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变迁课件.ppt
《《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变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变迁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宪法学,本章导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宪法的变迁、宪法的制定、宪法的渊源和宪法的结构等基本理论,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与调和的基本理论,以及宪法规范与不断变动的社会现实保持互动的几种具体制度机制,如:宪法变迁、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宪法理论和实践进行学习,特别要注意掌握相关的宪法条文,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宪法变迁;制宪权;宪法渊源;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宪法修正案基本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规范分析的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宪法变迁第二节 宪法制定第三节 宪法渊源第四节 宪法结构第五节
2、宪法规范第六节 宪法解释第七节 宪法修改,宪法的变迁,本章主要原理,宪法变迁的性质和界限:宪法是如何在现实中发生变化的?规范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原因与对策制宪权、修宪权、释宪权与立法权:权力之间的界限与功能是什么?宪法规范的效力:进一步认识宪法的法宪法解释:基本原理与技术(为未来解释实践储备知识)宪法修改,第一节 宪法的变迁,一、宪法变迁的含义指宪法条文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动,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宪法条款的实质内容发生变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说当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发生冲突时,某种宪法规范的含义已消失,而在规范形态中出现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要求的新的含义与内容。德国的公法学者耶利内克(GJ
3、ellinek)最早从宪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宪法变迁的概念并将它理论化、体系化。,二、宪法变迁的几种主要情形1.基于宪法解释而发生的变迁2.基于政治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变迁3.根据宪法惯例而发生的变迁4.因国家权力的不作为而发生的变迁,三、宪法变迁与宪法修改,相同点:都是变动宪法规范的形式。区别:宪法修改是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宪法规范进行变更的明示的行为;宪法变迁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变化所引起的宪法规范实质内容的变更,宪法条文本身则继续保持不变。,四、宪法变迁的性质1.社会生活与违宪行为2.宪法变化与习惯法3.宪法变化与民众意识,五、宪法变迁的界限,1.界限存在的必要性 (1)维护宪
4、法的权威 (2)保持法律秩序的稳定 (3)确立宪法信仰2.具体界限具体界限的界定应该既要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又要保持宪法面对社会现实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把握宪法变迁的界限。,第二节 宪法制定权,一、宪法制定权的含义宪法制定权(constituent power)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制宪权、修宪权与立法权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可以理解为制度化的制宪权。,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1.根本法思想 2.国民主权学说 3.立宪主义传统,三、制宪权的性质,1.国家权力是依据制宪权而
5、产生的“形成的权力”。2.制宪权是根源性的国家权力,而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是具体组织化的国家权力。3.中西方在制宪权理念上的不同。,四、制宪权的基本功能,1.制宪权的正当性 2.制宪权的公共性 3.制宪权的统一性 4.制宪权的自律性,五、制宪权的界限,制宪权是一种受制约的权力,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主要表现为:1.受制宪目的的制约2.受法的理念的制约3.受自然法的制约4.受国际法的制约,六、制定1954年宪法的正当性基础,制宪权正当性的来源;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运用制宪权制定的宪法,为新中国宪政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
6、本框架与基础。,第三节 宪法渊源,一、宪法的一般渊源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规定宪法内容、调整宪法关系的法律;3.宪法惯例:习惯或传统;4.宪法判例:普通法国家的“先例约束原则”;5.宪法解释:有权机关对宪法含义的说明;6.国际条约,二、中国宪法的渊源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解释5.国际条约,我国的宪法性法律:有争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
7、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从宪法惯例到宪法修正案:美国总统的连任届数,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没有对总统连任届数作出规定。乔治华盛顿在连任两届后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认为任何人不得连任三届,由于华盛顿的崇高威望,由此形成了一项宪法惯例。这项惯例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打破,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1951年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规定:总统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首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美国第32任总统。,第四节 宪法结构,一、宪法结构的含义宪法结构,是指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学 宪法 第四 变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