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ppt
《第三章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1,技能目标 1.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幼教法规的主要特点。2.初步具备学前教育法律的意识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知识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幼儿教育政策和法规的演变历程;2.把握各国政策制定和法规建设中的特点,思考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问题,树立以法治教的意识。,2,【知识导图】,3,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背景: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18世纪,但其地位直到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之后才逐渐被各国以立法形式得以确立,尤其是一战以后,各国更为重视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出各种法律法规,以保证和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主要发
2、达国家之一,近代以来尤为重视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4,一、美国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856年,德国移民舒尔茨夫人在威斯康星州的沃特顿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1860年,皮博迪开设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会话英语幼儿园,对推进美式幼儿园民族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873年始,美国幼儿园教育开始纳入公立学校系统;到1901年,公立幼儿园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私立幼儿园;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学前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相应的法规来加以保障;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学前教育地位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开始实施颇具影响的补偿教育计划,而且蒙台梭利运动也再次兴起。,5,目前,美国
3、的幼儿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公立、私立并存,但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政策架构,各州内也未建立一个一致性的标准,所以幼教机构品质差异大;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原因,美国逐渐认识到,工作人员的在职训练以及专业成长对幼儿教育与保育品质的重要性; 美国幼教改革的另一个新动向是开展早起读写教育,旨在全面提高美国幼儿整体读写能力并最终提高其综合国力。,6,二、美国的学前教育体制(一)学前教育中心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主要招收2.55岁儿童,为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年级做好准备。有的学前教育中心带有家长合作的性质,由家长创办和雇佣家长来做孩子的保教人员,实行民主治园,家长有责任把中心办好,学前教
4、育中心是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服务的,在儿童还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对他们实施教育。还有的学前教育中心是由教会资助开办的,由于它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等原因,迎合了一部分居民的需要,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7,(二)幼儿园 美国的幼儿园附设在人口为25000人以上的城镇小学里,作为公立免收学费,招收46岁儿童,主要为5岁儿童服务,重点是向儿童进行保育,发展儿童的良好习惯,培养儿童同别人合作的精神。通过游戏、音乐和律动、美术和手工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为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做好准备。美国幼儿园的种类很多,除以上所说的幼儿园以外,还有前幼儿园、初级幼儿园、高级幼儿园、发展幼儿园以及蒙台梭利幼儿园。
5、,8,(三)幼儿学校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主要招收24岁儿童。幼儿学校以半日制为主,为母亲不外出工作的儿童服务,作好入园准备。许多幼儿学校注意让儿童在游戏情景中主动学习,但也有的幼儿学校让儿童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由学院和大学创办的幼儿学校,则具有实验性质,注重研究教育活动和方法,成为教师资培训的基地。,9,(四)日托中心 招收06岁的儿童。大多数儿童的父母外出工作,日托中心作为一个机构每天开放1012小时,重点放在照顾幼儿上,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少。这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在美国发展非常迅速,而且种类也很多。,10,三、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11,12,1968年的残疾儿童早
6、期援助法案提高残障婴幼儿和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早期干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一次机会网络”,父母参与,13,四、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去中心化、分权化(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保障教育公平 政府通过开展教育项目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学前弱势儿童群体的保育和教育状况。如: 2000年教育目标法指出要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儿童早期看护与教育的关注程度。在提前开始法中还有关于“无歧视原则”的专门规定。美国有关残障儿童的立法指向明确,除在一般的学前儿童法律法规中对残障儿童保教有所规定外,还制定了专门针对残障儿童的法律。如:1968年 障碍儿童早期援助法案1975年 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14,(二)
7、学前教师资格的法律保障 美国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确立了学前教师资格的合法地位。1981年规定,到2003年9月30日之前全国至少有50%的“提前开始”教师拥有协士学位,而2003年修订案则要求从2011年9月30日起,所有任职于“提前开始”的教师均应拥有儿童早期教育的协士、学士或更高级学位。2002年开办全国性教师培训项目,早期是自培训活动。最低工资制,15,(三)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均是通过计划、项目或者法令等具体形式,使学前教育的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每当一个计划、项目或法令出台之时,其中包括对教育科研的投入,都有相应的财政性拨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体现出“专款专用
