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进展课件.ppt
《专题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进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进展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专题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进展,2,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进展,第一部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第三部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第四部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服务第五部分对农村金融的主要扶持政策第六部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部分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思路,3,第一部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推进涉农金融主体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逐步改善,4,1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截至201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11.7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
2、3.1%,比2007年末增长92.4%。其中农村贷款余额98017.4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83.3%;农村贷款中农户贷款余额为26043.3亿元,比2007年末增加12644.8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22.13%。,5,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汇总统计表(2010年12月31日)单位:亿元,%,6,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汇总统计表(2010年12月31日)单位:亿元,%,7,相关知识:涉农贷款的统计制度,8,2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以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为落实此
3、项政策,2008年10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选取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部分有基础的县(市),开展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2010年,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此项试点。,9,2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推进,各金融机构在各地开展了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多种方式在内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对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拓宽农村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覆盖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农村信贷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资本市场对三农的支持作用有所增强,农村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有所拓宽
4、,农产品期货品种不断增加,市场功能逐步发挥,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作用初步显现。多层次、多主体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农村人身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快速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功能明显增强。,10,3涉农金融主体不断增加,2009年末,全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为12.7万个,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5.7%,其中,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为75935个。消除零金融机构乡镇工作不断推进。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有30个省份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有10个省份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比2009年6月末共计减少服务空白乡镇732个,机构空白乡镇579个。,11,主要农村金
5、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2009年12月31日)单位:个,人,12,4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多元化产权模式逐步形成,支农服务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顺利完成,以“三农金融事业部制”为支撑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开始发挥作用,探索了“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邮政储蓄银行县域机构网点不断完善,涉农信贷业务持续增加。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
6、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13,5涉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类金融机构在涉农贷款较快扩张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涉农贷款不良率,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4.09%,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为1.73%农业发展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为2.97%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不良率为11.53%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为2.47%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为2.72%。,14,6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人民银行通过吸收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额、小额支付系统、成立全国性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中心、督
7、促和指导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等方式,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清算服务。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选取了145个试点县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2005年12月开始试点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进展良好,满足了外出打工农民资金汇兑、存储等方面的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打工返乡时携带大量现金的资金安全问题。,15,7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逐步改善,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征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已覆盖农村地区。为支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和促进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各地积极开展以农户信息共享与农户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商
8、业银行增加对农户的信用贷款,通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扩大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2010年起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青年信用户创建工作。,16,8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近年来,各部门对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政策协调性有所增强,正向激励引导作用初步显现,对资金流向农村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式推进农业银行改革,通过专项票据、支农再贷款、保值贴补、呆账拨备等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奖励以及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17,第二部分主要涉农
9、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二、农业发展银行涉农业务逐步拓展三、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四、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稳步推进五、国家开发银行涉农业务快速发展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增加七、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18,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农信贷投放显著增加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沉重历史包袱逐步得到有效化解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19,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农信贷投放显著增加,201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8万亿元、5.9万亿元,比2002年末分别增长3
10、.4倍、3.2倍。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3.87万亿元、2万亿元,比2007年末分别增长77%和68%。,20,21,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同时持续下降。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比例从2006年末的27.93%下降至2010年末的4.2%。自2004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转亏为盈,2010年全年实现利润678亿元。,22,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沉重历史包袱逐步得到有效化解,截至2010年末,人民银行采取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两种方式,共计对农村信用社安排资金支持1718亿元,财税部门减免营业税、所得税760亿
11、元,拨付保值贴补利息88亿元。以上合计,中央安排用于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的资金额度累计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农村信用社2002年末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比例超过80%。截至2010年末,共消化历年亏损挂账788亿元,降幅达到60%,共有1713个县(市)已全额消化了历年亏损挂账。农村信用社长期存在的系统性、区域性支付风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3,24,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末,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社由2002年末94家发展为1976家;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由2002年末的3家发展为2010年末的300家,其中农村合作银行216家,农村商业银行84家。,25,二
12、、农业发展银行涉农业务逐步拓展,200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在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的业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一体两翼)2009年6月,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扩大县域存款业务范围和开办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的批复,农业发展银行开办了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和县域内公众存款业务,是其业务范围的又一次拓展。,26,27,在涉农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信贷大幅增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6709.9亿元,比2007年末增加6485.9亿元,增长63.4%;其中粮棉油收购贷款
