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ppt课件.pptx
《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ppt课件.pptx(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远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CONTENTS,01,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1、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开创(主要是前苏联技术)20世纪6080年代:发展20世纪90年代:低潮21世纪10年代:恢复、发展、创新,形成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开展推广应用,发展历史:国内,起步阶段,第 I 阶段 20世纪50年代,1、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2、 借鉴前苏联、东欧国家经验3、推行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式施工的房屋建筑建造方式4、1955年在北京东郊百子湾兴建北京第一建筑构件厂,1959年 12层的北京民族饭店首次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第 II 阶段 20世
2、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多种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1、当时各类建筑标准不高、形式单一,容易采用标准化方式建造;2、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要求不高;3、总体建设量不大,预制构件厂供应可满足需求;4、木模板、支撑体系和建筑用钢筋短缺;5、施工企业用工采用固定制,预制装配可减少现场劳动力投入。,持续发展阶段,1976年开始兴建的“前三门”大街916层的34栋住宅和旅馆,全面采用大模板现浇混凝土内墙和预制混凝土保温外墙板相结合的体系,简称为“内浇外挂(板)”,低潮阶段,1、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房屋破坏严重,结构整体性、抗震性差;2、大板住宅建筑等出现渗漏、隔音差、保温差等使用性能方面问题。3、我国建筑建
3、设规模急剧增长;建筑设计出现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4、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要求提高;5、农民工大量进入城镇,劳动力成本低;6、各类模板、脚手架的应用普及,商混普及,现浇施工技术大发展;,第 III 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北京市的大板住宅建筑,从1959年至1984年底共建成272.6万平方米其中高层(12一13层)48.9万平方米,多层223.7万平方米。,“大板房”的连接差,接缝渗漏、保温性差,坐浆干缝的质量通病,1、劳动力成本上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的需求2、节能环保的要求: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噪声污染,节约用水3、技术逐步成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4、建筑功能和质量要
4、求提高,新发展阶段,第 阶段 2008年左右开始至今,1、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将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 2、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3、在其他各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也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2020年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以上。,北京市,上海市,2016年起,除下述范围以外,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建筑单体预制率不应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 1、总建筑
5、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新建公建项目;2、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建筑,落实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不低于15%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35%;3、 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新建工业厂房、配套办公、研发等项目;4、建设项目的构筑物、配套附属设施(垃圾房、配电房等);5、技术条件特殊,不适宜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项目。,长沙市,(一)全市政府投资类房建项目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原则上不低于50%;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地铁管片、综合管廊、城市桥梁等)原则上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二)全市新供地商品房项目分区域、阶段推进。 1、重点推进区域:湖
6、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三环线以内区域。 新供地的商品房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建造,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原则上不低于50%。,远大住工、中建科技、宝业集团、万科、中民筑友、润泰、宇辉、山东万斯达,国内产业集团,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剪力墙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部分预制的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浆锚搭接连接的的预制剪力墙,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在构件内连接,竖向钢筋在后浇区连接,剪力墙结构,7层以下的预制装配框架结构,日本预制框架灌浆套筒,2、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美 国 钢+PC挂
7、板组合结构 装配式框架+预应力双T板,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大城市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新加坡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科技水平相关 欧洲非地震区,低层和多层建筑为主,且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劳动力稀缺, 因而德国、法国、丹麦等欧洲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高装配化建筑; 日本地震烈度大,等同现浇为主,减震隔震技术先进;政府的作用十分明显,政府采购中强制采用 新加坡组屋中强制推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强制要求建筑模数化选择适合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技术路线 法国、丹麦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主; 英国走了钢结构建筑道路; 瑞典木结构为主 更多的
8、国家选择多元化发展的道路,02,装配式评价标准,建筑、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示例连接节点(基本要求、楼盖及剪力墙)墙板构件叠合板构件板式楼梯阳台、空调板及女儿墙,图 集,以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为依据编制,为大批量推广应用提供的基本的设计参考和依据。但技术比较单一,大部分情况下参考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基本特征: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和特征,结构
9、体系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外围护体系外墙、屋面、外门窗及附属物,设备管线系统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及管线,内装系统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卫生间和套内设备管线等系统,建筑物组成,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原则,立足当前实际从全国的角度还处于发展的培育期,在各地装配式文件中,评价装配式建筑指标和方法多种多样(预制率、装配率),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算范围 标准层/地上建筑/主楼与裙房,2、预制率计算 结构构件/主体结构+维护结构/结构构件+非承重内隔墙 /承重构件+非承重构件,3、装配率计算 单一部品/单体建筑综合/加权方式,标准的特点:“一、
10、二、三、四、五、十”,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装配化程度二种评价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方式;预评价与项目评价方法三类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四大基础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标准 装配率 综合评价50% 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 全装修全面实施100%,五类结构混凝土、钢结构、木、组合、混合十分差值两种评价方式间存在10分差值,编制原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第1.0.2条),2、评价对象:单体建筑的地上部分(第2.0.2、第3.0.1条),主楼与裙楼分开评价的基本原则,裙楼建筑面积较大,评价内容,1、全新的装配率概念和内容
11、第1.0.3/2.0.2/4.0.1条,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2.0.2 装配率 prefabrication ratio,1、明确装配率是对单体建筑装配化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2、对应装配式建筑的四大系统,给出了装配率评价体系的三类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评价内容,3、给出了装配率的计算公式(第4.0.1条),4、给出了装配率的评价指标(表4.0.1),2、评价方法:项目评价和预评价 (第3.0.2条),(1) 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项目评
12、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预评价设计阶段进行,不是必须程序。,1、对项目设计方案作出预判和优化(3.03条+表4.0.1),2、对施工图审查、项目统计与管理等提供基础性依据,项目评价竣工验收后,依据验收资料进行,主要工作:,1、对项目进行装配式建筑认定,2、根据项目申请,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等级评价,评价内容,3、装配式建筑的认定标准 (第3.0.3条),1 、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 2 、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3 、采用全装修; 4 、装配率不低于50。,制定四个装配式建筑认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1、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13、确定相对合理可行的“准入门槛”,2、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装配要求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3、明确了目前引导的重点内容是新型建筑墙体和装修,4、鼓励装配式结构与装配式装修(第3.0.4条),评价内容,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4、装配式建筑的等级评价标准 (第5.0.1/5.0.2条),5.0.2 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应划分为A级、AA级、AAA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率为60 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 (2)装配率为76 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 (3) 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5.0.1 当评价项目满足本标准第3.0.3条规定,且主体结构竖向构
