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课件.ppt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1,神经肌肉接头简介,一、定义 神经肌肉接头(NMJ)是指由运动神经末稍与肌膜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突触结构,属于神经信号传递的转换装置。NMJ将由神经轴突传来的神经冲动在突触前膜处极为微小的电信号转化成为化学信号(乙酰胆碱)并放大。乙酰胆碱通过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去极化,引起肌肉的动作电位,产生肌肉收缩的效应。,2,二、NMJ的组成1、突触前膜:运动神经末梢突入肌纤维的部分组成。突触前膜可再摄取乙酰胆碱,前膜内含有突触囊泡(内含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2、突触间隙:位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内含乙酰胆碱酯酶。3、突触后膜:由在神经末稍下叠成一系列皱褶
2、的肌膜组成,皱褶顶端密集分布着乙酰胆碱受体。,3,三、NMJ的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代谢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胆碱+乙酰辅酶A-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乙酰胆碱-胆碱+乙酸,4,释放 相关离子: 钙离子依赖性,每释放一个最小释放单位需进入1-4个钙离子 镁离子抑制释放。 释放方式: 自发性“最小释放单位(quantum)” 性释放:可引起微小终板电位,不引起肌肉收缩。 冲动依赖性“最小释放单位” 性释放:可引起肌肉动作电位及肌肉收缩。 自发性非“最小释放单位” 性释放:仅有离子变化无电位反应。,5,2、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or, AC
3、hR) 性质:细胞膜镶嵌糖蛋白 分子量:25-30KD 亚基:4类5个亚基(、 、 )组成,一个乙酰胆碱受体有两个乙酰胆碱结合部位。3、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hE) 性质:糖蛋白酶 作用:水解乙酰胆碱,6,四、突触药理1、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钙、镁离子 肉毒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银环蛇毒素2、作用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阻滞 筒箭毒 十甲季胺 眼镜蛇毒及-银环蛇毒素,7,3、胆碱酯酶抑制剂 氨甲酸酯类(可逆性):吡啶斯的明、新斯的明等 有机磷类(不可逆性):杀虫剂五、NMJ处的疾病1、按发病机制分类: 中毒性(有机磷中毒、肉毒杆菌中
4、毒、毒蛇咬伤) 免疫介导性(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 离子紊乱(周期性麻痹、高镁血症),8,2、按受累部位分类突触前膜:肌无力综合征突触间隙:有机磷中毒突触后膜:重症肌无力,9,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10,重症肌无力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定 义,11,临床特点,临床上,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电生理上,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波幅递减、微小终板电位降低,单纤维肌电图 (SFEMG)
5、上颤抖(Jitter)增宽。药理学上,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免疫学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免疫病理学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皱褶减少、变平坦,乙酰胆碱受体减少。,12,流行病学,患病率: 50125/百万发病率:28/10万发病年龄及性别: 一个高峰是1140岁的女性 另一高峰为5170岁的男性,13,发病机制(一),一、自身免疫病的必备条件 1特异性免疫应答:有自身免疫攻击的特异靶,并有其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特异性抗原:能纯化靶上的特异性抗原并搞清其分子结构等。 3被动转移:能用相应的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作疾病的被动转移。 4主动免疫:用特异性抗原主动免疫实验动物可致实验
6、性动物模型。 5免疫防、治:免疫措施能防、治此类疾病。,14,发病机制(二),二、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攻击的靶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AChR,并有其相应的AChRAb和被AChR致敏的细胞及AChRAb的细胞。 2、已经从MG患者骨骼肌中提取和纯化出AChR;其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等均已搞清;并已开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人工合成。 3、用AChRAb 或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可作被动转移,包括由MG患者向动物或动物相互间转移。 4、用AChR主动免疫动物可致EAMG。 5、采用相应免疫措施可以防、治疾病。,15,发病机制(三),三、AChRAb在MG发病中起主要作用8090
7、%MG患者有AChRAb增高。MG母亲血中AChRAb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致胎儿发病。用MG患者血清,或AChR可致EAMG。MG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区有IgG和C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6,发病机制(四),四、细胞免疫依赖性MG患者骨骼肌的组织学检查有“淋巴溢”。总T、Th细胞、记忆性T细胞明显增高,NK细胞明显降低。sIL-2R高于正常。MG患者胸腺中不仅有细胞,也有细胞,生发中心的外层为细胞。AChR反应性细胞可致EAMG的被动转移。,17,发病机制(五),五、补体参与免疫发病机制MG活动期血清中补体含量减少,且其程度与临床肌无力的严重度一致。突触后膜区可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补体形成
8、的免疫复合物沉积。MG患者血清注入补体不足的啮齿动物,则被动转移不能成功。,18,发病机制(六),六、MG是一种泛化的自身免疫病尚有针对其它靶的抗体如抗骨骼肌抗体。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个别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锥体束征,且伴锥体束征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鞘内合成乙酰胆碱受体抗体。,19,发病机制(七),七、免疫学异常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可能作为其内因。外因多数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20,发病机制(八),八、自身免疫启动的机制了解甚少,但一般接受分子模拟学说。胸腺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使其上皮细胞变成具有新抗原决定簇的肌样细胞,肌样细胞表
