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ppt课件.ppt
《铜及铜合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及铜合金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铜及铜合金,4.1 概述4.2 铜的制取4.3 纯铜4.4 铜合金,4.1 概述,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史前时代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用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铜多以铜矿物存在。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铜矿石经选矿而成为含铜较高的铜精矿。 铜矿石分为三类: 硫化矿: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5FeS4)和辉铜矿(Cu2S)。 氧化矿:赤铜矿(Cu2O)、孔雀石CuCO3Cu(OH)2、蓝铜矿 2CuCO3Cu(OH)2、硅孔雀石(CuSiO32H2O)。自然铜 铜矿石中铜的含量1左右(0.53)便有开采价值,用浮选法把矿石中一部分脉石等
2、杂质除去,得到含铜量较高(835)的精矿砂。,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使用红铜(天然铜)。1957年和1959年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出铜器近20件,铜器中铜含量99.63%99.87%。 战国时代周礼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电子和电动附件所须铜线长达1公里。 法国高速火车铁轨每公里用10吨铜。 波音747-200型飞机总重量中铜占2%。,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
3、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电气、电子工业: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用于各种电缆和导线,电机和变压器的绕阻,开关以及印刷线路板等。,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 化学工业:制造真空器、蒸馏锅、酿造锅等。 国防工业:子弹、炮弹、枪炮零件等,每生产100万发子弹,需用铜1314吨。 建筑工业:管道、管道配件、装饰器件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耐蚀性;优良的韧性和延展性;合适的强度。,性能:,4.2 铜的提取,铜的制取方法:火法冶金、湿法冶金。 火法炼铜是当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世界上80左右的铜由火法炼铜方法生产。 通过熔
4、融冶炼和电解精炼生产出阴极铜(电解铜),适用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旧废铜和新废铜。 旧废铜来自旧设备、废弃的楼房和地下管道;新废铜来自加工厂弃掉的铜屑(铜材的产出比为50左右)。废铜供应较稳定,废铜可以分为:裸杂铜:品位在90以上;黄杂铜(电线):含铜物料(旧马达、电路板);由废铜和其他类似材料生产出的铜,也称为再生铜。,干燥,密闭鼓风炉,干燥,电炉,干燥,反射炉,硫化铜精矿,干燥,闪速炉,干燥,熔池熔炼炉,连续炼铜炉,冰铜,转炉或连续吹炼炉,粗铜,火法精炼炉,阳极铜,电解精炼,电铜,(99.95%99.99% Cu),(99.5% Cu),(98.5%Cu),(3055%Cu),(2030%C
