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ppt课件.pptx
《辛弃疾词两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ppt课件.pptx(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辛弃疾词两首,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大盛于宋代。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原本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2,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的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词牌和标题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祠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的分类:,3,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
2、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些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煜、李清照等,4,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5,辛弃疾,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集:稼轩长短句。,6,辛弃疾,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国做官,但心怀宋室,一直有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
3、愤”,并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谛观形势”,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贞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22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7,辛弃疾,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由于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8,辛弃疾,现实
4、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北伐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尧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辛弃疾42岁时,因受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尧。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9,辛弃疾,闲居乡野的辛弃疾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享受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了却君
5、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地感慨。,10,辛弃疾,64岁时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更到前线镇江任职,但他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重回古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11,辛弃疾生不逢时。他
6、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两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2,1、抒写爱国情怀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3,2、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7、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上,14,水龙吟登建康亭赏雪,15,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35岁的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
8、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16,题目解说,“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17,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18,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9、,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9,读准字音:,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cn,zn/lo/j,l/kui,wn,20,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直插的玉做的簪子和像青螺状的发髻,呈献着忧愁。流寓江南的游子,落日时分登上楼头,听失群的孤雁哀鸣。看完了宝刀,再拍着栏杆,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雄热泪?,文意,21,文本赏析,22,上阙
10、,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23,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明例如登临的时间。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浩渺壮阔,气势雄浑。,24,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
11、人怎样的心绪呢?,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激起了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令词人悲慨高歌、潸然泪下。开头两句实写眼前之景,却已蕴蓄着深厚之情。,25,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皮日休缥缈峰,26,用典,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27,用典的分类
12、,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28,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用典的作用,29,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借用这两位
13、诗人的词语,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纵目远望,那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螺旋形的发髻,祖国的江山不但有壮阔之美,而且有秀丽之美,这就更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触发了词人的“愁”和“恨”。,30,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14、。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 。这样写更曲折有味。,31,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落日的余辉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情景交融,虚实相济。,32,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国势衰颓的南宋王朝。断
15、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33,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3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35,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1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拍栏杆: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北宋刘概 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6,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看吴钩,正是词人雄心壮志的表现,然而现在吴钩闲置身旁,自己不被重用。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37,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看、拍、会、登 “栏
17、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38,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看、拍、会、登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持剑却无挥刀之时,发力却无用武之地。北伐杀敌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竟无人理会,这就更增添了词人的悲愤。,39,上片:,景色:,动作:,借景抒情,上片小结,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看、拍、会、登,江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40,下阙,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思考,上片借景抒情
18、,下片则是( )。,借典言志,张翰、许汜、刘备、桓温,4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借助三个典故来抒情。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三个典故,并思考这三个典故的运用方式是什么样的,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下阙,42,三个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莼鲈之思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下阙,43,莼鲈之思晋人张翰应当时的执政者齐王之邀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弃官归乡,巧合的是,张翰归乡后不久,齐王兵败,张翰得免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了时机。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
19、莼鲈之思。晋书张翰传,作者的用意,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耻于归隐,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44,求田问舍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作者的用意,“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之人,明词人为国忘私的
20、胸怀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45,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作者的用意,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怀才不遇而徒然虚度年光的忧惧、愤慨和苦痛。,46,2、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
21、的悲哀!,下阙,47,下阙,“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48,正值壮年的词人,慷慨激愤,拍遍栏杆,忧愤难泄,恨恨地唱出:“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为何而落泪?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下阙,49,下片小结,下片:,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用典,正面,反面,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50,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弃疾词两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