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价值工程,1 价值工程原理,2 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与方法,3 功能分析,4 功能评价,5 方案创造与评价,6 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引言 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本章要求,熟悉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熟悉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信息资料收集;掌握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的方法;了解方案创造与评价;了解价值工程的应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的方法,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的方法,本章重点,本章难点,引言 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它4O年代起源于美国,麦尔斯(L.S.Miles)是价值工程的创始人。在二战之后,由于
2、原材料供应短缺,采购工作常常碰到难题。经过实际工作中孜孜不倦地探索,麦尔斯发现有一些相对不太短缺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替代短缺材料的功能。后来,麦尔斯逐渐总结出一套解决采购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的思想及应用推广到其他领域,例如,将技术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研究生产和管理的其他问题,这就是早期的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发展主要事件,1950年,美国海军部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从事价值 工程的研究工作。,1959年,在华盛顿成立了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 (SANE),麦尔斯担任了第一任会长,这是世界上第一 个价值工程的专门学术组织。,1947年,麦尔斯以“价值分析”为题在美国机械师 杂志上发表了这套方法
3、。价值分析技术很快被其它企业 和政府部门采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价值工程的发展主要事件(续),1977年,美国参议院第172号决议案中大量列举了价值 工程应用效果,说明这是节约能量、改善服务和节省资金 的有效方法并呼吁各部门尽可能采用价值工程。,1979年,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举行年会,卡 特总统在给年会的贺信中说:“价值工程是工业和政府各部 门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改善服务和提高生产率的一种行 之有效的分析方法。,1961年,麦尔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价值分析专 著价值工程的分析方法,从此价值工程就进入了系 统的研究应用时期。,我国价值工程的发展,我国自1978年引进价值工程至今已有二十
4、余年的历史。价值工程首先在机械工业部门得到应用宣传:1981年8月,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一机企字(81)1047号文件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行价值工程的通知,要求机械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应努力学习和掌握价值工程的原理与方法,积极推行价值工程,努力把价值工程贯穿到科研、设计、制造工艺和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1982年10月,我国创办了惟一的价值工程专业性刊物价值工程通讯,后更名价值工程杂志。1984年国家经委将价值工程作为18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之一向全国推广。 1987年,国家标准局颁布了第一个价值工程标准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 1988年5月,我国成立了价值工程的全国学术团体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价值
5、工程研究会,并把价值工程杂志作为会刊。,1、价值(比较价值),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亦称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称VA),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对象(产品、作业或服务等)的必要功能,而致力于功能分析的一种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二、价值工程的(VE)的概念,1 价值工程原理,内藏式制冷系统安全存储信息系统抗菌保健康整洁美观自动关门,节电,1700元,2900元,全面节省能源,健康负离子,预防“空调病”外观造型美观典雅超大冷热比制热效果更好,2100元,3800元,产品价值高低表明产品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程度和