5、u),冰铜熔炼所用原料主要是铜精矿和含铜的返料,除了有Cu、Fe、S等元素外,还含有SiO2、CaO、MgO等。熔炼时如下发生反应:高价硫化物、氧化物及碳酸盐的分解在1200 以上,所有高价化合物均会发生离解反应。FeS2 FeS 0.5S2FenSn+1 = nFeS + 0.5S22CuFeS2 = Cu2S + 2FeS + 0.5S22CuS = Cu2S + 0.5S22Cu3FeS3 = 3Cu2S + 2FeS + 0.5S23NiS = Ni3S2 + 0.5S2氧化铜和碳酸盐的离解反应:2CuO = Cu2O + 0.5O2CaCO3 = CaO + CO2MgCO3 = M
6、gO + CO2离解生成的S2被炉中的氧化气氛氧化为SO2。,冰铜制取,硫化物氧化 FeS + 1.5O2 = FeO + SO2 FeS2 + 2.5O2 = FeO + 2SO2 3FeS + 5O2 = Fe3O4 + 3SO2 Cu2S + 1.5O2 = Cu2O + SO2铁的氧化物及脉石造渣反应 2FeO + SiO2 = 2FeOSiO2 3Fe3O4 + FeS + 5SiO2 = 5(2FeOSiO2) + SO2燃料的燃烧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CH4 + 2O2 = 2H2O + CO2,冰铜是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以Cu2S-Fe
7、S系为主并溶解少量其它金属硫化物(如Ni3S2、Co3S2、PbS、ZnS等)、贵金属(Au、Ag)、铂族金属、Se、Te、As、Sb、Bi等元素及微量脉石成分的多元系混合物。,冰铜熔炼方法,粗铜的制取,液态冰铜经在水平转炉中进行吹炼制得粗铜。 吹炼的目的:利用空气中的氧,将冰铜中的铁和硫几乎全部氧化除去,同时除去部分杂质,以得到粗铜。 转炉吹炼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造渣期,主要进行FeS的氧化和造渣反应;第二阶段:造铜期,主要进行Cu2S的氧化及Cu2S和Cu2O的相互反应,最终获得粗铜。 造渣期根据情况加入冰铜和石英溶剂,并间断地排放炉渣。造铜期无需加溶剂,不产出炉渣。,转炉示意图,粗铜
8、火法精炼,粗铜含有各种杂质和金银等贵金属( 0.252% )。这些杂质影响铜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火法精炼的目的:尽量除去粗铜中的杂质,为电解精炼提供合格的铜阳极板。 火法精炼在回转阳极炉或反射炉内进行。每一精炼周期包括装料、熔化、氧化、还原和浇铸五个工段,其中氧化和还原工段是最关键工段。,氧化过程 铜中多数杂质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铜,且杂质氧化物在铜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粗铜中主要是铜,杂质浓度低,根据质量作用定律,铜先氧化: 4Cu + O2 = 2Cu2O生成的Cu2O溶于铜液中,并与杂质接触,氧化杂质。 Cu2O + Me = 2Cu + (MeO),还原过程 用还原剂将铜液中的Cu2O脱除
9、的过程。常用还原剂有重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 用重油还原时,高温下重油中的有机物先分解为H2、CO和甲烷等。其反应如下:Cu2O + H2 = 2Cu + H2OCu2O + CO = 2Cu + CO24Cu2O + CH4 = 8Cu + CO2 +2H2O,电解精炼,火法精炼得到的精铜品位一般为99.299.7%,含有0.30.8%的杂质。 电解精炼的目的:降低铜中的杂质含量,从而提高铜的性能,使其达到各种应用的要求;回收其中的有色金属,尤其是贵金属和稀散金属。 电解精炼的产品是电铜,按纯度不同可分为1号铜(Cu99.95%)、2号铜(Cu99.9%)、3号铜(Cu99.7%)、4号
10、铜(Cu99.5%)。,阳极反应 阳极上进行的是铜和一些杂质的氧化反应。式中M为Fe、Ni、Pb、As、Sb等比Cu更负电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在铜中的含量低,其电极电位更负,将优先溶解进入电解液,同时铜也不断地溶解到电解液中。水和硫酸根离子的氧化电位比铜正得多,其反应不可能进行。金、银和铂族金属的电位更正,不能被氧化进入电解液,最后进入阳极泥中。,阴极反应 阴极上进行的是铜的还原反应。 氢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铜负,且在铜阴极上的超电位,使氢的电极电位更负,正常电解条件下不会析出氢。电极电位比铜负的元素,也不能在阴极上析出。,铜的湿法冶金,湿法炼铜是在常压或高压下,用溶剂浸出矿石或焙烧矿中的铜,经净液