14、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评价内容,5、装配率计算(第4.0.1/4.0.13条),装配率应根据表中评价项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评价内容,1、钢结构和木结构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可得30分,2、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可按第4.0.2/ 4.0.3条计算,3、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可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预评价中确认。,5、1 装配率计算竖向承重构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1a柱、支撑、承重
15、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4.0.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4.0.2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与原有“预制率”概念的差别,1、只针对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2、将预制构件与合理的连接作为一个装配整体,评价内容,1、 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一字型、T型、L型)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
16、积;2 、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3 、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评价内容,4.0.3 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5、2 装配率计算水平构件,4.0.4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A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4.0.5 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 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
17、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 、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 3 、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评价内容,5、3装配率计算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4.0.6 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a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1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围护墙体非砌筑只针对非承重围护墙体,非砌筑墙体类型:大中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
18、新型砌体,评价内容,非砌筑墙体特征: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适合产品集成,5、4装配率计算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4.0.7 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2b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b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2各楼层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强调建筑墙体的设计集成和集成产品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性,评价内容,5、5装配率计算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4.0.10 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19、,式中:q3a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A3a各楼层采用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干式工法楼面、地面和管线分离的概念与国标GB/T51231-2016中第2.1.14/21条相同,2.1.14 干式工法 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2.1.21 管线分离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评价内容,5、6装配率计算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3b集成厨房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A3b各楼层厨房墙面、顶面和地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之和;AK各楼层厨房的墙面、顶面和地面的总面积。,地面、吊
20、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集成厨房,评价内容,北京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湖南省绿色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标准指导思想/全面性、先进性与可实施性,1、全面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2、创新集成建筑设计,以装配式建筑预制部品部件系统集成体系为基础,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外维护等部分,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
21、发展,推动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4、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引导装配式施工技术创新,提高连接部位施工质量,5、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标准编制原则与技术要点,2.1.1 装配式建筑结构系统(部件)、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部品)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的技术要点:,1、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的组合,2、解决建筑系统之间的协同,3、解决建筑系统内部的协同,4、突出体现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2.1.3建筑系统集成以装配化建造方式为基础,统筹策划、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实现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过程。,标
22、准指导思想/全面性、先进性与可实施性,标准编制原则与技术要点,建筑集成设计,一般规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模数协调,采用模块组合的标准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 协同设计 信息化协同平台,模数协调,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分模数数列,标准化设计,平面设计要求,立面设计要求,剖面设计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集成设计,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运输限制、吊装能力,提高集成度、施工精度和效率。,接口及构造设计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内容解读,结构系统设计是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为基础,结合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进行查漏补缺、提
23、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内容解读,结构系统设计,5. 1. 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一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5. 1. 2 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比表中数值降低10m。,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 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
24、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 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5. 1. 2 中括号内的数值。,5. 1. 5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士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等不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当采用本标准未规定的结构类型时,可采用试验方法对结构整体或者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复核,并应进行专项论证。,5.1.7 高层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设置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2、 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
25、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 框架结构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4、 当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框架结构的首层柱采用预制混凝土时,应采取可靠技术措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内容解读,结构系统设计,5.3.3 内力和变形计算时,应计入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当采用轻质墙板填充墙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的方法考虑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 9; 对于剪力墙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 1.0。,主要变化是增加了轻质填充墙对刚度的影响,非承重墙体为砌块墙时,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远大 工装 建筑 发展 现状 技术标准 ppt 课件

文档标签
- 技术下的预制建筑混凝土管片
- 装配式建筑技术实施方案
- 装配式建筑ALC
- 装配式建筑概论教案
-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上楼梯构造ppt课件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简介ppt演示文稿课件
- 后张法预制T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 yAAA装配式建筑灌浆料的配合比设计图文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构件的连接方式ppt课件
- X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规程结构工程施工概述
- 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初速计算公式
- 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评价技术导则
- 粉末冶金公司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分析
-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管理与验收培训ppt课件
- 装配式市政桥梁工程技术标准
- 整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与监理
- 建筑力学弯矩图剪力图课件
- 1B区_叠合板计算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