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设计总结ppt课件.ppt
《过程装备设计总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装备设计总结ppt课件.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程设备设计总复习,第一章 压力容器导言,基本组成,筒体,封头,密封装置,开孔与接管,支座,安全附件,其功能是提供能承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密闭空间。,1.1 压力容器总体结构,1.1.1 压力容器基本组成,1-法兰; 2-支座; 3-封头拼接焊缝; 4-封头; 5-环焊缝; 6-补强圈; 7-人孔;8-纵焊缝; 9-筒体; 10-压力表; 11-安全阀;12-液面计,筒体 封头 密封装置 开孔接管 支座 安全附件,压力容器的外壳,内件,反应、传热、传质、分离等容器,储运容器,1.2.2 压力容器分类,世界各国规范对压力容器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本节着重介绍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分类方法,
2、按压力等级,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按安装方式,按安全技术管理,分类,第二章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压力容器受到介质压力,支座反力等多种载荷的作用。分析载荷作用下压力容器的应力和变形,是压力容器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2.1 载荷分析,2.1.1,载荷,压力,内压,外压,非压力载荷,整体载荷,重力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运输载荷,波动载荷,局部载荷,管系载荷,支座反力,吊装力,交变载荷,载荷,能够在压力容器上产生应力、应变的因素,作用于整台容器上的载荷。,作用于容器局部区域上的载荷。,载荷工况,正常操作工况,特殊载荷工况,压力试验,开停车及检修,意外载荷工况,紧急状态下快速启动,紧急状态下突然停车,设计
3、压力,液体静压力,重力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隔热材料、衬里、内件、物料、平台、梯子、管系、支承在容器上的其他设备重量等,容器内发生化学爆炸,容器周围的设备发生燃烧或爆炸等,2.1.2,载荷工况,2.2 回转薄壳应力分析,概念,薄壳:,壳体厚度t与其中面曲率半径R的比值为(t/R)max1/10。反之为厚壳,薄壁圆筒:,外直径与内直径的比值Do/Di1.2。,厚壁圆筒:,外直径与内直径的比值Do /Di1.2 。,2.2.1 薄壳圆筒的应力,1. 基本假设:,a.壳体材料连续、均匀、各向同性;b.受载后的变形是弹性小变形;c.壳壁各层纤维在变形后互不挤压。,图2-1 薄壁圆筒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
4、,薄壳圆筒B点受力简化成二向应力和(见图2-1),横向剪力,弯矩转矩,内力,薄膜内力,弯曲内力,N、N、N、N,Q、Q,M、M、M、M、,无力矩理论或薄膜理论(静定),有力矩理论或弯曲理论(静不定),由中面的拉伸、压缩、剪切变形而产生,由中面的曲率、扭率改变而产生,N,图2-4 壳中的内力分量,2.2.2 回转薄壳的无力矩理论,求解思路:,1.取微元 力分析 法线方向:内力=外力 微元平衡方程,2.取区域 力分析 轴线方向:内力=外力 区域平衡方程,求得:,2.2.3 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一、微元平衡方程,微元平衡方程。又称,拉普拉斯方程。,三、区域平衡方程(图2-6),区域平衡方程式:,(
5、2-3),(2-4),求解步骤:,a.由 求轴向力,b.由(2-4)式求得,c.将 代入(2-3)式求得,无力矩理论的两个基本方程,微元平衡方程区域平衡方程,2.2.4 无力矩理论的应用,分析几种工程中典型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承受气体内压的回转薄壳,球形薄壳,薄壁圆筒,锥形壳体,椭球形壳体,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圆筒形壳体,球形壳体,一、承受气体内压的回转薄壳,回转薄壳仅受气体内压作用时,各处的压力相等,压力产生的轴向力V为:,由式(2-4)得:,(2-5),将式(2-5)代入式(2-3)得:,(2-6),A、球形壳体,(2-7),B、薄壁圆筒,(2-8),结论:,a.,应用,(a)开椭圆孔时