11、使铜与杂质分离,而后用电沉积或置换等方法,将溶液中的铜提取出来。 对氧化矿,大多数工厂用溶剂直接浸出;对硫化矿,一般先经焙烧然后浸出焙烧矿。,由于湿法冶金具有环境污染少,能处理低品位矿或多金属复杂矿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主要湿法炼铜方法。焙烧浸出电积法 此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湿法炼铜方法。菌浸出法 主要处理低品位难选复合矿和废矿。,高压氨浸法 在高温、高氧压和高氨压下,使Cu、Ni、Co等有价金属以络合物形态进入溶液,铁以氢氧化物进入渣。此法适于处理Cu-Ni-Co或Ni-Co矿。,纯铜含铜 99.90-99.99%,加工铜国家标准有9个牌号:3个纯铜牌号、3个无
12、氧铜牌号、2个磷脱氧铜牌号、1个银铜牌号;高纯铜纯度可达 99.99%99.9999% ,又称为4N、5N、6N铜。 工业纯铜的牌号用字母T加上序号表示,如T1,T2,T3等,数字增加表示纯度降低。 无氧铜用 “T”和“U”加上序号表示,如TUl、TU2。 用磷和锰脱氧的无氧铜,在TU后面加脱氧剂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如TUP、TUMn。,工业纯铜的牌号及应用,4.3 纯铜,纯铜:电阻率:0.01673欧姆mm2/m 线膨胀数:17.610-6/导热率0100:399W/mk,纯铜的性能,导电导热性:高的导电、导热性,仅次于银。 工业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银、铜、铝、镁、锌、镉、钴
13、、铁、铂,锡、铅、锑。 20时铜的电阻率为1.613cm,热导率为402WmK; 银为1.590cm, 银为419WmK。 用途:各种导线、电缆、导电牌、电器开关等导电器材和各种冷凝管、散热管、热交换器、真空电弧炉的结晶器等。 所有杂质和加入元素,不同程度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能。固溶于铜的元素(除Ag、Cd外)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多,而呈第二相析出的元素则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少。 Ti、P、Si、Fe、Co、As、Be、Mn、Al强烈降低Cu导电性。 冷变形对铜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与其它强化方法(如固溶强化)相比,冷加工后导电性的降低要小得多。 A1203弥散强化可提高铜的强度而又不使
14、其导电率明显下降。,耐蚀性:铜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345V,比氢高,在水溶液中不能置换氢,在许多介质中化学稳定性好。 铜在大气中耐蚀性良好。大气中的铜表面形成难溶于水、并与基底紧密结合的碱式硫酸铜(即铜绿,CuS043Cu(OH)2)或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薄膜,防止铜继续腐蚀。 铜在淡水及蒸汽中抗蚀性能也很好。野外架设的大量导线、水管、冷凝管可不另加保护。 铜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不大,约为0.05mma;加入0.150.3As能显著提高铜对海水的抗蚀性。 铜在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碱、多种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脂肪酸、乳酸、草酸)中有良好的耐蚀性。 铜在氧化剂和氧化性的酸