13、余额9786.9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8.6%;2010年累计投放粮棉油收购贷款2787.93亿元,比2007年增长1.31%;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3075.0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8.4%,比2007年增长595.2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余额1665.9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97%,比2007年末增加46.85%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余额1548.7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27%;农业科技贷款余额86.88亿元,比2007年增长250.32%;农业小企业贷款余额85.89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5.13%。,28,三、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稳步推进“三农
14、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加大重点领域涉农信贷投放积极开展“三农”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加强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29,农业银行的公开上市,按照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准的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中投公司通过汇金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向农业银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的等值美元,加上财政部持有的1300亿元资本金,农业银行的核心资本达到2600亿元。2008年12月1日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共剥离不良资产8157亿元。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7月15日、16日农业银行股票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此次农业银行A+H股
15、同步发行,共募集资金221亿美元。,30,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务院确立的农业银行股改方案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从2008年3月起,农业银行在甘肃、山东等7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选择部分二级分行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2009年,试点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2010年4月开始,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选择甘肃、四川等8家分行,按照“三级督导(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一级经营(县支行)”原则完善管理架构;按照“六个单独(资本、信贷、核算、拨备管理、资金、考评激励)管理”原则完善机制建设,积极开展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
16、部”组织治理架构、单独核算体系、专门信贷制度和产品体系、风险管控制度、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投入机制已初步形成。,31,努力加大重点领域涉农信贷投放,截至2010年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1.47万亿元,较2008年末增长了近66%。其中,支持县域中小企业近3.2万家,贷款余额7300多亿元;农村城镇化贷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农户贷款余额2991亿元,较2007年末增长了174%。共发行惠农卡6100多万张,授信总额1600亿元,农户小额贷款余额989亿元,惠及580多万农户。,32,积极开展“三农”产品和服务创新,目前“三农”金融统一品牌“金益农”旗下产品达345种,其中“三农
17、”专属产品增加到了70种,包括了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绿色家园”农村城镇化贷款、贸易融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融资等一系列新产品。,33,金益农,中国农业银行针对三农客户推出的中国第一个三农金融服务品牌,其金融产品涵盖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为农村中小企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服务、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八大领域宣传语:惠农天下,益农万家,34,不断加强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强化服务渠道建设创新,加快县域网点转型和改造步伐,不断扩大物理网点的辐射范围;加大县域电子服务渠
18、道投入,初步形成了物理网点+ATM+转账电话+三农金融服务站+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共配置ATM机2万台、POS机13万台、转账电话94万台。,35,四、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稳步推进,利用网点优势,为广大农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将资金投放到农村不断丰富涉农贷款产品,36,2007年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开始探索按照商业化原则服务农村的有效形式。成立三年多来,涉农业务不断拓展,尤其是农村地区小额贷款业务得到较快发展。,37,利用网点优势,为广大农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有2.96万个位于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邮政储蓄网点,
19、除提供储蓄和汇兑业务之外,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代理保险,代收农村电费、电话费和电视有线费等服务;办理代发粮食补助金、退耕还林款和计划生育奖励金等各种业务。截至2010年末,全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储蓄余额达到28470.8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个人储蓄余额约为18293.56亿元,占比64.25%;有38570万个网点实现了全国联网;本年实现代收代发金额11568.53亿元。,38,采取多种形式将资金投放到农村,一是探索通过资金市场向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批发性资金。截至2010年末,邮储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支农协议存款余额185.2亿元,认购农业发展银行债券余额451.95亿元。二是开展银团贷款
20、加大支农力度。将大宗邮储资金批发投向国家“三农”重点工程、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截至2010年末,涉及农业用途的银团贷款余额34.1亿元。三是发展零售资产业务,资金直接反哺农村。2006年3月,开始开办存单小额质押贷款。截至2010年末,累计发放小额质押贷款122.11万笔、558.54亿元。2007年开始试点“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业务,2008年6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5个计划单列市分行全部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10年末,邮储银行4591个二级分行开办了小额贷款业务,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34.27万笔、1885.03亿元,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
21、金额的69.43%。,39,不断丰富涉农贷款产品,邮政储蓄银行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当调整贷款产品要素,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了设施农业贷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烟农贷款等新产品。在县域开办了个人商务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还根据各地特色和资金需求,积极创新抵押方式,除房产抵押贷款外,还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渔船和运输船抵押贷款、仓储房产(冷库)抵押贷款,即将开办农产品仓单、盐田抵押贷款等新产品。,40,五、国家开发银行涉农业务快速发展,拓展涉农信贷投放领域积极开展信贷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农业国际合作,41,国家开发银行将服务“三农”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基层金融业务领域确定为全行战略重点,采取多种渠道增加涉农
22、投入,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截至2010年末,累计发放新农村建设及县域贷款8559亿元。,42,拓展涉农信贷投放领域,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公路、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电网建设及改造升级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及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发放贷款6273亿元。二是开展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贷款。截至2010年末,累计发放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贷款316亿元,支持了592个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累计发放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贷款113亿元,支持了414个农村医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三是加大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民安置房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0年末,该业务覆
23、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发放贷款734亿元,共支持303个项目,惠及146万户中低收入群众,43,积极开展信贷模式创新,一是创新支持农产品市场建设、升级改造和物流体系建设。共支持24个农产品市场项目,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二是创新以批发方式解决零售问题,探索统一标准化信贷模式。深化与市、县政府的合作,探索以批发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和农民增收。截至2010年末,累计发放贷款746亿元,惠及71万户农村中小企业和经营户,使金融服务向县域农村有效延伸。与全国2000多个市、县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与1431家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小商业银行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实现业务运行。
24、以“资金+技术+IT”的模式支持了274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培训1900多名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人员。,44,积极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组织境外农业资源调研规划,完成非洲、南美洲、东南亚19个国家的农业资源规划报告。积极联系中资涉农企业,共同研究推动在国外开展农业合作项目的实施方案。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成多项涉农贷款业务支持。截至2010年末,共贷款支持31个农业国际合作项目,累计发放贷款8.83亿美元及3.32亿元人民币。,45,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于2007年初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并于2007年10月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
25、直辖市)进行。截至2010年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09家,从地域分布看,西部地区设立152家、中部地区设立153家、东部地区设立204家,中西部地区占比60%。截至2010年末,已开业机构发放的贷款中超过80%用于“三农”和小企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行效率,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促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46,七、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在各地方政府主导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末,各地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数达到2451家,比上年末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农村金融 改革 进展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