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与登记实务课件.ppt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与登记实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与登记实务课件.ppt(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与登记实务,一、条例的立法过程二、条例的具体内容,目 录,条例的基本制度构架,立法过程,一,不动产统一登记工回顾,2015年,11月24日条例发布(656号令),2月27日簿证统一(25号文),3月1日发放第一本不动产权证,3月30日权籍调查(41号文),4月13日中编办职责整合意见(50号文),8月3日信息平台建设通知(103号文),8月29日登记与交易衔接意见(90号文),1,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权属纠纷调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等,行业标准,不动产登记
2、数据库标准等,技术规范,不动产登记制度设计,不动产登记法民法典(2017)?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2,不动产登记制度设计,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框架,物权法的历史历时十三年的立法: 从1994年列入立法规划到2007年3月16日审议通过,前后历时13年。历经8次审议 从2002年12月初次审议,到2007年通过,共经过5年8审,创我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2,不动产登记制度设计,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框架,物权法定原则第5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物权公示原则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
3、依照法律规定交付。,2,不动产登记制度设计,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框架,登记生效主义为原则 (原则性 规范)第9条第一款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例外性规范) 第127条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第129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158条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4、,2,不动产登记制度设计,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框架,关于登记效力的特殊规定第九条第二款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二十八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第二十九条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第三十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第三十一条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2,不动产登记制度
5、设计,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框架,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时间第14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善意取得制度第106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
6、规定。,2,立法的总体考虑,(一)以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为核心功能定位,明确不动产登记的基本规则为重要方向。尽可能淡化行政管理的色彩,着重突出不动产登记的基本功能。(二)以物权法为依据,尊重实践和其他与不动产登记不冲突的现行立法。条例的起草始终贯穿“包容和创新”理念。以物权法的立法理念和基本制度为指导,在法律术语和具体制度设计上与物权法的规定基本保持一致,尊重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吸收现行各类登记办法的有关内容,丰富登记的种类和内容。充分借鉴各地登记实践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对现行法律亟需修改的一些问题,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在条例中做了创设性规定,力求立法能够顺应登记实践的新要求。,2,
7、立法的总体考虑,(三)以宏观制度构架为主,兼顾具体制度内容及操作细节。条例以程序法为主,兼顾实体法。为高效利用立法资源,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明确重点,对于个别具体内容以授权立法的形式衔接,为出台细则和办法提供依据,对于申请登记应当提交的材料及其审核要求未过多涉及,留待条例的实施细则予以细化规定。(四)以便民利民和保障交易安全为导向,落实实质上的统一登记。条例以统一不动产登记依据为抓手,力求实现其他三个统一,达到实质上的统一而非形式统一;同时,规定了登记代理制度、登记信息查询、登记资料目录公示等制度,以方便企业和群众申请办理登记;规定了登记人员制度、到场申请、登记机构与有关部门信息联网等制度
8、,方便登记机构高效开展登记审核工作,最大限度保证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和市场交易安全,方便群众办理。,2,条例立法工作过程,2014年3月10日,2014年7月15日,2014年8月15日,2014年11月24日,3,条例立法工作过程,第一阶段:研究攻关2013年4月之前,开展了系列研究储备工作。2013年4月,正式启动专题研究和立法起草。,(一)前期准备(2013.4):完成了国家、地方和域外关于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资料以及历年不动产登记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并对其进一步消化吸收。(二)联合研究(2013.5-7):与高校联合开展不动产登记条例起草研究工作,于7月底形成不动产登记
9、条例(初稿)。(三)研讨完善(2013.8-2014.1):组织召开了五次专家研讨会和座谈会,对不动产登记条例深入探讨,形成相对完善的条例结构和内容体系。(四)攻关提交(2014.2-2014.3):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多次征求专家学者,特别是不同部门的有关不动产登记法律专家和地方同志的意见,形成不动产登记条例(建议稿)。2014年3月10日送法规司,进入内部立法程序。,3,条例立法工作过程,2014年3月中下旬,同步形成了专家建议稿和地方建议稿,共三版成果。4月1日,召开地方座谈会5月14日,条例草案征求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的意见。5月23日,召开了不动产登记部际联席会议法律小组座谈会, 不动产