15、(如硝酸)中不耐蚀。氨、氯化铵,氰化物,汞盐水溶液和湿润的卤族元素等,均引起铜强烈的腐蚀。 铜在常温干燥空气中几乎不氧化,温度超过100时开始氧化,表面生成黑色的CuO薄膜。高温下,铜的氧化速度大为增加,并在表面上生成红色的Cu2O薄膜。,磁性:逆磁性物质,磁化率为-0.08510-6,常用来制造不受磁场干扰的磁学仪器,如罗盘、航空仪器。铁磁性杂质(Fe、Co、Ni)在铜中呈不溶状态时,即显铁磁性。用T1或T2铜制造磁性仪表的结构材料。Fe是危害最大的杂质,应限制在0.01以下。铜的机械性能 软态铜: Rm:200240MPa, 35 45HB,A:50%。硬态铜: Rm: 350400MPa
16、, 110 130 HB,A:6。 铜滑移系多,易变形,退火态铜压缩8595而不产生裂纹。 纯铜在500600呈现“中温脆性” ,热加工需在高于脆性区温度下进行。中温脆性是低熔点金属Pb、Bi与Cu生成分布于晶界上的低熔点共晶体而造成热脆;在较高温度时,Pb、Bi在Cu中的固溶度增大,微量Pb、Bi又固溶于铜的晶粒内,不造成危害,从而使塑性又升高。,纯铜中的杂质分为三类:固溶于铜的杂质及微量元素;少量固溶于铜、与铜形成易熔共晶体的杂质及微量元素;几乎不固溶于铜、与铜形成较高熔点的脆性化合物杂质及微量元素。 杂质元素对铜塑性的影响,取决于铜与元素的相互作用。当杂质元素固溶于铜时,影响不大;若杂质
17、元素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则会产生“热脆”。若杂质元素与铜形成脆性化合物分布于晶界时,则产生“冷脆”。磷:700时磷在铜中溶解度为1.75,200时溶解度为0.4,温度下降磷在铜中的溶解度也下降。磷显著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但对铜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对焊接性能有益。磷常作为铜的脱氧剂使用,并提高铜液的流动性。过量的磷会生成Cu3P脆性化合物,造成“冷脆”,所以过量的磷有害。,杂质及微量元素对铜压力加工性能的影响,砷:熔点613,固态铜中溶解度为7.5。少量As对机械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砷可提高铜的再结晶温度,提高铜的耐热性;砷显著提高铜的耐蚀性,冷凝铜管中均加入少量砷;还可
18、改善含氧铜的加工性能。锑: 熔点630,共晶温度(645)下锑在铜中的固溶度11。随温度降低,锑在铜中的溶解度急剧降低,并形成脆性Cu3Sb,分布在晶界上而造成“冷脆”。锑同时造成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严重降低,导电用铜的含锑量0.002。 铅: 熔点327,几乎不溶于铜,微量的铅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组织(CuPb),共晶温度为326,共晶体最后结晶并集中在晶界上,铅呈黑色颗粒状分布于晶界,热加工时,铅先熔化,使金属晶粒之间结合力破坏,造成“热脆”。铅控制在0.0050.05。,铋: 熔点为271,不溶于Cu中,在270与Cu生成低熔点共晶(Cu+Bi) 。Bi在低熔点共晶中呈薄膜状分布在铜的晶界
19、上,热加工时,薄膜熔化而造成“热脆”。Bi本身也是脆性相,使铜在冷态下也会变脆,所以Bi不但造成“热脆”,也造成“冷脆”,对铜危害严重。铋的极限含量不大于0.002。,硫:形成共晶系相图,共晶温度较高,对铜热变形影响不明显,共晶体(+Cu2S)集中在晶界上,Cu2S硬而脆,致使金属发生“冷脆”。 硫的最大允许含量为0.0050.01。 硒,碲:固态铜中的溶解度极小,生成Cu2Se、Cu2Te脆性化合物,凝固时沿晶界析出,造成“冷脆”。铜中含0.003硒和0.0050.003碲即可使其焊接性能恶化。,氧:不固溶于铜,与铜形成高熔点脆性化合物Cu2O,含氧铜凝固时,氧以共晶体(Cu+Cu2O) 分
20、布在晶界上。共晶温度很高(1066),对热变形性能不产生影响,但Cu2O硬而脆,使冷变形产生困难,导使“冷脆”。含氧铜在氢或还原性气氛中退火时,会出现“氢病”。 “氢病”的本质:退火时,氢或还原性气氛易于渗入铜中与CuO的氧化合而形成水蒸气或CO2。,100g含氧0.01的铜在氢气中退火,会形成140cm3的蒸汽。生成的水蒸汽无法扩散,在铜中形成很高的压力,使铜遭到破坏。含氧量达0.005的铜,即出现“氢病”。 根据氧含量和生产方法,纯铜可分无氧铜、脱氧铜和纯铜三类,其中只有无氧铜才能在高温还原性气氛中加工使用。,纯铜 形变退火 退火孪晶,0.045% O铸态,网状,热加工态,颗粒状,400的
