够直接交往沟通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体。,9,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二、群体的特征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规范和规则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互动关系,10,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三、群体的类型按群体的目的和形成方法不同,群体可划分为许多类型。(一)按群体的不同目标可划分为职能群体,如企业的科室;工作任务或 工
5、作项目群体,如某新产品开发小组;兴趣和友谊群体,如学校的 篮球队等;利益型群体,如公司中某些员工为了增加福利,而结合在一起组织一个群体,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二)按群体形成的方式方法不同,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组织按照一定的法制程序,管理权限和客观规律明文 规定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没有经组织认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 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爱好,临时的目的为基础。,11,12,13,六 类 非 正 式 群 体,14,正式、非正式群体差异,15,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三、群体的类型 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 1正确认识非正式
6、群体。 2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3重视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头人。 4分别对待各种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管理者应承认、研究 这个事实,引导它为组织绩效服务。如自愿组织起来的革新小组,就 要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努力使其和正式群体相协调一致,促其早出成 果;对于那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要及时给予思想指导,使其变成积极 的群体。否则,就要采取适当措施限制其活动或取缔。,16,(三)以群体的构成人数多少和能否保证成员间有直接相互作用为考量标准,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17,18,19,生产处,工段1,车间1,正式群体1,班组4,正式群体3,班组2,某工厂企业,任务目标,组织行为学的
7、角度,20,先进集体型一般集体型中间型一般反社会团伙型黑社会团伙型,(四)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21,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四、群体发展的步骤 步骤1:互相接受。最大的特点是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和分享信息。步骤2:沟通与决策。群体成员更公开地讨论他们的感受,同意群体的 目标以及在群体中的个人角色。他们可能表现出对反对意见更 大的宽容性,对面临的问题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步骤3:激励和生产率。群体成员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强调个人利益 服从群体目标。步骤4:控制和组织。群体已成为一个成熟群体,成员为了目标有效地 工作,成员的活动自发又灵活,群体根据成员的能力设计任
8、务。并不是所有群体都要经过这四个步骤,有些群体在进入最后步骤中 就消失了,有的群体只能停留在前几个步骤中,也有的群体可以在发 展中跳过某个步骤。,22, 群体发展的步骤,23,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五、群体的功能(一) 从系统论角度讲 群体是组织的子系统。每个群体担负着组织的特定功能,组织的工作,要通过群体去实现,跟组织产生交互作用,进行投入与产出的转化工作。例如,企业的领导班子,起到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作用;企业的车间起到从厂部获得各种资源,通过自身加工输出产品的作用。,24,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功能,五、群体的功能(二)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群体是社会的基础细胞。群体不仅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9、,是个体与组织的重要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而且为个人理解社会的价值和社会规范等提供了条件。通过作为群体成员的身份,可以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什么加入群体?群体可以满足个体以下几方面需要: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 自尊需要。 权力需要。 完成某项目标的需要。 满足个体的个别的需要。,25,26,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群体成员资源,群体 结构,群体相互作用过程,群体任务,绩效和满意度,27,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把握的要点:1、能对群体造成影响的变量其性质是动态的、是会随时间而变化的2、这些变量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群体的行
10、为也可能会影响这些因素变量,28,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绩效评估和奖惩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9,(二)群体成员资源:,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评估成员个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间接判断出他们能够在群体中做什么及他们的工作效果如何,部分地预测出群体绩效。人格特点 积极意义的人格特点(社交性、主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对群体绩效有积极影响,具有消极意义的人格特点(专制、支配和不合习俗)对群体绩效有消极影响。途径:是通过影响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的互动方式,30,(三)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群体内各个组成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
11、也称为是群体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 正式领导 角色 规范 地位 群体规模 成员构成 群体凝聚力,31,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一、群体规模 群体的规模就是指群体中成员的数量。1、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取决于群体行为的目标变量。 2、规模为奇数的群体比规模为偶数的群体更普遍,也更受欢迎。 3、群体可能具有“社会惰化”现象,即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个人绩效可能降低。,32, 一般来说,群体生产力虽然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提高的,但并不是与群体的规模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群体总的生产力并不等于群体中每个人的生产力的总和。1920年代末,德国心理学家瑞格尔曼(Ringelmann)在
12、拉绳实验中,比较了个人绩效和群体绩效。它假设,3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应该是1个人的3倍,8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应该是1个人的8倍。但实际研究结果表明,3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是1个人的25倍,8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不到1个人的4倍。一个通常的解释认为是出现了社会惰化效应,如下图所示:,33,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二、成员构成1、异质性群体运行效率高。异质性群体是指成员在性别、个性、能力、态度、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2、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对群体成员的流动性有较大影响。这里所指差异性是指人口统计方面的一些特征的差异,如年龄、性别、民族、教育水平、参加组织工作年限等3、群体成员在群体中可能担任的
13、角色(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群体的行为。,34,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三、角色 三类典型角色自我中心角色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1)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2)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3)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不顾对群众有什么影响。(4)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 任务角色任务角色的主要表现有(1)建议者,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2)信息加工者,指那些为群体搜集有用信息的人。(3)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
14、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4)评价者,指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35,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三、角色 三类典型角色维护角色维护角色的主要表现有(1)鼓励者,指那些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贡献的人。(2)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3)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4)监督者,这类人所起的作用是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 人,而压制支配者。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间有
15、正比关系。,群体的角色类型,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群体绩效,37,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四、规范 1、规范的概念所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一般来说,群体都会形 成自己的规范,这个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群体规范其实 就是让成员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2、群体规范的类型 (1)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 (2)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38,探索阶段:群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标准或业已存在的群体规范体系,
16、彼此之间产生双向的接近和同化,努力寻找其中共同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建立新的群体规范的起点。形成阶段:不同的行为、价值和观念体系互相融合,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逐步形成某种公认的、可接受的、规范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定型阶段:通过群体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行为观念的交换、归属和服从过程,最终形成对群体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非正式规范形成的过程,39,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四、规范 3、群体规范的功能(1)群体支柱的功能: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2)约束功能。 (3)考评功能。 (4)行为矫正功能。,40,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五、地位我
17、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等级秩序的社会中,人们也会自然地说:某某人地位高。所谓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地位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如果地位是群体正式给予的,就是正式地位,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在非正式的意义上对待地位问题 , 如地位可以通过教育、年龄、技能、经验等因素非正式地获得。在我们日常的印象中,高地位意味着高级轿车、经常参加重要的会议,时常以正面形象被媒体报道等等。所以,一般说来,群体中的个体总是尽力去争取更高的地位。因此,地位和群体的绩效紧密相关。如果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是靠真实能力获得的,那么这样的群体往往受人尊重。如果完全是通过上级任命获得地位的群体,往往会滋生腐败,从而对群体
18、绩效带来负面影响。,41,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六、领导群体中的领导包括两种类型:正式领导者非正式领导者,42,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七、 凝聚力1、凝聚力的内涵凝聚力是指群体与群体成员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彼此吸引程度或内部团结 程度。凝聚力大的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也大,集体意识强,能相互配合, 密切协作,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相关时,乐于接受组织任务,实现组 织目标。2、影响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具有维持群体生存、稳定的功能,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功能,对 群体战斗力、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群体目标、形成坚强团结的群体具有重 要意义。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如下图所示。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管理心理学 群体 行为 基础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