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课件.ppt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课件.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1/27,1,行为与健康 Behavior and Health,七十七团疾控中心王露,2022/11/27,2,内容,一、概述二、健康相关行为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四、行为矫正,2022/11/27,3,一、概述,一)、疾病流行情况分析,2022/11/27,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 女性城市 1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 3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4 心脏病 心脏病 5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2022/11/27,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 女性农村 1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2 脑血管病 呼吸系统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4 心脏病 心脏病 5
2、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2022/11/27,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HO预测: 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死亡原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8%上升到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2022/11/27,7,传染性疾病,2003年全国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10万): 病毒性肝炎 68.55 肺结核 52.36 痢疾 34.52 新生儿破伤风 18.00 淋病 14.09,2022/11/27,8,心理卫生问题,竞争加剧、社会支持网络削弱、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在损伤和中毒中,近1/4为自杀。 2002年自杀死亡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城市 13.16
3、 12.40 12.79 大城市 6.90 5.51 6.22 小城市 18.18 17.12 17.66 农村 15.24 15.40 15.32,2022/11/27,9,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遗传生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 环境因素 卫生服务因素,2022/11/27,10,1、行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现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2022/11/27,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哪些病症?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动脉硬化 高血脂、脂肪肝、肥胖 肿瘤 胃十二指肠溃疡,2022/11/27,12,1、 吸烟2、物质滥用,2022/11/2
4、7,13,肿瘤,常见恶性肿瘤: 肝癌:与肝炎、黄曲霉毒素、酒精性肝 硬化有关 胃癌:与亚硝基化合物(水污染、淹菜、 熏肉、防腐剂等)、胃部疾病有关 肺癌:与吸烟、烹调油烟、煤烟、大气污 染、职业因素有关。,2022/11/27,14,高血压,血压值: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危险因素: 年龄:男55岁,女65岁 高盐饮食 吸烟、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肥胖、紧张压力 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 家族史: 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2022/11/27,15,2022/11/27,16,糖尿病,表现: 空腹血糖=6.1mmol/L 可疑糖尿病 “三多一少”
5、: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危险因素: 肥胖、缺乏运动 高脂、高糖饮食,2022/11/27,17,溃疡,表现:有规律上腹痛,和进食有关、有一定季节性、有返酸等症状。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烫食 吸烟 酗酒 精神紧张、情绪压抑,2022/11/27,18,健康的基石,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能使:高血压减少55%, 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 糖尿病减少50%, 肿瘤减少1/3, 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2022/11/27,19,2、行为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保护易感者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病症的识别与就诊合理用药,2022/11/27,20,2022/1
6、1/27,21,3、不安全性行为 -STDs、AIDS 4、不合理膳食5、缺乏运动,2022/11/27,22,行为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健康卫生服务因素,2022/11/27,23,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WHO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死亡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22/11/27,24,三、人类行为概述,1行为的概念 行为(Behavior)指的是有机体在外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内在行为)和外在表现的变化(外显行为),一般所谈的行为指外显行为,但外显行为是由内在行为转化而来,或者说行为实际
7、是心理活动过程的延续及外化。 S O R Stimulus Organism Reaction,2022/11/27,25,行为产生的机制,1、行为主义理论 人的行为是反复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条件反射原理包括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2、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是经过自我调控和观察学习而形成的反应模式。3、人本主义 行为是反映机体各种内在需要的外部活动。4、认知学习理论 行为是机体对外部刺激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后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5、心理动力理论 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2022/11/27,26,三、人类行为概述,人的行为 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具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刺
8、激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分为: 外显行为: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内隐行为: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2022/11/27,27,行为也可分为:,高可变行为低可变行为,2022/11/27,28,高可变行为,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在其他计划中有成功改变的实证社会不赞成的行为,2022/11/27,29,低可变行为,形成时间已久深深的根植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中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2022/11/27,30,三、人类行为概述,2人类行为的属性(1)生物属性 - 行为的遗传性 - 行为以生理形态和功能为前提 - 具有本能行为: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
9、与防御行为、探究行为、睡眠。,2022/11/27,31,三、人类行为概述,(2)社会属性 社会行为指人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包括社会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社会角色行为等。 - 后天习得 - 环境影响,2022/11/27,32,三、人类行为概述,3、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2022/11/27
10、,33,三、人类行为概述,(2)目的性:人的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向有益于自身的结果。(3)可塑性:人的行为在不断变化发展中。(4)差异性:受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特征、外部环境的影响。(5)发展性:连续而不平衡;表现为个体认知活动逐渐深入和复杂化;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改变;个体行为日益完善。,2022/11/27,34,三、人类行为概述,4行为分类(1)本能行为:指由人的生物本能所决定的行为,包括摄食行为、睡眠行为、性行为、探究行为。(2)社会行为(习得的行为):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2022/11/27,35,三 、人类行为概述,5行为发展的四个阶段:(1)被动发
11、展阶段(03岁)(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3)自主发展阶段(12成年)(4)完善巩固阶段(成年以后),2022/11/27,36,三、人类行为概述,吸烟行为:(1)多数吸烟者的吸烟行为起始于少年,形成于青年阶段;(2)从少年到成年早期阶段岁年龄的增长吸烟率升高;(3)1996年与1984年相比,40以下男性的吸烟率增加,4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下降;女性吸烟率增加。,2022/11/27,37,三 、人类行为概述,6行为形成和改变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学习因素,2022/11/27,38,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1、自身因素 (1)需要(needs)与动机(motivat