21、H2,电解铜组织,无氧铜组织,铸态,热加工态,8000.5h的H2,脱氧铜组织,4.4 铜合金,黄铜:简单黄铜:CuZn二元合金。“H 数字” 。如H70:含铜量为70,其余为锌。 复杂黄铜:Cu-Zn合金中加入少量铅、锡、铝、锰等组成的多元合金。第三组元为铅的称铅黄铜、为铝的称铝黄铜:HSn70-1:含70Cu、1Sn、余为锌的锡黄铜。HMn57-31:57Cu、3Mn、1Al、余为锌的锰黄铜;HAl66-632:66Cu、6Al、3Fe、2Mn、余Zn的铝黄铜白铜:铜为基、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B数字” 。 如:BlO为10Ni、余为铜;B30为30%Ni、余Cu的铜镍合金。青铜:除
22、黄铜、白铜之外的铜合金。“Q主加元素符号及数字” 按主加元素(Sn、Al、Be等)命名为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如QSn6.5-0.1为6.5Sn、0.1P、余为铜的锡磷青铜。QA15为5A1、余为铜的铝青铜。QBe2为2%Be、余下为铜的铍青铜。,铜合金分类与牌号,普通黄铜的相组成及各相的特性 Cu-Zn二元系相图中的相有、。,黄铜,普通黄铜,相:以铜为基的固溶体。 晶格常数随锌含量增加而增大,锌在铜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在456时固溶度达最大值(39Zn);之后,锌在铜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含锌25左右合金,存在Cu3Zn化合物的两种有序化转变: 450左右:无序固溶体l有
23、序固溶体 217左右:l有序固溶体2有序固溶体。 相塑性良好,可进行冷热加工,并具有良好焊接性能。 相:以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体心立方晶格固溶体。冷却时:468456,无序相成有序相。塑性低,硬而脆,冷加工困难,所以含有相的合金不适宜冷加工。但加热到有序化温度以上,后,又具有良好塑性。相高温塑性好,可进行热加工。 相:以电子化合物Cu5Zn8为基的复杂立方晶格固溶体。硬而脆,难以压力加工,无法应用。工业用黄铜的锌含量均小于46,避免出现相。,H70黄铜的铸态组织及变形后退火组织,按退火组织,工业用黄铜分为黄铜和+两相黄铜。 wZn36的黄铜:H96H65为单相黄铜,黄铜的铸态组织中存在树枝
24、状偏析,枝轴部分含铜较高,不易腐蚀;呈亮色,枝间部分含锌较多,易腐蚀,故呈暗色。变形及再结晶退火后,得到等轴的晶粒,而且出现很多退火孪晶,这是铜合金形变后退火组织的特点。,H62双相黄铜 退火 白+黑,+黄铜:3646Zn,如H62至H59。凝固时发生包晶反应形成相,凝固后的合金为单相组织;冷至+两相区时,自相中析出相,残留的相冷至有序转变温度时(456),无序相转变为有序相,室温下合金为+两相组织。铸态+黄铜,相呈亮色(因含锌少,腐蚀浅), 相呈黑色(因含锌多,腐蚀深)。经变形和再结晶退火后,相具有挛晶特征。,普通黄铜性能变化与锌含量的关系物理性能:普通黄铜密度随wZn增加而下降,线膨胀系数
25、随wZn增加而上升;电导率、热导率在区随wZn增加而下降,wZn39的合金中出现,电导率又上升, wZn为50时达峰值。力学性能:wZn30:随wZn增加,Rm和A同时增大; wZn:3032%:A达最大值。之后,随相的出现、增多,塑性急剧下降; wZn:3245:Rm 持续增加,当wZn为45时, Rm 值达最大。wZn45,相全部消失,组织为硬脆的相,导致Rm 急剧下降。变形和退火后的性能:相随wZn增加,其强度、塑性均增加;当wZn为30时,塑性最好,适于深冲压和冷拉,大量用于制造炮弹壳,H70黄铜又称为“炮弹黄铜”。相强度更高,但室温下呈有序状态,塑性低。相在室温下则更硬而脆。,黄铜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合金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