9、面新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性与骨骼肌细胞上AChR的抗原性之间有交叉,即由胸腺肌样细胞新抗原所产生的抗体也抗骨骼肌上的AChR,于是启动自身免疫。,21,病理学,肌肉本身的变化不是很明显。50%的病例肌肉有淋巴细胞浸润,灶性肌坏死。最突出的改变在神经肌接头处,电镜下见突触后膜皱摺减少,突触后膜平坦,突触间隙增宽。,22,临床表现,发病年龄:40岁以前女性多见;中年以后男性多见,50-60岁的患者多合并胸腺瘤且男性居多。诱因:多为感染、精神创伤、过劳、妊娠、分娩等。起病方式:大多数隐袭发病。首发症状:眼肌无力。,23,临床表现,大致受累肌顺序:眼外肌头面部肌肉咀嚼肌颈肌四肢近端肌远端肌及全身。症状特征
10、: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症状波动或“晨轻暮重”)。危象:如本病侵犯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则称为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病程:少数发病后年内自然缓解,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呈暴发起病。,24,MG危象,分三种情况肌无力危象;因抗胆碱酯药用量不足引起,药物试验可证实。胆碱能危象:因抗胆碱酯药过量所致,临床表现类似于有机磷中毒。反拗性危象:对抗胆碱酯药不敏感所致。,25,重症肌无力-眼肌无力,26,重症肌无力-用新斯的明之前,27,重症肌无力-用新斯的明之后,28,上睑下垂(ptosis)斜视&复视(diplopia)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括约肌不受累,MG典型临床特点: 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29,30,31
11、,临床分型(Osserman),型(眼肌型):单纯眼外肌受累,但无其他肌群受累之临床和电生理所见。 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主要累及四肢,药物治疗反应好,预后好。 a型(轻度全身型):一般无咀嚼、吞咽、构音困难。 b型(中度全身型):一般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 型(重度激进型):多于6月内出现呼吸机麻痹。 型(迟发重症型):起病6月以后出现呼吸麻痹者属此型。 型(肌萎缩型):起病6月内出现肌肉萎缩者。,32,辅助检查(一),1、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检出率为85-95%,约10-15%全身型MG患者测不出。 2、纵隔CT: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3、神经重复电刺激(RNS)
12、:正常人低频重复电刺激 (小于5Hz),其波幅或面积衰减不应超过5-15%,高频重复电刺激(大于10Hz)时其衰减不应超过30%。检测的阳性率因MG型别不同而异:型为17.2%,A型85.1%,B型100%。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最好于停药3-5小时后作此项检查。 4、单纤维肌电图(SFEMG):正常人颤抖为15-20s,若超过55s为颤抖增宽。检测的阳性率为91-94%。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检查前无需停药。,33,辅助检查(二),5、腾喜龙实验:适应于各类肌无力危象的鉴别诊断。 (1)实验方法:腾喜龙(每安瓿含10mg),先静脉注射2mg;若无不良反应,则于30秒内将剩余8mg注入。 (2)
13、结果判断:若为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则呼吸机无力于0.51分钟内好转,45分钟后又复无力。若为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crisis),则会有暂时性加重伴肌束震颤。若为反拗性危象(brittle crisis),则无反应。,34,辅助检查(三),6、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实验 (1)试验用药: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01.5mg,儿童剂量酌减(1012岁:2/3成人量;79岁:1/2;36岁:1/3;3岁:1/4)。为消除其M胆碱系副作用,可同时注射阿托品0.51.0mg。 (2)记录方法:按患者受累肌群作多项观察。每项指标在用及用药后每10分钟测定一次,每
14、10分钟记录一次该时与用药前数据的差值。试验结束后,每项求出注射后6次记录值的均值。其中外展内收露白(mm)、睑裂大小(mm)、上睑疲劳试验(秒)、上肢疲劳试验(秒)、下肢疲劳试验(秒)左右侧分别记分。,35,辅助检查(四),(3)观测指标 上睑疲劳试验(秒) 睑裂大小(mm) 外展内收露白(mm) 上肢疲劳试验(秒) 下肢疲劳试验(秒) 复视记分 (4) 判定界值指 标 阴性 可疑阳性 阳性上睑疲劳试验(s)11.4 11.422.8平视睑裂(mm)1.2 1.22.3外展、内收露白(mm)1.2 1.22.3上肢疲劳试验(s)13.7 13.727.5下肢疲劳试验(s)16.0 16.03
15、2.0复视评分 0.7 0.71.4,36,辅助检查(五),(5)药理学试验的注意事项 餐后2小时行此试验。 有支气管哮喘和心律紊乱者慎用。 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应在服药2小时后行此实验。 晚期、严重病例,可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破坏过重而致实验结果阴性。,37,诊断要点 1、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 2、疲劳试验及药理学实验阳性。 3、电生理检查: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衰减;单纤维肌电图(SFEMG)抖颤(jitter) 明显增宽。 4、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增高。 5、神经肌肉接头处活检,可见突触后膜皱褶减少、变平坦和其上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 6、
16、胸腺的影像学检查:MG病人可伴胸腺病变,如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等。,38,临床评分法(许贤豪),既能包括常见受累肌群的肌无力情况,又能反映受累肌群的肌无力严重程度。临床绝对评分法 将肌群分为组,每组肌群均按其肌无力严重程度分为等分制记分,为正常,为肌无力最重、完全不能动。,39,1、上睑无力计分:病人平视正前方,观察上睑遮挡角膜的水平,以时钟位记录,左、右眼分别计分,共8分。_绝对 记分标准记分_ _ 111点 102点 93点 84点 75点_,40,2、上睑疲劳实验:令病人持续睁眼向上方注视,记录诱发出眼睑下垂的时间(秒)。眼睑下垂:以上睑遮挡角膜93点为标准,左、右眼分别计分,共8分。,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肌肉 接头 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