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非织造布课件.ppt
《第七章非织造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非织造布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非织造布,一、非织造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 非织造材料 (Nonwovens) 又称非织造布、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非织造技术是一门源于纺织,但又超越纺织的材料加工技术。 它结合了纺织、造纸、皮革和塑料四大柔性材料加工技术,并充分结合和运用了诸多现代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控制、信息技术、高压射流、等离子体、红外、激光技术等。非织造技术正在成为提供新型纤维状材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新兴的材料工业分支,无论在航天技术、环保治理、农业技术、医用保健或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非织造新材料已成为一种愈来愈广泛的重要产品。非织造产业被誉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工业”。,第一节
2、 非织造概述,非织造布的发展简史 (一)非织造材料的起源 非织造材料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毡制品-针刺毡、针刺垫 家蚕抽丝成锦-纺丝成网法 大麻造纸-湿法非织造布(二)现代非织造工艺技术发展 朝阳工业,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原因: 1. 原料使用范围广,产品品种多。 2. 生产工艺过程简单。 3. 生产速度快,产量高。 4. 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三)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中,萌芽期。针刺非织造布,纺粘法非织造布第二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商业化生产。湿法非织造布机,水刺法生产非织造布第三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3、发展重要时期。闪蒸法非织造布第四阶段:90年代初至今,全球发展期。,二、非织造布的定义,国家标准(GB/T5709-1997) 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直接形成的纤维状物。 为了区别湿法非织造材料和纸,还规定了在其纤维成分中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占全部质量的50%以上,或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虽只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但其密度小于0.4g/cm3的,属于非织造材料,反之为纸。,日本应用除织造(包括针
4、织)以外的其他方法,使纤维组成布状材料。不排除部分用纱,只强调不织,故日本译为“不织布”。,三、非织造基本原理 不同的非织造工艺技术具有各自对应的工艺原理。但从宏观上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用其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1)原料准备;(2)成网;(3)加固;(4)后整理。,原料准备,主要为纤维或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及后整理用试剂等。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干法和湿法成网用短纤维,必须经过开松、除杂、混合、加油润滑以及喷洒静电剂。,成网,是将纤维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材料的工序。主要有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法成网。聚合物挤压法形成的纤网通过自身粘合可形成较
5、高的强度。,加固,使纤网具有一定的强度而形成非织造布的工序。机械加固、化学粘合和热粘合方法。机械加固方法:针刺法、水刺法、缝编法。化学粘合:将粘合剂、溶剂等化学材料,以乳液或溶液形式施加到纤网中,经热处理使纤维得到粘合而达到加固的目的。热粘合是利用纤网中热塑性材料受热熔融后固化,使纤维得到粘合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热熔粘合和热轧粘合。,非织造布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成网法)分类 干法非织造布 湿法非织造布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干法成网:指天然纤维或化学短纤维在干态条件下采用机械、气流、离心力等方法形成纤网。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使短纤维均匀的悬浮于水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织造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