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 课件.ppt
《支原体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原体 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六章 支原体,1,第二十六章 支原体Mycoplasma,第二篇 致病性细菌,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2,教学大纲,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形态结构与培养特性肺炎支原体致病性与免疫性肺炎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了解其他支原体的致病性,3,支原体(mycoplasma)概念,无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可通过除菌滤器能在无生命的培 养基中生长繁殖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4,形态与结构,最小,0.20.3m加压可通过除菌滤器Giemsa染色呈淡紫色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球形、双球形、丝状等细胞膜:富含胆固醇三层中间层胆固醇含量较多双股环状DNA:基因组小,5,培养与抵抗力,营养要求较高pH值要求严格
2、:pH7.88.0生长缓慢:油煎蛋样菌落抵抗力低对干扰蛋白合成的抗生素敏感红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6,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7,支原体科(Mycoplasmaceae)与人类疾病相关支原体属 (Mycoplasma)肺炎支原体 (M.Pneumoniae)人型支原体 (M.hominis)脲原体属(Ureaplasma)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无胆甾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螺原体科(Spiroplasmataceae),分类,8,第一节 支原体属,种类:64种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人型支原体(M. hominis)生殖支
3、原体(M. genitalium)穿透支原体(M. penetrances)发酵支原体(M.fermentans),9,生物学性状,形态和培养 无细胞壁、多形性 油煎蛋样菌落细胞膜富含胆固醇二分裂方式繁殖抵抗力较弱干扰蛋白质和胆固醇合成的抗生素敏感,10,致病性与免疫性,流行情况季节:秋冬季多发人群: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年龄:515岁传染源病人或带菌者传染途径飞沫传播,11,支原体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临床表现发热(约39)头痛持续性顽固咳嗽(干咳)以间质性肺炎病理改变为主肺外感染心血管症状:
4、心包炎、心肌炎消化道神经症状:脑炎、脑膜炎,12,致病机制,代谢产物和酶类迟发型超敏反应脂质、多糖抗原,13,免疫性呼吸道sIgA对再感染有防御作用非特异冷凝集素支原体作用于RBC的I型血型抗原,使其变性后产生的自身抗体病人感染支原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现象4下凝集人O型血红细胞,14,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费时,阳性率差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快速诊断查抗原或抗体:ELISA试验检测核酸 PCR技术,15,防治原则,对红霉素、四环素和螺旋霉素敏感没有商品化的疫苗,16,第二节 脲原体属,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也称溶尿脲原体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寄生在男性尿道、阴茎包
5、皮和阴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T株(tiny strain):菌落小,15-30um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性传播引起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流产、早产及低体重胎儿不孕,17,支原体种类 致病性 感染性质肺炎支原体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 表面感染人型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表面感染生殖器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表面感染透支原体 多见于艾滋病 入血溶脲脲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表面感染,18,小结,支原体生物学性状特点与细菌L型区别支原体属肺炎支原体致病物质支原体肺炎解脲脲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该章图片均来自网络,19,复习题,何谓支原体?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举出几种主要支原体及引起疾病肺炎支原体
6、常用血清学诊断法T 株 (Tiny strain),问题,20,第二十七章 立克次体,21,第二篇 致病性细菌,第二十七章立克次体Rickettsia,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22,教学大纲,掌握立克次体概念及共同特点,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及引起疾病。了解立克次体病的防治原则。,23,立克次体(Rickettsia)概念,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病原体,24,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有多种形态,主要为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专性细胞内
7、寄生,二分裂繁殖有RNA和DNA两类核酸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寄生,或为储存宿主,同时为传播媒介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25,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体目,立克次体属 (Rickettsia)斑疹伤寒群斑点热群东方体属 (Orientia)恙虫病立克次体埃立克次体属 (Ehrlichia),26,立克次体属,分类普氏立克次体 (P. powazekii).流行性斑疹伤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 typhi)地方性斑疹伤寒立氏立克次体(R. rickettsii).斑点热,27,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多形性革兰染色阴性,常用Gimenza染色,被染成红色或Giemsa法染色,染成紫色或蓝色,普
8、氏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28,结构和组成革兰染色阴性细菌相似细胞壁:肽聚糖、脂多糖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双链DNA无核膜和核仁,29,培养特性在活细胞内生长代期 610小时二分裂方式繁殖培养方法动物接种:繁殖鸡胚接种:传代细胞培养:Vero cell,30,抗原结构群特异性抗原: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种特异性抗原 外膜蛋白,31,外斐试验(Weil - Felix reaction ),立克次体的菌体抗原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如OX19、OX2、OXk等)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变形杆菌的抗原易于制备常用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的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
9、集试验称为外斐试验共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32,外-斐反应 (Weil-Felix test),OX19,OX2,OXK,IgG,OX19,OX2,OXK,OX19,OX2,OXK,人或动物 血清,IgG,OX19,OX2,OXK,33,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34,致病性与免疫性,细胞内寄生菌,35,致病性,致病物质内毒素:与细菌内毒素毒性作用相似磷脂酶A:溶解宿主细胞膜和溶酶体膜致病机制:侵犯小血管内皮细胞,节肢动物叮咬,侵犯小血管内皮细胞,侵犯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高热 头痛 皮疹,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36,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染源:
10、病人 传播媒介:人虱传播方式:,人虱,人虱,人,人,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37,所致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染源鼠等传播媒介鼠蚤传播方式,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鼠,鼠蚤,鼠蚤,人,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38,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疾病:恙虫病传染源:鼠等传播媒介:恙螨传播方式:,恙虫病传播方式,鼠类,恙螨幼虫,卵,成虫,稚虫,卵,成虫,稚虫,第二代幼虫,人,39,免疫性,细胞免疫病后获得较强的免疫力,40,流行性斑疹伤寒临床症状,高热、头痛、皮疹,41,恙虫病,丘疹、成水泡破裂、溃疡、黑色焦痂,42,所致疾病,43,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11、人 人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流行性斑疹伤寒)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发病急,较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 鼠蚤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虱 发病缓慢,较轻 恙虫病东方体 鼠 恙螨 局部黑色焦痂 持久(恙虫病) 发热、头痛、皮疹 内脏损害,44,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分离培养首先接种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抗体和核酸的检测方法,45,防治原则,预防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特异性:鼠肺疫苗(全细胞灭活疫苗)治疗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46,小结,立克次体概念及共同特点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及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支原体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