6、产品物美价廉的程度,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价值,(比较价值),2、功能,效用,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用户购买的是“产品的功能”,而非“产品的实体本身”。,发光照明,按重要程度,按用户要求,功能的分类:,按功能性质,按功能定量,3、寿命周期成本(C),C = C1 + C2,研制费用,使用费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Cmin,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M点所对应的功能水平(F0) 是从成本方面考虑的最为适宜的功能水平,全寿命周期成本,(1) F , C ,(2) F , C ,(3) F , C ,(4) F , C ,V ,V ,(5) F , C ,V ,V ,V
7、 ,最理想,三、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目标上是致力于提高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方法上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活动领域上涉及到整个寿命周期,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的,功能分析是核心,四、价值工程的特点,五、价值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2 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与方法,1、原则:,(1)在经营上迫切要求改进的产品,(2)功能改进和成本降低的潜力比较大的产品,2、选择的方法,(1)经验分析法(因素分析法),(2)百分比法,(3)ABC分析法,(4)价值系数法,一、对象选择,VE的对象选择方法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是对象选择的定性分析方法 经验分析法是根据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企业的专业技术
8、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产品中存在问题的直接感受,经过主观判断确定价值工程对象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简便易行,考虑问题综合全面,是目前实践中采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缺点是缺乏分析,在分析人员经验不足时准确程度降低,但用于初选阶段是可行的;,VE的对象选择方法百分比法,是通过分析产品对两个或两个以 上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价值工 程对象的方法。,百分比法的优点是,当企业在一定时期要提高某些经济指标且拟选对象数目不多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百分比法的缺点是不够系统和全面,有时为了更全面、更综合地选择对象,百分比法可与经验分析法结合使用。,【例12.2.1】 某金属结构制品公司有6种产品,它们各自的年
9、成本和年利润占公司年总成本和年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公司目前急需提高利润水平,试确定可能的价值工程对象,VE的对象选择方法 ABC分析法,将各零件按其成本大小进行排序,按以下原则分类:,基本原理: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画出ABC分析图:,A.B.C.法的优点是能抓住重点,把数量少而成本大的零部件或工序选为VE对象,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取得较大成果。,A.B.C法的缺点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成本分配不合理,常会出现有的零部件功能比较次要而成本高,而有的零部件功能比较重要但成本却低,致使后一种零部件不能被选为VE对象,提高功能水平
10、。,C(%),n(%),20 40 100,70,90,100,数量累计比重,成本累计比重,0,【例12.2.2】下表列出了中型电机的A.B.C.成 本分类,其A.B.C.曲线如图所示,A.B.C.分析曲线图,VE的对象选择方法价值系数法,通过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和成本系数,求出价值系数,根据价值系数大小判断对象的价值,价值低的选作活动对象。,【例12.2.3】已知组成某一建筑产品的构配件为A、B、C、D、E。其成本费用分别为1.8万、0.8万、0.8万、1.1万、2.5万,总成本为7万,试确定价值工程分析对象及分析顺序,1.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功能重要性系数=,某配件的功能重要性得分,全部构配
11、件的功能重要性得分总数,功能重要性系数,0.30.2,0.4,0,0.1,1.0,2.计算成本系数,成本系数=,某构配件的现实成本,产品现实总成本,3.计算价值系数及确定分析对象的顺序,价值系数=,某构配件的功能重要性系数,该构配件的成本系数,寻找待改进对象时,理想状态为“功能与成本 相互匹配”,因此选择与“1”距离越远者开展VE。V1,较理想;V很大时,可能存在质量隐患,需考虑;V1,重要性与成本相符,合理的, 不必分析,构件名称 功能重要性系数 现实成本 成本系数 价值系数 对象选择顺序,(1) (2) (3)=(2)/7(4)=(1)/3,ABCDE,0.30.20.4,0,0.1,1.
12、80.80.8,1.1,2.5,0.260.110.11,0.16,0.36,1.1541.8183.636,0,0.278,1,_,合计 1.00 7万 1.00 ,收集资料时要注意:目的性、计划性,可靠性,适时性。,收集,使用及销售方面的内容,技术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的内容,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内容,国家和社会方面的内容,二、信息资料的收集,功能定义是对价值工程对象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所作的明确表述,3 功能分析,一、功能定义,分析出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明确功能的上下位和并列之间的关系,排列功能系统图,分析与整理,是对定义出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明确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清功能类别,建
