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绪论)课件.ppt
《信息经济学(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绪论)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经济学,授课:,1,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讲述了研究信息经济学的方法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对信息经济学本身有关的理论问题、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等进行了研究;并说明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方法,以及如何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和信息系统的定价原理。,2,二、教学难点,非合作博弈理论和模型的理解和掌握;信息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关系;信息商品的定价;信息产业的测度方法;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3,三、教学目的 通过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内容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
2、并能将其应用于信息经济活动的实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实现对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4,四、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为主辅以适当习题作业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5,五、课程学时安排,6,六、教材及参考书籍赖茂生,王芳.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 乌家培等. 信息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 马费成等. 信息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4. 陈禹主编. 信息经济学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5. 靖继鹏等. 应用信息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2002年,7,七、考核方式,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平
3、时作业+考勤注意:平时考勤三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8,导论,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信息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9,1.1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Thomos S.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范式的概念。范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是科学家广泛认可的一种信念。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引起其范式改变的事件之一就是信息概念的引入。,10,1.1.1 信息不对称假设,新古典经济学:信息完备,交易成本=0经济学信息范式:信息不对称,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11,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完全的关系?,信息不对称:在经济
4、行为决策中,经济主体因为掌握的信息量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不均衡。信息不完全:人们不可能掌握某个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人们处理事件总是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下进行的。(肯尼斯.丁.阿罗)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类型中的典型情况 信息不完全将引起信息不对称,12,信息不完全性存在的原因?,人类获取信息需付出成本(信息搜寻成本)人脑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限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不完全性是否可以消除?why?,13,1 .1.2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的主导因素信息劳
5、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 大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 化趋势日益加强,1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 息,知 识,智 力,信 息经 济,信 息产 业,信 息技 术,信 息 劳 动 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社会,15,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1)“史前”期 20世纪20年代 美 奈特( F. H. Knight) 把信息与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风险联系起来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 “ 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16,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作为正式的学科概念提出 美 马尔萨克(J. M
6、arschak) 信息经济学评论(1959) 1968年,与日宫泽创立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 美 斯蒂格勒(G. J. Stigler) 信息经济学 (1961) 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 论寡占(1964),17,马尔萨克,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有差别的问题。,以后研究了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和选择问题。,18,1961发表研究了信息的成本与价值,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信息经济学”,,之后提出了信息搜寻理论,在1977年指明,应当用不完全信息假设来替代完全信息假设,以修正传统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斯蒂格勒(G.J
7、.Stigler),19,20,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美 马克卢普 (F. Marklup) 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1962) 书中提出知识产业和知识职业问题 1980-1983,陆续发表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三卷本,21,马克卢普( F. Machlup ),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书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的经济特征与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该书在美国流行了十年,先后被译成俄、日、法、德、意大利和西班牙版,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19801983扩展上述专著,出版知识:它的生产、分配
8、和经济意义,其中第一卷为知识与知识生产。未完而卒。,22,马歇尔约维兹,以广义信息系统为依托,在1960S末和1970S对决策过程的信息流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具有经济意义的信息量、信息效率、信息价值的测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对几个实际的决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提出的测度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以决策过程信息流分析为总题目,发表了5篇颇有价值的论文。 贡献:描述和揭示了信息对人类决策和选择活动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并定量描述了信息量、信息价值、决策效益、决策效果等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3,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3)70年代 发展时期 微观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形成 美 阿克洛夫(G
9、. Akerlof) “柠檬市场”(二手货市场)理论 (1970) 美 史宾斯 “信号” 理论(1973) 美 斯蒂格利茨 “道德风险” 理论(1973),24,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3)70年代 发展时期 美 维克瑞(W. Vickrey) 最优所得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美 莫里斯(J. Mirrlees) 委托-代理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 美 阿罗(K.J.Arrow) 信息经济学论文集,25,把信息同经济行为、经济分析、风险转移结合起来,对信息的特性、成本以及信息在经济中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8、肯尼斯阿罗(K.J.Arrow),1984年出版了信息经济学论文集,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经济学 绪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