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第七单元,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mng,hun,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创作背景,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词句注释
2、,1.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3.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4.浣女:洗衣物的女子。5.随意:任凭。6.芳:春天的花草。7.歇:尽。8.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白话译文,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夜幕降临,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竹林中不时传来阵阵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结伴归来,莲叶摇曳,那是渔舟顺流而下。,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尽管那春天的花草早已逝去,但秋景还是很美,王孙自可留居山中,不必归去。,赏析,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的?,意象,借 景 抒 情托 物 言 志,象,意, 意象,(一)写了
3、什么?,1.概括本诗中的五幅秋山晚景图:,(1)一二句:(2)第三句:(3)第四句:(4)第五句:(5)第六句:,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浣洗晚归图,明月清泉图,月夜采莲图,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二)为什么要写?,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象组成) 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1.“空山”包含哪几层意思?,(1)因为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2)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3)指秋雨过后,万物一新,诗人眼前一派空明洁净 。(4)指空
4、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言山空实则是心空,但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2.首联描写了山中景象的特点?这两句在全诗的作用?如何理解“空”字?,(1)描写了初秋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山中,景象幽清、明净、寂静的特点。(2)为全诗定下了空灵、幽静的基调。(3)以“空”形容山,突出山中环境的寂静,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3.诗中最能体现意境宁静淳美,“诗中有画”的句子是颔联两句。请同学们通过
5、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个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尽量使用修辞。,参考范例: “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4.颔联中的“照”不同于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泻”。,“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而“照”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了月照松林,回光反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5.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
6、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6.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请说说原因。,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7.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艺术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
7、8.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1)两联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追求。(2)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诗中画雨后初晴图明月松林图夜中清泉图,自然美,浣洗晚归图 渔舟采莲图,生活美,9.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
8、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10.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思想感情)?,通过诗句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11. “王孙”指谁?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思想感情)?,(1)贵族子弟的通称,诗中借指诗人自己。(貌似劝人,实则自勉)(2)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的典故,反其义而用之。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决然归隐。尾联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远离尘
9、世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了感染力。,(三)怎么写的?,1.一二句:空山秋雨图 2.三四句:明月松林图 、明月清泉图 3.五六句:浣洗晚归图 、月夜采莲图4.七八句:点明主旨,表现作者高洁情怀,12.“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2)诗歌中点题的句子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3.说说诗题的含义,并摘抄出诗歌中点题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怀。,14.颈联两句用的是
10、倒装的手法,正常语序“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为什么诗中要倒装?,(1)是押韵的需要;(2)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3)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写作特色,1.语言清新淡雅。2.善于运用多种技巧,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对仗;倒装等。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小结,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想寄情山水田园的感情,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
11、满足心情,诗情画意中也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chu,s,作者简介,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创作背景,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21. 古诗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5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