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最全简介ppt课件.ppt
《迟子建最全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迟子建最全简介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迟子建,组员:刘朋辉 王升升 丹梦新 靳开栋 陈冲,迟子建20世纪中国伟大的女性作家,家庭情况: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生肖龙,乳名迎灯。父亲迟泽风曾任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好诗文,因喜欢曹植洛神赋而起名子建 1985年冬病逝。母亲李晓荣是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书记,2002年因车祸去世。,生平:1981年参加高考,但是却写作跑题。1983年开始写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6年因北极村的童话而成名,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研究生学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黑龙
2、江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写作生命存在的形式,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茫茫前程、伪满洲国、树下、额尔古南河右岸、晨钟响彻还魂等中篇小说:北极童话村、元神风景、怀念时节、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文集作品:迟子建文集、迟子建散文,荣誉:迟子建是一个高产高效的作家,至今已发表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雾月牛栏曾获第一节鲁迅文学奖,清晨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2004200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尔古南河右岸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海外译本。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学奖,一次庄重文学奖,一
3、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矛盾文学奖的作家。,读出对东北黑土地长久而深情的眷恋,回归自然温暖而诗意的精神家园读出生命的脆弱,面对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的敬畏与热爱读出人性的复杂与苦涩,人生的痛苦和无奈,额尔古纳河右岸,靳开栋,作者简介与作品,一、 20世纪60年代迟子建出生于被称为北极村的漠河,并且长期生活在黑龙江。长期以来,她所关注的是中国这块极北地区的生态与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人们。被人们习惯于称之为东北才女的迟子建是一位不仅创作数量巨大,而且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的实力派女作家,是当下时代女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此前,她已经先后获得过两次鲁迅文学奖。迟子建可以说是长中短篇各体兼擅的一位全
4、能型小说家。,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由迟子建所著,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三、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想,与当下时代正在方兴未艾的多元文化形态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迟子建这部作品的写作本身,就与多元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具体描写表现的是我国东北一个差不多已经彻底消亡了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表现对象的这样
5、一种选择首先就充分地凸显出了作家的艺术智慧。,作品阅读,阅读额尔古纳河右岸,给我们留下极深印象的既有作为游牧民族的鄂温克人对于自己赖以为生的大自然那样一种敬若神明般的敬畏与崇拜,也有鄂温克人而对频繁降临的死亡时那样一种达观而超然的姿态,更有在极其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激发出来的鄂温克人那样一种坚韧的生存意志与生存能力。在小说中,作家对于鄂温克人复杂的人性构成同样进行着一种堪称悉心细腻的描摹与展示,作家那样一种格外宽厚广博的悲悯情怀足以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世界。,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是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九旬老人,是鄂温克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叙述者之所以自称是鄂温克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所暗示说明的
6、正是鄂温克民族与鄂温克文化的一种完全消亡。一个以部落生存为基本特征的民族居然连酋长都不再产生,它所预示着的当然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的彻底解体。,作为一位擅长于表现底层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优秀作家,同时作为一位汉族作家,能够如此地贴近并进入鄂温克人的生存状态之中,能够如此富有艺术智慧地将这样一个行将或者说已经消亡了的少数民族的命运历程与文化特质鲜活灵动地呈示于读者而前,的确突出地体现着迟子建超人卓绝的艺术才华。迟子建始终相信:“真正的历史在民间,编织历史的大都是小人物。因为只有从他们身上,才能体现最日常的生活图景,而历史是由无数的日常生活画而连缀而成的。”,阅读思考,她毕竟是一位汉族作
7、家,民族文化之间固有的差异和隔膜不可能因作者的主观意愿而瞬间改变,因此,小说中的鄂温克民族必然带有“他者”的印记,是一个异族人眼中的鄂温克。在一个异族人眼中的鄂温克会是怎样的呢?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鄂温克吗?,迟子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所以在小说中,她才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思路,选取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而“我”又是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90岁高龄的“我”经历了鄂温克民族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是鄂温克历史的真实见证人。对于鄂温克族所经历过的百年历史变迁,可以说,“我”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从“我”的口中叙述的历史当然也就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小说描绘的鄂温克文明,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8、那片繁茂广阔的原始森林中世代繁衍生息的鄂温克民族,在一次次的迁徙和游猎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鄂温克原住民文化”。 他们住在一种叫“希楞柱”的用松木杆搭建的简易帐篷里;有储藏食物的专门仓库“靠老宝”;他们高兴了就跳“斡日切”舞来庆祝;部落里的人得重病时,会请萨满诬少而来“跳神”以祛除病魔;没到丰收时有斯特若衣查节;他们信奉“玛鲁”神。,作者描绘鄂温克文明背后的深层意义,表层目的:鄂温克人奇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汉族或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形态,使我们这些习惯于生活在工业文明包围中的“现代人”感受到了边地原住民文化中那种悠远、神秘的远古气息。深层
9、目的:“借助那片广裹的山林和游猎在山林中的这支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部落,写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悲哀和无奈”才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所在。,一百年前,他们因俄国人的驱赶从额尔古纳河左岸逃离到右岸的森林中,一百年后,即便是这么一块小小的家园也被无情地剥夺了。当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上山动员“我”搬入定居点时,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不无悲愤地表示,“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而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的缘故呢?”,这里,有鄂温克人对于自己赖以为生的大自然敬若神明般的敬畏与崇拜,有鄂温克人而对频繁降临的死亡时达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迟子建最全 简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