10、登记条例爽约,未能在6月底前如期出台。7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三次部务会议审议条例送审稿,7月15日条例送审稿上报国务院。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月15日,经批准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11月24日,总理签发国务院令,2015年3月1日实施。,第二阶段:立法过程,3,实施细则立法工作过程,第二轮征求意见(面向全社会),3,2014年5月,2015年1月,2015年3月26日,2015年6月,第二轮征求意见(面向全社会),正式上报国务院(将择机发布),5,2015年11月,3,条例的体例结构,总则(第1-7条) 不动产登记簿(第8
11、-13条) 登记程序(第14-22条) 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第23-28条) 法律责任(第29-32条) 附则(第33-35条),组织规范,形式结构,实质结构,+,程序规范,4,细则的体例结构,总则 不动产登记簿 登记程序 不动产权利登记 其他登记 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 保护和利用法律责任 附则,制度细化,形式结构,实质结构,+,操作规范,4,条例的基本制度构架,具体内容,二,6,不动产登记簿,立法目的,第1条: 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1)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12、和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确定的“四统一”精神,明确将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负责。 将职责整合作为暂行条例的立法目的之一,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分散登记的体制障碍,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制度基础,这是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过渡性特征的体现,也是“暂行”两字的体现。,1,立法目的,(2)规范登记行为。 这是程序性规范的内在之义,也是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体现。通过程序规范,强化责任意识,使登记机构依法登记,确保登记结果的正当性和准确性,增强登记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条例全文频繁使用“依法”、“应当”、“及时”等立法语言,其根本目的旨在更好地约束登记机构,规范登
13、记行为。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不动产登记机构必须严格依法履责。,(3)方便群众。 通过整合登记职责,减少办证环节,减轻群众负担;合理设置登记程序和实现登记信息共享,方便群众登记申请和办理。 便民利民、高效服务是贯穿条例始终的一条重要主线,涉及登记申请、受理、登簿、发证以及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的工作全流程。,1,立法目的,(4)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以“四统一”为抓手,保证各类不动产物权的归属和内容得到全面、准确的明晰和确认,以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为基础,保障权利人合法的不动产物权。这是条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条例立法的核心。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条例的立法目的一直存在误解,与反腐、小产权房
14、、房地产调控等等联系在一起。 不动产登记立法的核心功能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权利人的财产权益,维护市场交易安全,绝非为了干预、增负或设卡。,简言之,职责整合是基本前提,保护权益是核心目的、规范管理是重要抓手,便民利民是工作准则。,1,立法依据,突出体现和贯彻落实物权法精神。物权法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本条例不再重复规定。 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其他单行法律,符合不动产登记“四统一”原则的内容,也是条例的立法依据。对于其他单行法中与“四统一”原则不符的内容,将会作出统一的调整,以利于条例的实施。,1,基 本 概 念,第2条: 本条例所称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
15、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6 条规定:“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 担保法第92 条规定:“本法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1,登记行为性质,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民事行为说?行政行为说?双重属性说? 不动产登记是重要的物权公示方式,贯彻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不创设新权利义务关系(意思自治),属于程序性行政行为。(科学把握:调查确权登记调处工作边界) 不动产登记在法律属性上有双重性,它既是登记机构实施的公法行为,也
16、是对民事主体的物权归属产生重要影响的私法行为。针对前一属性,本条例侧重于规范,以促进登记机构依法行为;针对后一属性,本条例侧重于保护,维护合法权益。,1,条例的基本制度构架,具体内容,二,6,不动产登记簿,登 记 类 型,2,第3条: 不动产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适用本条例。,以权利为线索、 以形态为补充,条例最大程度地吸收和整合了目前涉及不动产登记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关不动产登记类型的规定,针对物权法有关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移和注销的规定,规定了不动产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等登记类型。 针对涉及不动产权利及登
17、记的事项,规定了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预查封登记)等登记类型。,登 记 类 型,2,首次登记的界定与适用不动产首次登记是指不动产权利第一次登记。明确总登记、初始登记、设立登记的关系。细则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未登记的不动产,组织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首次登记。依照前款规定办理首次登记所需的权属来源、调查等登记材料,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获取。,登 记 类 型,2,变更登记界定与适用 指因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类型或身份证明号码发生变更,不动产的所在街道或门牌号等坐落、名称、用途、面积等自然状况发生变