12、ion) 需求客观存在,被意识到的需求即为需要。动机是一种心理紧张状态,是行为的驱动力。 刺激 需要 动机 目标导向 新的 需要 目标行动 需要 满足,2022/11/27,39,1、自身因素(2)认知(cognition) 指人们获得和利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和活动。 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将某些经过处理的信息储存起来,逐渐形成知识、信念、价值观、态度等。 刺激 感知 选择 解释 行为,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2022/11/27,40,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1、自身因素 (3)态度(attitude) 指个体对人、物、事件的反应倾向,是一种内部的准备状态,由三部分构成。 认知:赞同与否、相信与否 情感:
13、喜欢与否 意向:意图与行动准备,2022/11/27,41,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态度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比价值观更容易发生变化,会引导行为。 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 - 服从阶段:被迫的表现顺从,并非心甘情愿; - 同化阶段:自愿接受,自愿顺从; - 内化阶段:真正从内心接受,成为内在的行为倾向。,2022/11/27,42,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1、自身因素 (4)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情绪为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体验。 情感指稳定而持久的、更为深刻的感情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认知发展的契机,激发人的认识、行动。,2022/11/27,43,人类行为的影响
14、因素,1、自身因素 (5)意志(volition) 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属于受意识发动和调节的高级活动。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 - 自觉性 - 果断性 - 坚持性 - 自制力,2022/11/27,44,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影响风俗习惯 - 自然环境影响人们可得的资源 - 自然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的内容 - 自然环境影响人的个性,2022/11/27,45,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2、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 - 经济发展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包括: 物质丰富 生活条件改善 - 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变化影响人行
15、为,2022/11/27,46,生活方式(lifestyle),广义:人们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狭义: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社会医学研究的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即由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日常行为模式。,2022/11/27,47,生活方式(lifestyle),1、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由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来衡量消费结构:由恩格尔指数来衡量消费观念:人们对待物质消费的认识和态度。三者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外消费观念还受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参照点的影响,2022/11/27,48,生活方式(lifes
16、tyle),2、精神生活方式影响精神生活方式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观念和个人价值观。3、闲暇生活方式主要涉及精神生活,判断闲暇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否有利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否有利于健康。,2022/11/27,49,二、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2022/11/27,50,1促进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 (Health-promoted Behavior) 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
17、组行为。 特点:(1)有利性 (2)规律性 (3)和谐性 (4)一致性 (5)适宜性,促进健康的行为,概念,分类,指个体或团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日常促进健康的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和病人角色行为,特点,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如定期定量运动,即行为必须具有规律性;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如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即行为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和谐性;行为必须与内在心理状态一致,不强迫自己做自己认为没有价值或者不重要的事情,即
18、行为必须具有一致性;行为的强度有理性的控制,即行为必须有适宜性。,健康行为必须满足: 五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条是必备的,常见促进健康的行为,二级预防,预防保护性行为,三级预防,日常促进健康的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和病人角色行为,2022/11/27,54,七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 和良好健康显著相关行为,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2022/11/27,55,2危害健康行为,危害健康行为 (Health-risky Behavior) 指个体或群
19、体表现出的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健康希望的一组行为。 特点:(1)危害性 (2)明显性和稳定性 (3)习得性,2022/11/27,56,2危害健康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致病行为模式 (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 A型行为 (A Type Behavior) C型行为 (C type Behavior):(3)不良疾病行为(4)违反法律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概念,分类,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健康期望的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由后天习得,故又称为“自我创造的健康危险因素”,日常危害健康的行为高危险行为如吸毒、性乱等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
20、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特点:,对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对健康的危害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自伤与自杀行为例外)都是后天获得的,是“自我创造”的而非他人所迫 对健康的“自我制造的危险因素”,种类:第一类是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离,如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行为等;第二类是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消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危体育活动、赌博行为等;第三类是对健康的忽视,如不讲究日常生活卫生、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拒绝采取安全措施、拒绝参与需要的健康检查等;,种类:第四类是不正确的保健行为,如迷信行为、乱用、滥用保健品和治疗药物,
21、这类行为以保健为目的,但其结果是导致健康损害;第五类被称为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如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和C型行为(type C behavior)。第六类是蓄意自伤和自杀行为,导致对健康和生命的直接损害。,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疾病模式改变,恶性肿瘤,吸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不合理饮食,肥胖与超重,缺乏运动,高血压,心理紧张,遗传因素,A和C型行为模式,A型行为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如走路、办事匆匆忙忙,说话快、急,声音响亮,脾气急躁,力求短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同一时间可做两种工作,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相关 行为 改变 理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