6、,应使短轴轴线。,b.变形后仍为圆筒壳,推导思路:,椭圆曲线方程,R1和R2,式(2-5)(2-6),(2-10),又称胡金伯格方程,C、锥形壳体,D、椭球形壳体,图2-9 椭球壳中的应力随长轴与短轴之比的变化规律,椭球壳承受均匀内压时,在任何ab值下: 恒为正值,即拉伸应力,且由顶点处最大值向赤道逐渐 递减至最小值。 当 时,应力 将变号。从拉应力变为压应力。 随周向压应力增大,大直径薄壁椭圆形封头出现局部屈曲。 (即:内压椭球有可能周向失稳) 措施:整体或局部增加厚度,局部采用环状加强构件。,工程上常用标准椭圆形封头,其a/b=2。 的数值在顶点处和赤道处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 即顶点处为
7、,赤道上为 - , 恒是拉应力,在顶点处达最大值为 。,二、储存液体的回转薄壳,与壳体受内压不同,壳壁上液柱静压力随液层深度变化。,a. 圆筒形壳体,b. 球形壳体,见课本P34-35,与壳体受内压不同,壳壁上液柱静压力随液层深度变化。,圆筒形壳体,图2-10 储存液体的圆筒形壳,(气+液)联合作用,筒壁上任一点A承受的压力:,由式(2-8)得,(2-11a),作垂直于回转轴的任一横截面,由上部壳体轴向力平衡得:,(2-11b),三、无力矩理论应用条件, 壳体的厚度、中面曲率和载荷连续,没有突变,且构成壳 体的材料的物理性能相同。, 壳体的边界处不受横向剪力、弯矩和扭矩作用。, 壳体的边界处的
8、约束可沿经线的切线方向,不得限制边界处的转角与挠度。(即边界的固定形式为自由支撑),对很多实际问题:无力矩理论求解 有力矩理论修正,联合使用无力矩理论和有力矩理论,解决了大量的薄壳问题,无力矩理论是近似的理论,用它分析壳体中的应力极为方便,在某些允许忽略内力矩的情况下,能给出正确的结果。不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2.2.5 回转薄壳的不连续分析,图2-12 组合壳,一、不连续效应与不连续分析的基本方法,实际壳体结构(图2-12),壳体组合,结构不连续,1、不连续效应,由此引起的局部应力称为“不连续应力”或“边缘应力”。分析组合壳不连续应力的方法,在工程上称为“不连续分析”。,不连续效应:,由于结构
9、不连续,组合壳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出现衰减很快的应力增大现象,称为“不连续效应”或“边缘效应”。,不连续应力:,2、不连续分析的基本方法(详见教材,需掌握),变形协调方程,圆柱壳受边缘力和边缘力矩作用的弯曲解,分析思路:,不连续应力的特性,1、局部性:,随着离边缘距离x的增加,各内力呈指数函数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它的影响范围比较小,只存在于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这种性质称为不连续应力的局部性。,局部性,自限性,2、自限性:,不连续应力是由弹性变形受到约束所致,因此对于用塑性材料制造的壳体,当连接边缘的局部区产生塑变形,这种弹性约束就开始缓解,变形不会连续发展,不连续应力也自动限制,这种性质称不
10、连续应力的自限性。,不连续应力的危害性:,脆性材料制造的壳体、经受疲劳载荷或低温的壳体等因对过高的不连续应力十分敏感,可能导致壳体的疲劳失效或脆性破坏,因而在设计中应安有关规定计算并限制不连续应力。,2.3 厚壁圆筒应力分析,厚壁容器:,应力特征:,a. 应考虑径向应力,是三向应力状态;b. 应力沿壁厚不均匀分布;c.若内外壁间的温差大,应考虑器壁中的热应力。,分析方法:,静不定问题,需平衡、几何、物理等方程联立求解。,在某些实际工程中,由于承受高温高压,有些设备器壁厚度较大,如,合成氨、合成尿素、合成甲醇、油类加氢及压水反应堆等工程使用的容器 属于厚壁容器。,2.3.1 弹性应力,一、压力载
11、荷引起的弹性应力,二、温度变化引起的弹性热应力,表2-1 厚壁圆筒的筒壁应力值,当仅有内压或外压作用时,拉美公式可以简化,此时,厚壁圆筒应力值和应力分布分别如表21和图217。表中采用了径比 ,k值可表示厚壁圆筒的厚度特征。,一、压力载荷引起的弹性应力,图2-17 厚壁圆筒中各应力分量分布,(a)仅受内压 (b)仅受外压,二、温度变化引起的弹性热应力,表2-2 厚壁圆筒中的热应力,图2-20 厚壁圆筒中的热应力分布,(a)内加热 (b)外加热,3、内压与温差同时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表2-3 厚壁圆筒在内压与温差作用下的总应力,图2-21 厚壁筒内的综合应力(a)内加热情况;(b)外加热情况,4