18、更,不动产权利期限、来源等权利状况发生变化等不涉及不动产权属转移而进行的登记。,(一)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身份证或者户口簿等类型、身份证或者户口簿等号码发生变更的;(二)不动产的坐落、界址、用途、面积等自然状况变更的;(三)不动产权利期限、来源等权利状况发生变化的;(四)同一权利人分割或者合并不动产的;(五)抵押担保的范围、主债权数额、债务履行期限、抵押权顺位发生变化的;(六)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最高债权额、债权确定期间等发生变化的;(七)地役权的利用目的、方法等发生变化的;(八)共有性质发生变更的;(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涉及不动产权利转移的变更情形。,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权
19、利人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登 记 类 型,2,转移登记界定及适用 指因买卖、互换、赠与、继承、受遗赠等原因导致不动产权属发生转移而进行的登记。,(一)买卖、互换、赠与不动产的;(二)以不动产作价出资(入股)的;(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合并、分立等原因致使不动产权利发生转移的;(四)不动产分割、合并导致权利发生转移的;(五)继承、受遗赠导致权利发生转移的;(六)共有人增加或者减少以及共有不动产份额变化的;(七)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导致不动产权利发生转移的;(八)因主债权转移引起不动产抵押权转移的;(九)因需役地不动产权利转移引起地役权转移的;(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20、的其他不动产权利转移情形。,因下列情形导致不动产权属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转移登记:,登 记 类 型,2,注销登记界定及情形适用 指因不动产权利消灭而进行的登记。,(一)不动产灭失的;(二)权利人放弃不动产权利的;(三)因不动产被依法没收、征收或者收回的;(四)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致使不动产权利消灭的;(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注意:不动产上已经设立抵押权、地役权或者已经办理预告登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因放弃权利申请注销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抵押权人、地役权人、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的书面材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注销登记:,条例的基本制度构架
21、,具体内容,二,6,不动产登记簿,登 记 原 则,严格管理(条例第4条第2款)方便群众(条例第4条第2款)稳定连续原则(条例第4条第2款、第3款)一体登记原则(细则第2条)连续登记原则(细则第26条)属地登记原则(条例第7条)依申请登记原则(细则第2条),3,登 记 原 则,第4条: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不动产登记遵循严格管理、稳定连续、方便群众的原则。 不动产权利人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登记程序的改变而受到影响。”,严格管理原则:规范登记行为,强化政府责任,提高登记质量,增强不动产登记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稳定连续原则:保证物权稳定,条例施行前依法颁发的各类不动
22、产权属证书和制作的不动产登记簿继续有效,已经依法享有的不动产权利不因登记机构和程序的改变而受到影响。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和统一登记,不影响各部门继续行使其权属管理、交易管理等法定职责。方便群众原则: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登 记 原 则,一体登记原则: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和森林、林木等定着物应当与其所依附的土地、海域一并登记,保持权利主体一致。(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和森林、林木等定着物应当以土地、海域为基础一体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与该土地、海域范围内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应当一并办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查封登记;土地或者海域上的房屋等建
23、筑物、构筑物未一并登记的,不动产权利人应当在办理转移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时一并申请登记。)(以符合登记条件为前提)连续登记原则:未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的,不得办理不动产其他类型登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预告登记、预查封登记等例外)属地登记原则: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国务院批准用岛用海和国有重点林区等例外)依申请登记原则:不动产登记应当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但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实施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如依职权登记、依嘱托登记),3,条例的基本制度构架,具体内容,二,6,不动产登记簿,登 记 客 体,4,第5条 下列不动产权利,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24、:(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三)森林、林木所有权;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五)建设用地使用权; (六)宅基地使用权; (七)海域使用权; (八)地役权; (九)抵押权; (十)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不动产物权体系,土地所有权,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海域使用权,矿业权,渔业
25、权,农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草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抵押权,一般抵押权,最高额抵押权,森林或林木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取水权?经营权?-,4,登 记 客 体,4,物权法之前,民法通则担保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不动产物权及其登记规范。 物权法第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物权法中的不动产物权包括: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 实践中,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不动产 登记 暂行条例 实务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