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地理分区,人们在习惯上,一般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者又可分为东非、西非、中非、南非四个地区。,非洲各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一、北部非洲, 自然地理状况 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在地理范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6个国家。 按自然条件主要可分成两部分: 阿特拉斯山区,地处西北部,由阿特拉斯山系及其狭长的滨海平原组成,属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丰,河流多为间歇河,呈草原景观,居民多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 撒哈拉沙漠,占据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 mm,沙漠戈壁广布,这里热量资源极为充足,日照时间长。
2、仅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和散布在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绿洲中,依赖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形成了条带状或斑点状的人口稠密区。, 经济文化特征 北部非洲的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亚欧影响,通常把本区同西亚合称为西亚和北非,也有“广义中东”之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是本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特色。自然景观、文化、经济等方面与地中海北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同非洲其他地区存有许多明显差异。, 地域经济特点 北部非洲面积、人口,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非洲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数的一半。除苏丹外的北非各国,均属中等收国家。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平均垦殖指数在非洲各区域中是最低的,但灌溉农业发达,且耕作
3、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优势地位,以盛产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不少农产品占有世界重要地位。 本区虽然生产集约化水平较高,但随着人均耕地的不断减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粮食和其他食品供应普遍严重不足,是世界自给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近几十年以来,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为改造撒沙漠,兴建了许多宏伟的水利和造林工程。, 矿产丰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采矿业比较发达,是各国的支柱产业。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非洲。 地处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国际社会和世界金融机构每年都要向他们提供各种援助,可以缓解其内部财政和进口支付困难。同时北非也是个有潜力的巨大市
4、场。,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总面积约2 180104 km2,共包括50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6.28亿(2000年),其中黑人占绝大部分,因此常有“黑非洲”之称。这一人种特点,决定了本区基本的人文地理面貌,并形成了同北部非洲之间的鲜明差异。 (一)西部非洲 (二)中部非洲 (三)东部非洲 (四)南部非洲,(一)西部非洲,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17个国家和地区。 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居民以黑人占绝对优势。 大部分地区海拔不高,仅南部有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 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明显
5、,自北向南依此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与此相对应的农业分布也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区以农业和林业生产为主;中部热带草原区,农业和畜牧业兼而有之;北部沙漠区以畜牧业为主。 该区是非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铝土矿产量占全洲的90%以上,金刚石占22%,石油、金、铁等也很突出。,总的说来,西非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平均垦殖指数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各区。但其经济在全洲处于中下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北部、南部和中部非洲。区内各国均以农业或采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制造业的比重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在区内各国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低差距比其他各区都小得多。从南部沿海到北部沙漠
6、,人口密度和生产力水平渐次降低,体现出区内基本的地域差异。,(二)中部非洲,中部非洲包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中非和刚果8个国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所限,本区人口密度在五大区域中最低。 中部非洲东西延伸4 000多千米,地形多样,起伏较大。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三大地带,其中热带雨林范围最广。多数国家以森林资源丰富和出产珍贵热带木材而著称。中部非洲也是油棕、咖啡、可可、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已探明矿产种类和数量仅次于南部非洲。,中部非洲经济在非洲属中等水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采矿业次之,制造业非常薄弱。区内各国
7、之间差异明显,加蓬,刚果共和国和喀麦隆多年来政局相对稳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均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有些国家因社会长期动乱不定,或因政策失误,经济出现滑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下降,均属目前最不发达国家。,(三)东部非洲,东部非洲是指处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共包括10个国家。人口平均密度在非洲各大区中是最高的,且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 东非是全洲地势最高的区域。这里有“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从世界范围看,东部非洲处于邻近赤道的炎热湿润地带。但气候带的地带性表现得不太明显。这里赤道多雨气候分布有限,有相当大面积的热带干湿季气候
