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答案课件.ppt
《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答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答案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新课标化学必修(),习题参考答案,返回,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章参考答案,1.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2.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中萃取出来而除去。,下一页,3.提示: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2。陶
2、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不含有CO32-;玻璃是用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等原料熔炼而成,在熔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玻璃中不存在碳酸盐。,下一页,4.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BaCO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返回,1. 14 mL 2. 5.56 mmol/L,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 mol=1 000 mmol) 3.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
3、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的溶质减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减小,返回,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参考答案,返回,4.完成下列表格,5.提示: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下一页,6.世界上有数百万计的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症。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铝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发现,铝对人体的脑、心、肝、肾的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损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许铝摄入量为60 mg。,返回,2.C 3.B 4.D 5.C 6.提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
4、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不是电解质。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是溶液中的离子导电。,返回,1. 水溶液或熔融。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OH-。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H+OH-=H2O,1.碳元素和铜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返回,2.C 3.C、B 4.提示:反应中元素的原子发生了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失去(或偏离);获得(或偏向)。,第三章参考答案,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返回,1.在实验室里,应把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这是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沉在
5、煤油底部,煤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2Na+O2 Na2O2,2Na+2H2O=2NaOH+H2,2.B 3.B,4.(1)3Fe+4H2O(g) Fe3O4+4H2 (2)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下一页,5. 1 kg Mg与1 kg Al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1 kg Al放出的H2多。(1 kg Mg与足量盐酸反应可放出83 g H2,1 kg Al 与足量盐酸反应可放出111 g H2。) 设体积为1 000 cm3,则Mg的质量为1738 g,约72.4 mol,反应可产生H2 144.8 g;Al的质量为2700
6、 g,约100mol,反应可产生H2 300 g。所以相同体积的Mg、Al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Al放出的H2多。(建议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进行计算,并列出计算式。),下一页,6.建议从铝的矿产资源、铝的冶炼、铝燃烧放出的热量、铝燃烧的条件、燃烧容器等方面去考虑。,返回,1.酸、强碱、两性、两性 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消失 3.B 4.C 5.2FeCl3+Cu=2FeCl2+CuCl2 三价铁被还原为二价铁,铜从0价升高到+2价。 6.先生成白色絮状Fe(OH)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Fe(OH)3,FeSO4+2NaOH=Fe(OH)2+Na2SO4;,
7、4Fe(OH)2+O2+2H2O=4Fe(OH)3,7.Na2CO3,21.2 g,返回,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四章参考答案,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返回,1.,2.,(1)(2)(3),3.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和光电池等方面。,4.(1)还原剂(2)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应);置换反应;还原剂。,参考答案,返回,1.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水中的病菌。,2.,下一页,3.2Cl2+2Ca(OH)2=CaCl2+Ca(ClO
8、)2+2H2O,4.Ca(ClO)2,优点是漂白粉的性质比氯水稳定,可以长时间放置,便于保存和运输。,5.观察包装袋是否密封,漂白粉中有无结块,注意使用期限,现买现用,购买之后应密闭保存在干燥的地方等。,6.应十分小心,不要吸入氯气,不要把氯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去等。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实验。 7.D 8.C,下一页,9.取少量试剂于小试管中,滴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如立刻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Cl-存在。,10.(1)Cl2+2KBr=Br2+2KCl、Cl2+2KI=I2+2KCl(2)Br2+2KI=I2+2KBr,11.(1)取极微量尝味道;(2)加入醋酸或盐酸,看有无气体放出;
9、(3)溶于水后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产生;(4)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5)分别溶于水后滴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等等。,返回,1.刺激性、有、气体,变红。无,红棕2.A 3.C 4.C 5.D6.(1)2SO2+O2=2SO3 (2)Cl2+2NaOH=NaCl+NaClO+H2O (3)3NO2+H2O=2HNO3+NO,返回,1.无,刺激,极易。吸,制冷剂2.NH3 NH4NO3 N2O NO N2O3 NO2 N2O4 N2O5 HNO33.B 4.C,6.(1)各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Ba(NO3)2+H2SO4=
10、BaSO4+2HNO3 (2)各取剩下的两种溶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盐酸,最后一种是稀硝酸。AgNO3+HCl=AgCl+HNO3,下一页,5题答案,7.区别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方法仅供参考(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中三四种方法即可)。 (1)密度法: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可以测试这两支试管相同体积液体的重量,重量大的是浓硫酸,重量小的是稀硫酸(或用密度计进行测试)。 (2)黏度法:浓硫酸是黏稠的液体,而稀硫酸接近水的黏度,所以将两支试管拿起摇动几下,观察。流动性差的是浓硫酸,流动性好的是稀硫酸。,下一页,(3)稀释法: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可用稀释法进行鉴别。在
11、小烧杯中加入10 mL水,再慢慢沿烧杯壁加入某种硫酸,放出热量大的是浓硫酸,热量变化很小的是稀硫酸。(4)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无此特性。分别称取等量的两种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再称量,质量明显增加的是浓硫酸,另一种是稀硫酸。,下一页,(5)吸水法: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胆矾,再分别加入几滴硫酸,晶体溶解且溶液变蓝的是稀硫酸,若蓝色晶体变白,则加入的酸是浓硫酸。 (6)钝化法:取已去氧化膜的两块铁片或铝片,分别放入盛有两种硫酸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或取已去氧化膜的两块铁片或铝片,分别放入盛有两种硫酸的试管中片刻,取出后用水洗净,再分别浸入Cu
12、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后如果有红色物质析出,则原试管所盛的是稀硫酸;若无现象,则原试管所盛的是浓硫酸。),下一页,(7)氧化法: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稀硫酸的氧化性弱。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后再分别加入两种硫酸,加热,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浓硫酸,另一种是稀硫酸。 (8)脱水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涂在纸上,过一段时间后,若纸上出现黑色痕迹,则涂的是浓硫酸。,下一页,(9)生雾法: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少量浓盐酸,再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硫酸,若有大量白雾生成,则加入的是浓硫酸。(10)导电法:取两种酸少许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做导电性实验,若小灯泡发光且亮,则烧杯中所盛的是稀硫酸。,下一页,8.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答案课件 高一化学 必修 课本 答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