13、立功能系统图。,二、功能整理,发光,加热灯丝,支承灯丝,通电流,形成回路,供给电力,连接触点,构成触点,连接导体,保持接触,固定底簧,变化学能为电能,容纳电池,微型手电筒功能系统图,4 功能评价,功能评价是对为获得该功能所支出的成本是否 合理做出判断。,F 功能评价值(目标成本),C 功能现实成本(目前成本),V 功能价值(价值系数),功能改善期望值= C F,强制确定法 也称0-1评分法或FD法,它是通过对各功能(或零部件)两两对比进行的。,重要者得1分,不重要者得0分。,一、功能评价的方法,04评价法评分标准为:分04共5个重要性评分档次,非常重要的功能得4分,其比较对象得0分;较重要的功
14、能得3分,其比较对象得1分;同等重要的功能各得2分;自身相比不得分。,例: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关系为: F3 相对于F4 很重要; F3 相对于F1 较重要; F2 和F5 同样重要; F4 和F5 同样重要。 用04评分法计算各功能的权重,填下表,直接评分法由专业人员对各功能直接打分, 倍比法,设某新设备共有FA1、FA2、FA3、FA4、FA5五个功能领域,其重要性关系为: FA1 的重要性为FA2 的2倍; FA2 的重要性为FA3 的二分之一; FA3 的重要性为FA4 的3倍; FA4 的重要性是FA5 的l.5倍。,二、功能改进目标的确定,1.价值系数法:,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评价,得出
15、每一个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同样对各功能的现实成本分析之后,可求得每一个零件的成本系数,进而可求得价值系数。,【例12.4.1】某产品有4项功能,F1 、F2、F3、F4 的现实 成本分别为562、298、153、116,试确定该产品的功能 改进目标。,解:采用倍比法确定功能评价系数,评价对象 相对比值 得分 功能评价系数,F1 F1/F2=2 9 0.51,F2 F2/F3=1.5 4.5 0.26,F3 F3/F4=3 3 0.17,F4 1 0.06,合计 17.5 1.00,计算该产品的成本系数、价值系数、确定功能改善优先次序,功能 功能评价系数 现实成本 成本系数 价值系数 功能改进目
16、标, = /1129 = /,F1,0.510.260.170.06,562298153116,0.4980.2640.1360.103,1.020.981.250.58,合计 1.00 1129,F2,F3,F4,2.最合适区域法:,仍属于通过求价值系数来选择VE目标的做法,较前法有所改进,提出了最合适区域。思路是: 价值系数相同的对象,由于各自的成本系数与功能评价系数的绝对值不同,因而对产品价值的实际影响有很大差异。在选择目标时不应把价值系数相同的对象同等看待,而应优先选择对产品实际影响大的对象,至于对产品影响小的,则可根据必要与可能,决定选择与否。,例如有A,B,C,D四个零件,有关数据
17、见下表。,y2 =,xi2 +2s,y1 =,xi2 -2s,V=1,曲线所包络的阴影部分为最合适区域,曲线的确定: 即曲线上任意一点Q(前图)价值系数坐标图(Xi ,Yi )至标准线V=1的垂线QP即Q点到标准线的距离R与OP即P点到坐标中心 O的长度L, R与L的乘积是一个给定的常数S 。,S一定,L大则R小,L小则R大,RL= R1L1 = R2L2 = S,s大,阴影部分面积大,VE的目标将选择得少,反之,若给定的S较小,选 定的VE目标就多一些。,S取值:视选择目标的需要人为给定。在应用时可以通过试验,代入不同的S值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Q1(X1, Y1),Q2(X2, Y2),
18、L2,R2,R1,P2,RL= R1L1 = R2L2 = S,给定的常数,P1,L1,现举自来水笔作例子来说明这一方法。 把自来水笔分为墨水、笔尖、笔圈、吸墨水管、押黄、笔杆、杆帽、气孔、笔套九个零件。根据功能分析求出各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并已求得各零件的价值系数 (见下表)。 通过试验取S=50,在价值系数坐标图上作出的两条曲线,并把表中的数值画在价值系数坐标图上 (见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笔尖、笔圈、杆尾、押簧、气孔、吸墨水管都在最合适区域内,可以不列为VE目标,墨水、笔套、杆身都在最合适区域外,特别是杆身远离最合适区域,可以列为VE目标。,5 方案创造与评价,方案创新的方
19、法: 1. 头脑风暴法(BS法) 畅谈会,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能互相批评 2. 哥顿法(模糊目标法) 把要研究的问题适当抽象,以利于开拓思路,一般用于开发新产品的方案 3. Delphi(德尔菲法) 通过信函或其它联络方式,背对背地发表自的建议和意见,由组织单位整理各方建议,取得最优方案。,方案评价主要有概略评价和详细评价两个步骤。,不论是概略评价还是详细评价都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以及它们的综合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综合评价,概略评价,详细评价,6 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例12.6.1】 :某监理工程师针对设计院提出的 某商住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价值 工程 产生 发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