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课件.ppt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22/11/26,化学危害因素识别,2,2022/11/26,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3,2022/11/2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4,2022/11/26,不良环境因素
2、,不良工作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5,2022/11/26,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6,2022/11/26,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包括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如矽尘、铅尘、无机尘、棉尘、皮毛尘、人造纤维尘、混
3、合性粉尘等化学毒物:包括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酸、碱、有机溶剂等,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高频、超高频、微波、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7,2022/11/26,不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8,2022/11/26,不良工作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
4、时间不良替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9,2022/11/26,化学毒物,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的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成为毒物。 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10,2022/11/26,化学毒物的来源,1.原料生产及其应用:涉及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加料、出料,以及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2.生产/维修环节:化学反应、加热;化学管道跑、冒、滴、漏;作业人员清釜、化学物的采样、分析;设备保养、检修; 3.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场所;
5、,11,2022/11/26,化学毒物的分类,1.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 2.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磷化锌、磷化铝、氰化钠、氰化钾、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等。 3.刺激性气体:主要包括甲醛、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磷化氢(磷)、一氧化碳等。,12,2022/11/26,化学毒物的分类(续),5.酸、碱: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6.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 、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等。 7.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包括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硝基
6、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等。 8.酚、醇、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酚(苯酚)、对苯二酚、多氯酚(含五氯酚)等。,13,2022/11/26,化学毒物的分类(续),9.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氯化萘、多氯萘、醌、蒽醌等。 10.油类、合成树脂:主要包括柴油、煤油、蒽油、木酚油、松节油等。 11.农药及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六氯苯、氯丙嗪等。 12.其他:主要包括丙烯酰胺、丙烯腈、肼类化合物(含肼)、二甲基甲酰胺等 。,14,2022/11/26,化学毒物与职业中毒,15,2022/11/26,化学毒物的毒性和危害性,(1)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
7、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2)毒物的毒性:指毒物引起肌体损伤的能力。 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3)毒物的危害性:指毒物产生危害的可能性。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人的个体因素等影响。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16,2022/11/26,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
8、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17,2022/11/26,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3)毒物剂量:毒物进人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4)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18,2022/11/26,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
9、续),(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用。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19,2022/11/26,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6)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表现出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
10、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20,2022/11/26,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也可能以身体某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表现多种多样。 (1)局部刺激和腐蚀:例如,人接触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等,可出现流泪、睁不开眼、鼻痒、鼻塞、咽干、咽痛等表现,这是因为这些气体有刺激性,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胸闷、胸疼的现象。高浓度的氨、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酸碱物质,还可腐蚀皮肤、黏膜,引起化学灼伤。,21,2022/11/26,(2)中毒:例如,长期吸人汞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倦怠、情绪不稳等全身症状,还可有流涎、口腔溃疡、手颤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可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危害 因素 识别 控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