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朗读课文并思考课件.ppt
《崂山道士朗读课文并思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崂山道士朗读课文并思考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崂山道士,蒲松龄,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蒙古族,明崇祯13年清康熙54年,享年76岁,字留仙,身长1.9米,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崂山简介,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
2、山的主峰。,学学词语吧,gun shn 道观 神采奕奕 深奥玄妙 谨慎满室生辉 饮酒取乐 开怀痛饮 远道而来 gn 不甘心 提心吊胆 喜出望外 盘缠,解释词语吧,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好劳动蒲团:指以蒲草编织而成之圆形扁平坐具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盘缠:路费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玄妙:玄奥奇妙,朗读课文并思考,同学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试着分一下段吗?他学成了吗?为什么他回家后却失败了?你认为王七是个怎样的人?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课文主要内容,本文写一个年轻慕道、游手好闲的富家弟子王七学习仙人教授的一招穿墙术,但他回家去稍微一卖弄,就不灵验了,以失败告终。,分一
3、分段,一(1):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道士访仙学道。二(29):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学道的情景。三(1016):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的情景。四(17):写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读、划、注、议”,尽量用上读书方法,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解析,解析,王七原是富家子弟,从小游手好闲,十分羡慕道家的法术。他听说崂山那地方有许多仙人,就背着行装去访仙问道。,请大家把“原是富家子弟,从小游手好闲”圈起来,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王七原是富家子弟,从小游手好闲,这就为他后来学艺不成埋下了伏笔。,解析,王七不愿再受这份苦,心里就产生了回去的念头。,才过来一个多月,王七见道士没有传授什么
4、法术,就觉得天天在这里吃苦不值得,也不愿再吃苦,于是王七打起了退堂鼓,可见他拜师学艺的意志不坚定。,解析,一天晚上,王七砍柴回来,看见两位客人和道士一起饮酒,天已经黑了,屋里也没点灯,道士拿起剪子,剪了一张纸,形状像个圆镜,贴在墙壁上。顿时,圆纸变成了一轮明月,发出清亮的光,满室生辉,连人脸上的汗毛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主要描写道士与客人饮酒间施展法术的过程,这个简短的事例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讲到王七不愿再受这份苦,心里产生了回去的念头。下文讲到王七羡慕道士的法术,打消了回去的念头。,解析,王七听了,不甘心地说:“弟子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天活儿,请师父稍稍教给一点小法术,也算我不白
5、来一次啊。”,王七既怕吃苦,求胜心又切,总感觉自己受了这么多的苦,没有从道士那里学到法术很吃亏,可见他功利心很强。,解析,王七提心吊胆,慢慢地往前走,到了墙面前又被挡住了。,请把“提心吊胆、慢慢地、到了墙面前又被挡住了”圈起来,王七提心吊胆、慢慢地、到了墙面前又被挡住了,其实正是王七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的性格写照。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性格就决定了王七做事情不能做到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因此他也就没有办法真正成功。,解析,道士说:“回去以后,不要炫耀,也不可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道士告诉王七,有了真本领不可招摇、使诈,否则会自食其果。,解析,只见他憋足气,离墙几尺远,猛劲朝墙奔过去,结果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崂山 道士 朗读 课文 思考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