12、、热应力的特点,a. 热应力随约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b. 热应力与零外载相平衡,是自平衡应力,在温度高处发生收缩,温度低处发生拉伸变形。,c. 热应力具有自限性,屈服流动或高温蠕变可使热应力降低,d. 热应力在构件内是变化的,5、不计热应力的条件:,a. 有良好保温层,b. 已蠕变的高温容器,6、减少热应力的措施:,除严格控制设备的加热、冷却速度外,a. 避免外部对热变形的约束,b. 设置膨胀节(或柔性元件),c. 采用良好保温层,2.3.2 弹塑性应力,图2-22 处于弹塑性状态的厚壁圆筒,材料的屈服点,二、残余应力,当厚壁圆筒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卸除内压力pi 残余应力,卸载定理:,卸载时应
13、力改变量 和应变的改变量 之间存在着弹性关系,2.3.3屈服压力和爆破压力,OA:弹性变形阶段,AC:弹塑性变形阶段(壁厚减薄+材料强化),C: 塑性垮塌压力容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D: 爆破压力,2.3.4 提高屈服承载能力的措施,适当增加壁厚:径比大到一定程度后效果不明显,对圆筒施加外压:如采用多层圆筒结构,自增强:通过超工作压力处理,由筒壁自身外层材料的弹性收缩引起残余应力。工程上常用。,载荷与内力,载荷,平面载荷,横向载荷,复合载荷,(作用于板中面内的载荷),(垂直于板中面的载荷),内力,薄 膜 力,弯曲内力,中面内的拉、压力和面内剪力,并产生面内变形,弯矩、扭矩和横向剪力,且产生弯扭
14、变形,2.4 平板应力分析,2.4.2 圆平板对称弯曲微分方程(详见教材),求解思路,2.4.3 圆平板中的应力,(圆平板轴对称弯曲的小挠度微分方程的应用),一、承受均布载荷时圆平板中的应力,二、承受集中载荷时圆平板中的应力,简支,固支,1、周边固支圆平板,在支承处不允许有挠度和转角,周边固支圆平板,图2-34 圆板的弯曲应力分布(板下表面),最大应力在板边缘上下表面,2、周边简支圆平板,周边简支圆平板,图2-34 圆板的弯曲应力分布(板下表面),最大弯矩和相应的最大应力均在板中心处,表明: 周边简支板的最大挠度远大于周边固支板的挠度。,挠度,应力,表明: 周边简支板的最大正应力大于周边固支板
15、的应力。,工程中较多的是采用改变其周边支承结构,使它更趋近于固支条件,周边固支的圆平板在刚度和强度两方面均优于周边简支圆平板,2.5 壳体的稳定性分析,承受外压壳体失效形式:,强度不足而发生压缩屈服失效,刚度不足而发生失稳破坏(讨论重点),m稳定性安全系数,圆筒m=3,外压圆筒的稳定条件,外压圆筒分成三类:,长圆筒,L/Do和Do/t较大时,其中间部分将不受两端约束或刚性构件的支承作用,壳体刚性较差,失稳时呈现两个波纹,n=2。,短圆筒,L/Do和Do/t较小时,壳体两端的约束或刚性构件对圆柱壳的支持作用较为明显,壳体刚性较大,失稳时呈现两个以上波纹,n2。,刚性圆筒,L/Do和Do/t很小时
16、,壳体的刚性很大,此时圆柱壳体的失效形式已经不是失稳,而是压缩强度破坏。,2.5.2 外压薄壁圆柱壳弹性失稳分析(详见教材),2.6 典型局部应力,1、局部应力的产生,局部载荷,在压力作用下,压力容器材料或结构不连续处,在局部区域产生的附加应力,如截面尺寸、几何形状突变的区域、两种不同材料的连接处等,附加应力,局部应力危害性,过大的局部应力使结构处于不安定状态,在交变载荷下,易产生裂纹,可能导致疲劳失效。,2.6.3 降低局部应力的措施,方法,合理的结构设计,减少附件传递的局部载荷,尽量减少结构中的缺陷,一、合理的结构设计,(1)减少两连接件的刚度差,(2)尽量采用圆弧过渡,(3)局部区域补强
17、,(4)选择合适的开孔方位,二、减少附件传递的局部载荷,如果对与壳体相连的附件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附件所传递的局部载荷对壳体的影响,从而降低局部应力。,例如:对管道、阀门等设备附件设置支撑或支架,可降低这 些附件的重量对壳体的影响;对接管等附件加设热补偿元件可降低因热胀冷缩所产 生的热载荷。,第三章 压力容器材料及环境和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3.1 压力容器材料(详见教材),3.2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压力容器制造,冷、热加工,焊接组对,热处理(必要时),塑性变形,焊接工艺,热处理,3.2.1 塑性变形,材料在载荷下的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一、应变硬化,二、热加