8、”的特点。,16,(四)建立了州政府为主导的中央拨款干预机制 针对各州政府在学前教育和保育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颁布各种有条件的拨款法,鼓励州政府整合学前保育和教育资源,以有效扩大服务供应范围,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立法将资金投入与获得资金的条件相结合,以保证各州政府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实现联邦政府的政策宗旨。好的开端,持续聪明2007年改进开端入学准备计划法,17,(五)以项目评估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为了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和保育价值的认同程度,美国联邦政府大力资助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组织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专家力量。通过专设课题来攻关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并及时公布科
9、学研究成果,有效形成了一种由父母、早期教育工作者、保育者以及相关组织构成的庞大的推动各州学前教育发展的舆论力量,以实现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18,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一、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19,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一)关注弱势和残障幼儿群体,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规定:“地方教育当局须为学生提供医疗、牛奶、午餐和其他点心,向贫困儿童提供衣着,必要时可为儿童提供膳宿,为缺陷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等。1970年缺陷儿童教育法案要求所有弱智儿童均能享受学校教育。1976 年教育法还规定,“只要无害于缺陷儿童本人及其同学,缺陷儿童随时可入
10、普通学校学习”。 2003年“新工党”政府颁布了每个儿童都重要:为了孩子的变化,提出应从家庭背景、行为、特殊需要、身体和智力状况等维度来认定弱势群体和处境不利儿童并建立儿童数据库,针对儿童的健康问题以及其它各种不良行为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措施。,20,(二)逐步加大财政投入 英国幼儿教育费用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家长免费或者只根据其收入水平承担很少的一部分。,(三)保障幼儿教师资格的法律地位 在1998年教师:应对变化的挑战(Teachers: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ange)绿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教师教育的新举措,不断严格幼儿教师的准入资格。针对幼教人员
11、工资低、流失率高的情况,政府以政策法律为保障,建立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稳定幼教机构的从业人员队伍。,21,(四)注重学前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 英国是以政府为主体,即英国政府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评估工作中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注册、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和政府教育政策执行等方面进行管理,而且操作规范。,(五)注重中央与地方合作 英国具有地方分权的传统,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1988 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是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转折点,它大大地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教育领导权限。,22,(六)各部门分工合作,注重绩效管理 明确相关部门在学前教育和儿童服务中的职能,并互相配合,
12、有助于儿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并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相应的服务。如:英国政府设立儿童服务指导(Director of Childrens Services)的职位,专门负责地方当局的儿童教育和社会服务,并在教育与技能部设立儿童、青年与家庭部长(Minister for Children,Young Peopleand Families)的职位,以在地方政府间协调政策,支持和促进其合作。规定在地方上设立地方儿童保护委员会(Local Safeguarding Children Boards),专门负责对儿童权益的保护。2003年绿皮书提出在教育与技能部建立 “标准设立与调控机制”(standar
13、d setting mechanism), 负责制定不同部门需要满足的基本标准,并设立联合的监督与检查团对各部门的工作及部门间的协调合作进行评估,设立干预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各部门的行为表现等,消除影响服务有效性的障碍并减少相关的行政性负担。,23,一、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德国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主要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托儿所、“白天的母亲”、林间幼儿园等。,第三节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24,1幼儿园 幼儿园是德国最为普及的学前教育机构,大多由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招收35岁儿童,采取混龄编班,幼儿入园采取自愿原则,国家不做强制性规定。幼儿园有
14、半日制和全日制,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收费基本一样。所有托幼机构都可以接受政府补助。家庭经济困难者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25,2学校附设幼儿园 德国学校附设幼儿园主要是针对已到入学年龄但身心发展较为滞后的儿童而设置的预备教育机构。儿童在此机构进行特殊的训练,以便为以后接受教育做准备。学校附设幼儿园大多是公立幼儿园,由政府负责管理,儿童入园完全免费。,26,4特殊幼儿园 主要是针对残疾儿童而设置的教育机构。儿童在此接受特殊的训练和教育,为以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5托儿所 主要招收收03岁儿童,针对父母是双职工无暇顾及子女而设置的保育机构。,27,6“白天的母亲” 主要是一些不外出工作、在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教育 政策 法规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