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普通外科课件.ppt
《外科感染普通外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感染普通外科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外 科 感 染,.,2,概 论,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一般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脓肿、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骨髓炎等。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发生在手术伤口、创伤或其邻近的感染,如伤口化脓、伤口蜂窝织炎等。手术后在远离伤口部位发生的感染,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在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发生的感染。,.,3,概 论外科感染的特点,多为混合感染: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一部分即使开始时是单种细菌引起,但在病程中,常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明显突出的局部症状。多为器质性病变,常引起化脓、坏死而需外科处理,使组织遭到破
2、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4,概 论分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而不同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能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伤口感染等。有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牲特征,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防治上也有共同性。 特异性感染 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它们的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都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5,概 论分类,
3、按病程来分,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病程在3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亚急性感染。按感染的发生情况来分,可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又称机会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抗力下降,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医院内感染一般系指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感染,通常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创伤和烧伤感染,以及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菌是条件性病原菌。,.,6,外科感染的病因化脓性致病菌,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常存在于
4、人的鼻、咽部粘膜和皮肤及其附属的腺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甚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急性骨髓炎、伤口感染等。表皮葡萄球菌也能引起化脓性感染,特别是人造瓣膜、人造血管等换置术后,但致病力较弱。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由于局限化的特性,常伴有转移性脓肿,.,7,外科感染的病因化脓性致病菌,链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肠球菌)是三种常见的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能溶解
5、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破坏纤维所形成的脓肿壁,使感染容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脓液的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炎等。也易引起败血症,但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粪链球菌则是肠道和阑尾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的混合致病菌之一,也常引起泌尿道的感染。,.,8,外科感染的病因化脓性致病菌,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大量存在于肠道内,每克粪内约有108个大肠杆菌。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它的单独致病力并不大。纯大肠杆菌感染产生的脓液并无臭味,但因常和其他致病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如阑尾炎脓肿、急
6、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恶臭或粪臭。 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存在于肠道内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创面感染。有时能引起严重的败血症。脓液的特点是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臭。,.,9,外科感染的病因化脓性致病菌,变型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变型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故在抗菌药物治疗后,原来的混合感染可以变为单纯的变型杆菌感染,脓液具有特殊的亚臭。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内,常为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往往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
7、菌等一起造成混合感染,甚至形成败血症。,.,10,外科感染的病因化脓性致病菌,拟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存在于口腔、胃肠道和外生殖道,而以结肠内的数量最多,每克粪中约有1010个。常导致阑尾穿孔等腹膜炎和胃肠道手术后的感染,并常和其他需氧菌和厌氧菌一起形成混合感染。它还可引起体表感染、深部脓肿、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等。脓液的特点是有恶臭,涂片可见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11,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一)病菌的致病因素: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有关。1.病菌有粘附因子:附着组织细胞以利入侵;荚膜或微荚膜抵抗吞噬;吞噬后抵抗杀灭。2.病菌数量及增
8、殖速率:健康个体细菌数超过105引起感染。3.致病菌的作用与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有关。,.,12,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二)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天然与获得免疫共同参与。1.天然免疫(1)宿主屏障:完整的皮肤、粘膜及所分泌的抑菌物质。正常寄居菌群。 (2)吞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NK细胞。 (3)补体:病原体入人体首先遇到体液中的补体。 (4)细胞因子:白介素,TNF,干扰素、趋化性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13,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二)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天然与获得免疫共同参与。2.获得性免疫(1)T细胞免疫应答:经抗原识别后激活成为效应细胞。
9、细胞毒性T细胞、Th1、Th2。 (2) B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活化后转变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及细胞因子。 (3)免疫记忆:记忆性T、B细胞远期保护。,.,14,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三)人体易感染的因素:1.局部情况:皮肤粘膜病变;留置管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并细菌感染;异物与坏死组织;局部血流障碍或水肿、积液;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下降 (1)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 (2) 慢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等。 (3)使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药物或放疗。 (4)高龄老人或婴幼儿 (5)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艾滋病),.,15,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三)人体易
10、感染的因素:3.条件性感染:或机会性感染。发生在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时;病菌的耐药-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16,外科感染的病因,病菌的致病因素 病菌的粘附因子 病菌的毒性或毒素 病菌的数量,人体受感染原因 人体的局部情况 全身抗感染能力,平衡打破,感染发生,.,17,外科感染的病程演变及转归,致病菌的毒力,局 部抵抗力,全 身抵抗力,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局部化脓,炎症消散,炎症扩散,转为慢性,.,18,外科感染的病理,非特异性感染:病菌入侵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或全身性炎症反应。转归:炎症好转;局部化脓;炎症扩散;转为慢性炎症。特异性感染:病菌不同变化不同。 结核;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真菌
11、感染-二重感染,.,19,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非特异),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全身状态: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特殊表现,.,20,外科感染的诊断,病史及体检局部表现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医技科室检查,临床检查,.,21,外科感染的预防,(一)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注意个人卫生以防止体表化脓性感染的发生,无菌操作及及时和正确处理创伤。(二)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糖尿病、尿毒症注意白血病、大剂量激素疗法和抗癌疗法等均可消弱人体护御感染的能力;及时使用特异性免疫疗法;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12、。,.,22,外科感染的预防,(三)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 预防院内感染。,.,23,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坏死组织等),制止病菌生长,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方法 局部处理 抗菌药物的处理 改善全身状态,.,24,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痈,丹毒,急 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25,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病因和病理 :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的磨擦和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感染 普通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