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课件.ppt
《方剂学——补益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补益剂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补益剂,1,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2,补益剂概述一、定义:凡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滋养、 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用于 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补气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1、 药物 补血药:当归、白芍、阿胶、熟地 组成 补阴药:龟板、枸杞、沙参、麦冬 补阳药:鹿茸、杜仲、巴戟天、续断,3,2、功用: 具有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3、适应症: 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虚证 后天失养,饮食失节,起居失调, 大病之后,4,关于气、血、阴
2、、阳不足的诊断标准(全国中西结合会制定)气虚 神疲乏力,食少懒言,自汗,舌胖有 齿印,脉虚无力(弱、软、濡) 具备以上症状三项者即可诊断。血虚 面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唇舌色 淡,脉细。 具备以上症状三项者即可诊断。,5,阴虚 主症:五心烦热,咽燥口干,舌红少苔 或无苔,脉细数。 次症:午后颧红,便结,尿短赤,盗汗。 具备以上主症二项,次症一项者即可诊断。阳虚 主症:畏寒肢冷,面目浮肿,舌淡胖, 苔润,脉沉微迟。 次症:夜尿频多,便溏,尿清长。 具备主症二项,第一项一定具备,次症一项者即可诊断。,6,二、分类: 1、补气 适用于肺、脾气虚之证。 常用药物:黄芪、白术、人参、甘 草。 配伍:A
3、、利水渗湿药如茯苓。 B、升阳举陷药如升麻、柴胡。 C、养血药如当归。 D、行气药如砂仁。 代表方:如四君子汤。,7,2、补血剂 适用于心、肝营血亏虚证。 常用药物:当归、白芍、熟地。 配伍:A、活血药如川芎。 B、补气药如黄芪。 C、理气药如木香。 D、安神药如酸枣仁。 代表方:四物汤、归脾丸。,8,3、气血双补剂 适用于血气两虚之证。 配伍:补气与补血药同用。 代表方:如八珍汤。4、补阴剂 适用于肝、肾、肺阴虚之证。 常用药物:熟地、麦冬、龟版。 配伍:A、清虚热药如黄柏。 B、补阳药如鹿角胶。 C、利水药如泽泻 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9,5、补阳剂 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证。 常用药物:鹿
4、角胶、巴戟天。 配伍:A、补阴药如熟地。 B、祛湿药如茯苓。 代表方:如肾气丸。6、阴阳双补剂 适用于阴阳两虚之证。 配伍:补阴与补阳药同用。 代表方:如地黄饮子。,10,1、关于补气与补血关系: 2、关于补阴与补阳关系: 3、关于正补法与间接补益法:四、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和具体病位所在脏腑、气血、 阴阳,针对病位和气血阴阳之不足进行 补益。 2、注意顾及气与血、阴与阳关系进行补益。,11,3、分清补益的峻缓,慢性虚弱者宜缓补,急 性虚脱者宜峻补。4、注意脾胃的功能,在运用甘温壅滞或甘寒 滋腻之品时,当配伍行气醒脾之品。5、注意虚实的真假,因“大实有羸状”、“至虚 有盛候”。6、身体不虚
5、不可妄投补益剂。7、补益剂宜久煎,空腹时服或饭前服。,12,第一节补气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13,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14,一、功用:益气健脾,养胃和中 为补气基础方。二、主治:脾胃气虚之证: 望诊:面色萎白,舌淡,苔薄白 闻诊:语言低微 问诊:不思饮食,便溏,呕逆 切诊:脉虚弱,15,三、方解: 人参 甘草 益气 益气 茯苓 白术 健脾 健脾 喜燥 白术 燥湿和中 助脾胃之 恶湿 茯苓 渗湿健脾 运化水谷 防参、术、草甘温壅滞 二药配伍,使湿不内生,脾不为湿所困,脾胃 功能恢复正常。,16,配伍特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四、比较:四君子汤 参、术、草 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 胃气虚
6、之证 补 补中益气理中丸 脾胃气虚 重在温中散寒,主治脾 阳不足之证 温,17,五、应用: 1、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 苔白,脉虚。 2、现代医学: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 3、常服、久服,药量宜等分,不宜过大。,1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19,黄芪,人参,甘草,白术,柴胡,升麻,当归,陈皮,20,一、特点: 1、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 2、为治中气下陷之代表方。 二、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21,三、主治: 1、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 白,大便稀溏,舌淡脉虚; 以及脱肛,子 宫下垂,久泻久痢,小便失禁,肾下垂, 胃下垂。 2 、脾胃
7、气虚发热证: 身热,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肢体 倦怠,舌淡,脉虚大无力。,22,四、方解: 炙黄芪 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四君子汤去茯苓 升举清阳 升麻、柴胡 引参芪走表实卫 当归 养血和营,使气有依附 陈皮 理气化滞,补而不滞 特点:补中有行,养中寓升 补而不滞,升不助火。,23,五、应用: 1、辨证要点:身热,少气懒言,口渴欲热 饮,脱肛,子宫下垂,内脏下垂,脉虚 软无力。 2、现代用于重症肌无力,肿瘤放、化疗后 支持治疗,体虚易感及内脏下垂等。 3、注意:阴虚发热或里热炽盛均不宜使用。,24,玉屏风散医方类聚,25,黄芪,白术,防风,26,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
8、,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27,三、方解: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 黄芪得防风的祛风而外无所扰 黄芪得白术的补脾而内有所据,28,四、比较: 玉屏风散 表虚 卫气虚弱,腠理不固 故 黄芪配术、风,重在固表 止汗兼以祛风。 桂枝汤 自汗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故桂 枝白芍为主,重在解肌发 表,调和营卫。,29,五、应用: 1、本方证为表虚卫气不固所致,以反复自汗,面色萎 白,虚人易感冒为使用要点。 2、加减:自汗不止加浮小麦、牡蛎、
9、五味子;表虚外 感风寒,汗出不解,加桂枝。 3、现代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各类 肾小球肾炎。 4、用法:黄芪60克、白术60克、防风30克,研末开水 送服,每次6 9克。 5、注意:阴虚盗汗、外感邪多虚少自汗不宜使用。,30,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31,一、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证。 面色苍白全身症状 肢体困倦 大便溏薄 两胁疼痛 舌淡白苔、 脉濡 带下症状 带下色白量多 清稀无臭,32,重用白术、山药 健脾祛湿 治脾为主 人参、甘草 益气补脾 健脾制湿 陈皮、苍术 行气燥湿 白芍 养血柔肝 治肝为主 柴胡、黑荆芥 疏肝理气 疏肝解郁 与术相伍,升发脾胃之阳气 车前子 利水渗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补益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