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山有扶苏郑风诗经课件.ppt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山有扶苏郑风诗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山有扶苏郑风诗经课件.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经 国风 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题解:女子俏骂情人。【原文】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译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注释,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隰(x席):洼地。华:同花。子都:古代美男子。狂:狂妄的人。且(j居):助词。一说拙、钝也。桥:通乔,高大。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子充:古代良人名。狡童:狡狯的少年。,赏析,宋代老夫子朱熹何以惹来后世的谩骂,我看跟他对诗经的评价有极大的关系。他说:
2、“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其实他哪里听到“郑卫之乐”了?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三千年前的诗句文字,而且此人很不地道,先是赞成诗序,继而又反诗序,为何变化如此之大耶?无他,只不过要把诗经的“经”的地位降下来,而把自己所编的“四书”抬上去。诗经变成文学作品,进而变成民歌,就是从他这里来的。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人世间的事就是这么阴差阳错。不过倒也因了这些阴差阳错,给尘世间增添了一些乐趣。正如郑风中的这首山有扶苏,本来是诗人用来讽刺郑国的公子忽,“所美非美”,结果却成了一首非常俏皮的情诗。诗中的女子本来是在等待她的帅哥,结果却等到了一个狂夫;本来这个名叫子都的帅哥,只是诗人随意虚构出
3、来的一个名字,结果却使“子都”的美男子之名传遍天下。,赏析,我也不反对现代人把这首诗看成是女子与情人约会之时,和他打情骂俏。娇爱和戏谑,是女人男人两情相悦、激情碰撞之余的火花,更是性爱之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了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满目都是情,满脸都是春。正如五代时一位号为“曲文相公”的诗人和凝写他自身的经历:“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把自己和心爱的女子尽情欢谑的场景写得那么令人艳羡,连他自己也不尽得意地说:“今夜仙郎自姓和。”山有扶苏中显然也是这样一个女子,自己约会等待的情人明明是个美男子(即便不美,在她眼里也是美的),却偏偏要说他是“狂夫”、“狡童”,正如我们现代人,爱把自
4、己的爱人称呼为“死鬼”、“冤家”一样,其实在这些言词的背后掩不住心中的骄傲与欢喜。人性使然,古今同理。,赏析,诗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起兴,对应的正是自己心中的恋人,高山上长扶苏,湿地里开荷花,各得其所,各称其美。自己心中的恋人其实也和子都、子充一样的美。至于子都、子充是什么人,谁也不知,只有姑娘心自知。孟子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不过,诗中的子都还真有其人。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作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偶像派人物,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 子充乃见狡 童山 有扶苏郑风 诗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