18、工和冷加工,三、各向异性,四、应变时效,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内部性能的变化:,一、应变硬化,加工硬化可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但塑性降低,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二、冷加工和热加工,热加工或热变形,特点:,热变形时加工硬化和再结晶现象同时出现,但加工硬化被再结晶消除,变形后具有再结晶组织,因而无加工硬化现象。,冷加工或冷变形,特点:,冷变形中无再结晶出现,因而有加工硬化现象。由于冷变形时有加工硬化现象,塑性降低,每次的冷变形程度不宜过大,否则,变形金属将产生断裂破坏。,三、各向异性,非金属夹杂物,热加工,纤维组织,呈纤维状,金属再结晶,带状组织,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a、平行纤维组织方
19、向的强度、 塑性和韧性提高,b、垂直方向的塑性和韧性降低c、变形越大,性能差异越明显,因势利导:纤维组织的稳定性高,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加以消除。 压力容器设计时,应尽可能使零件在工作时产生的最大正应力 与纤维方向重合,最大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第二项合金,四、应变时效,冷加工应用举例:,筒节冷卷,封头冷旋压,应变时效,经冷加工塑性变形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在室温下停留较长时间,或在较高温度下停留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应变时效。,应变时效危害,降低应变时效的措施,发生应变时效的钢材,不但冲击吸收功大幅度下降,而且韧脆转变温度大幅度上升,表现出常温下的
20、脆化。,一般认为,合金元素中,碳、氮增加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减少碳、氮含量; 加入铝、钛、钒等元素,使它们与碳、氮形成稳定化合物,可显著减弱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3.2.2 焊接,焊接方法:,熔焊 (压力容器制造中应用最广),压焊,钎焊,一、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熔合区,焊接接头中,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塑性差、强度低、脆性大、易产生焊接裂纹,是焊接接头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性能:,热影响区,组织及性能,在热影响区内,各处离开焊缝金属距离不同,材料被加热和冷却速度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金相组织区,使其力学性能也不同。,局部区域应力过高,使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引起裂纹,甚至导致结构失效,焊接残
21、余应力,焊接变形使焊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矫形。变形过大会因无法矫形而报废。,与外载荷产生的应力叠加,焊接残余应力的危害:,焊接变形的危害:,由于焊缝和近焊缝区的热变形受到约束,会产生焊接残余变形。如果在焊接过程中,焊件能较自由伸缩,则:焊后的变形较大而焊接应力小;反之,变形小,焊接应力大。,三、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措施,如:尽量减少焊接接头数量相邻焊缝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尽可能避免交叉,避免出现十字焊缝焊缝不要布置在高应力区焊前预热等等当焊接造成的残余应力会影响结构安全运行时,还需设法消除 焊接残余应力。,设计,焊接工艺,四、焊接接头常见缺陷,常见焊接缺陷,五、焊接接头检查,破坏性检查