8、。,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农业比重大,区内各国一般均为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居世界的前列。多种农产品在世界或非洲占有重要地位。 除肯尼亚的工业基础稍好外,其他各国工业水平低。同非洲其他地区相比,东非的采矿业极其薄弱,经济发展水平居非洲各区之末。,(四)南部非洲,南部非洲包括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南非和毛里求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区内气候类型较复杂。本区人口和农业生产布局受东湿西干的气候特点影响很大。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广大的中西部除好望角地区外,人口都很稀少,农业以粗放畜牧业为主。,南部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北部非洲,有非洲规模最大的采矿业(除石油、天然气开采外)和加工工业
9、,它的农业商品性生产在非洲也是最发达的,它还拥有非洲最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 按照经济特点,可把本区划分为东、西两列。东列除毛里求斯外都是农业国;西列经济水平远超东列国家,堪称非洲的工业心脏。 南部非洲是世界上矿物资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矿种多,储量大,开发条件优越,分布集中。一个多世纪以来,采矿业一直是南非的基础经济部门,所产矿物80%供出口,在世界固体矿产市场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非洲的主要国家,一、埃及,二、南非,埃及,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别名伊觖帕特,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Aigyptos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
10、埃及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的地理位置,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在东经24度至37度,北纬22度至32度之间。总面积1,002,000平方公里,南北相距1024公里,东西1240公里。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苏伊士运河将两海相连,东北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西临利比亚,南接苏丹。,埃及的地形地貌,埃及全境地势平坦,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4.5%,耕地面积仅占5.5%,约55367平方公里。尼罗河纵贯南北,全长6700公里,在
11、埃及境内长1530公里。按自然地理,埃及可分四个区:尼罗河和三角洲地区地表平坦。西部的利比亚沙漠是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分,为自南向北倾斜的高原。西奈半岛面积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沙漠,南部山地有埃及最高峰圣卡特琳山,海拔2629米,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埃及的气候,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是埃及的主要组成部分,气温变化剧烈,夏天的内陆沙漠区日较差很大,可从凌晨的7摄氏度攀升至正午的43摄氏度,冬季沙漠区的温差相对较小,从0度到18度。整个埃及都是只有冬、
12、夏两季,一般来说,冬季较凉爽,而夏季较炎热。每年的十一月到来年四月是埃及的暖冬,最低气温14度左右,五月至十月,埃及夏日炎炎,平均气温就有30度。南方的阿斯旺是埃及气温波动最大的地区,盛夏可由低温10度飙升至高温41度。相反,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气候最为温和的地方,但地处风口,受洋流影响,时而遭受寒流和寒潮袭击,一直可以影响到整个尼罗河流域,因此地处热带的尼罗河偶尔可以见到降雪的奇景。北部的亚历山大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埃及的降水,埃及全境都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只有80毫米,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亚历山大港受海风吹拂,是埃及最湿润的地方,但年降水也只不过200毫米左右,首都开罗只有10毫米,集中
13、于夏季。深入内陆的广大荒漠区则时常几年滴雨不下,并突然爆发洪水。埃及善用稀缺的水资源,将海滨地区的排水和沙漠绿洲的水源收集起来,供应中部的居民、商铺,和阿里什机场旁的农田。,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
14、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古代文明无一不是在大江大河流域孕育和诞生的,无一不得益于河流的滋养,在沙漠占国土面积达96%的埃及,尼罗河就意味着生命。埃及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形成这一伟大文明的正是尼罗河。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自从尼罗河诞生埃及这个文明古国以来,尼罗河,这条 带来一切的大河就影响着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铸就了埃及文明的特质。,一、尼罗河对农业的影响 在法老时代就流传着一句谚语:“
15、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在夏季降得丰沛的雨水,造成定期的泛滥。洪水过后会在两岸沉淀、淤积出层层肥沃的黑土,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成为埃及的赠礼,由此,埃及的农业文明开始创造辉煌。,二、尼罗河对宗教的影响 尼罗河和太阳是构成埃及文明的两大生命之源。尽管在埃及沙漠的干旱早已注定一切,但是因为有了尼罗河洪水的条件,让这一切变得可能,人们才得以在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发展繁荣起来。在原始社会,人们相信神的存在,埃及人的收获全依赖尼罗河,因此对于尼罗河的崇拜和祈祷也就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尼罗河神哈比在整个埃及都受到崇拜。,三、尼罗河对政治的影响 在古埃及人的传统观念中,三角洲和河谷是两个不同的地区,
16、有不同的名称。在埃及王的头衔种有上下埃及之王或两地之王的称呼,可以说明,在埃及人的观念中,上下埃及分别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国家天然的划分为南北,只有尼罗河,从南流到北真正的将 两地统一起来。,阿斯旺水坝,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既馈赠给埃及生命之源,也给它带来数不清的洪涝灾害。1970年6月,阿斯旺高坝在尼罗河上建成。此后,它在埃及的防洪、灌溉和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埃及有六千四百多万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聚居在仅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四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全国的主要农业区也集中在这里。因此,在如此稠密的人口聚居地区和粮棉主产区,一旦发生洪灾,其危害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尼罗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非洲 地理 分区 主要 国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