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ppt
《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小 说,-,2,1.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典型)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和主题4方面作为突破口。,-,3,2.小说考查重点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以及探究能力等。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4,一、小说中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 塑造人物形象典型,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而且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5,规律总结 对小说中形
2、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6,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一般要“四看”: 地位|身份|经历|性格 2.六抓: 抓肖像、抓语言、抓行动 抓心理、抓细节、抓衬托 3.一关注: 作者的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法和评价,-,7,2.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特征及作用 (1),(2),人物个性,作者意图(主题),社会现实意义,-,8,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9,
3、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 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知识积累,衬托,-,10,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1,-,12,补充: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峡谷第(2)题:“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解答时,先找出对“鹰”的描写,然后明确其作用:突出了骑手性格,丰富了其性格内涵,串起了有关情节。,-,13,【备考指导】1.鉴赏人物形象 (1)常见命题方式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4、 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请概括某某人物的形象。,-,14,(2)解题思路 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15,(3)把握人物性格的六个角度六抓 抓肖像以形传神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作者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和神情姿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精神性格等,表达作者的爱憎。所
5、以,把握人物性格时要抓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以上对杨二嫂的描写,夸张地写出了杨二嫂的身材形状,为刻画她尖酸、刻薄、自私的没落小市民的形象做好铺垫。,-,16,抓语言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时,就通过写她的八面玲珑的语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
6、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林妹妹而赞贾母,并且连带元春四姐妹也捎带赞美了一番,就连邢夫人和王夫人也听得高兴,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一句话将王熙凤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17,抓动作性格展示 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因此,要善于抓住人物具有特征性的动作,从而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水浒传中林冲“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一动作描写很好地写出了林冲复仇时的痛快淋漓。,-,18,抓细节准确传神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
7、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如祝福中写虽沦为乞丐却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木刻”的神色写出她精神上的麻木;“间或一轮”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魂灵的有无上。几十个字的细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了。,-,19,抓心理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就有独到之处,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把她急切盼望出席舞
8、会,但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20,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比映衬在小说中,真实、充分、深刻、细致地描写出人物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揭示人物本质的最强有力的艺术手段。所以,要善于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对比中,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如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高洁与葛朗台的冷酷贪婪形成鲜明对比。在接待侄儿查理时,葛朗台对其苛刻吝啬,鸡也舍不得买,竟用乌鸦汤来招待客人,而欧也妮却不惜拿出私蓄。通过对比互相映衬,突出人物性格。关注小说中的叙述人语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法和评价。,-,21,【答题模板】 如果概括形象的主要特征,可分点概括回
9、答;如果直接问“塑造了什么形象”,一般是先确定中心语,再根据概括的要点加入修饰语,形成“塑造了一个、的形象”的格式;如果概括的要点较长,也可以先表述中心语,再分开表述,形成“塑造了一个形象,他”的格式。,-,22,二、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就是事件。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1.小说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23,-,24,2.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1)节奏: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
10、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25,(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26,(5)串联:将两个或多个
11、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27,3.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28,【链接】单线结构小说和双线结构小说 (1)单线结构小说
12、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如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众多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29,(2)双线结构小说 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得小说反映的生活内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加丰满,更加充分。如水浒传有关林冲上梁山的部分章节中有林冲与陆谦两条线索。复线小说往往有明线、暗线,如小说,-,30,4.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
13、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某种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也可能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31,(2)小说常用的结局,-,32,-,33,二、“两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角度一: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角度二:结构上主要是从某个情节对全文相关情节的影响着手分析。一般而言,所考查的情节主要具有以下作用:设置悬念,照应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 照应题目,推动情节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34,2.鉴赏情节
14、、结构(1)常见命题方式某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做简述。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做了伏笔?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35,(2)解题思路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6,【答题模板】 根据具体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为下文埋
15、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明了主题。,-,37,【解题点拨】该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文段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二是分析故事情节,其目的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解题思路:内容+结构。,-,38,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角度主要是从小说的形象、情节、主题和环境四方面来思考和谈见解的。,-,39,【点拨】 小说结构安排“六特点”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
16、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做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40,三、小说的主题 1.含义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作品描绘的形象、情节和生活画面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 2.分析归纳小说主题的途径,-,41,【方法归纳】一、“三从三看”
17、鉴赏主题一从一看 从作者背景看主题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二从二看 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小说中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者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我们可以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作者意图让我们体会到的东西。,-,42,三从三看 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
18、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因此,从情节的发展中同样可以把握小说的主题。,-,43,3.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44,3.鉴赏主题 (1)常见命题方式 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45,(2)解题思路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说 知识点 详解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