22、:从焊件上取试样或以产品的整体破坏做实验,非破坏性检查,外观检查,密封性检验,无损检测,直观检验,量具检验,射线透照检测,超声检测,表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测内部缺陷,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设计中要给出相应的检测方法,(用水、气、油等),3.2.3 热处理,改善综合性能热处理,压力容器制造中的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二、改善综合性能热处理,1、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足够长时间,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在水中或空气中快速冷却,以抑制这些被溶物质重新析出,从而得到在室温下的过饱和固溶体的工艺,称为固溶处理。,目的:,提高合金的韧性和抗腐
23、蚀性。,例如,含钛或铌的奥氏体不锈钢在850900温度范围内加热适当时间,使钛或铌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从而达到稳定组织的目的,提高抗晶间腐蚀的能力。,2、稳定化处理:,目的:稳定组织,防止构件形状和尺寸发生时效性变化。,3.3 环境对压力容器用钢性能的影响,3.3.1 温度,一、短期静载下温度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1、高温下,在温度较高时,仅仅根据常温下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点来决定许用应力是不够的,一般还应考虑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屈服点。,注意:韧脆性转变温度不是在一个特定的温度,而是在一个温度 范围内。,2、低温下,二、高温、长期静载下钢材性能,在高温和恒定载荷的作用下,金属材料会产生随时间而发展
24、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被称为蠕变现象。,蠕变的结果是使压力容器材料产生蠕变脆化、应力松弛、蠕变变形和蠕变断裂。因此,高温压力容器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蠕变破坏发生。,蠕变的危害,3.3.2 介质,a. 按腐蚀的机理来分,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b. 按金属腐蚀的形式来分,全面腐蚀,局部腐蚀,晶间腐蚀,小孔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1、金属腐蚀分类,二、应力腐蚀,1、应力腐蚀的特征,三个阶段,孕育阶段,是逐步形成应力腐蚀裂纹时期;,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裂纹缓慢扩展;,裂纹失稳阶段,最终发生的突然断裂。,断裂前往往没有明显塑性变形,是突发性的,因而很难预防,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破坏形
25、式。,注意: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阶段不一定总会发生,因为在第二阶段形成的 裂纹有可能使压力容器泄漏,导致压力(应力)下降,而不出现 第三阶段,即发生未爆先漏(Leak Before Break)。,金属材料在拉应力和特定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断裂,3.4.1 压力容器用钢的基本要求,压力容器用钢的基本要求:,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制造性能和与介质相容性,改善钢材性能的途径:,化学成分的设计,组织结构的改变,零件表面改性,3.4 压力容器材料选择,一、化学成分,钢材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和热处理有较大的影响。,1、碳,压力容器用钢的含碳量一般不应大于0.25%。,碳含量,强度增加,可焊性,焊接时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程 装备 设计 总结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