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东 风,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
2、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共十八大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报告中说: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注重“四个着力”和坚持“四化同步” 发展。,“四化同步”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增长速度曾经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今后将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呢?可以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都可以
4、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如:-1.按要素投入划分: 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2.按增长主体功能作用划分: 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3.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 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 -4.按需求要素划分: 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5.按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划分: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经济辞典: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效益)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它是经济发展形态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既包括生产要素配置、投入和使用方式,也涵盖需求、产业、
5、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的状况。,区别与联系,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离开经济数量增加而谈经济结构优化是不现实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规模的增长,但它是短期的增加和增长,主要是GDP的增长。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必然的现象、必然的要求、必然的追求。,一般是指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仅追求GDP 的增长,而且注重教育、医疗、休闲、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等,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投资驱动型,出口带动型,技术密
6、集型,市场导向型,内需驱动型,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延粗放型,内涵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转化,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历史地看,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发展方式只是一种相对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非是孤立和对
7、立的,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的关系,相应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1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量上的变化,更是结构上的变化、质上的变化;不仅是产出的变化,还包括技术的进步、体制的变革、结构的调整、甚至包括社会层面的变化;要顾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等。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强调人的发展,要有利于人的发展。,“转 什 么”?一是转速度: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转变。二是转需求: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三是转支撑: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转变。四是转资源:从资源支撑型经济向资源
8、节约型经济转变。五是转结构: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向产业结构优化型转变。,我国从经济增长到经济方式转变的简要回顾,建国后,对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95年,经济处于又多又快增长(粗放型增长)阶段。其标志是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把“多与快”放在“好与省”的前边,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扩张。总路线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另一方面它强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就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宣
9、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曾提出“一天等于20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实际上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犯了“左”倾错误。 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从以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以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第二个阶段:从1995年到2007年10月,处于经济又快又好增长方式阶段(既注重速度,又注重效益)。标志是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7
10、年,党的十五大又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提高经济质量,但是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依然是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特别强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个阶段:2007年10月后,进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标志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讨班上第一次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于同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强调着力
1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郑重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会议中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12、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2010年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强调,发展社会事业和
13、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0年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江苏团代表亲切交谈,指出要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十八大与十七大报告对比,说明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念,经历了一个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十七大将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
14、,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十八大更加明确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七大报告中: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八大报告中: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一)从国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15、通行经 验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资源约束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当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重要杠杆。 把中国的经济放在世界经济中考虑,把世界经济放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进中考虑,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当时我们的产品不愁卖;第二,当时的资源环境可以承受;第三,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而发展有时 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为什么1995年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这么长时间还没有转变过来呢?,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入到新的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长
16、期以来我国沿袭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其典型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来推动经济增长。实行这种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总量较小、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比较稀缺、资源环境问题还不突出的时期有其必然性,但当我国经济达到一定规模、总量扩大、生产要素稀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资源环境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后,仍然实行这种方式,就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经济发
17、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二)从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1.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3年至今,中国连续多年GDP高达两位数的增长,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40%草原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原面积90%,第一,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的国家,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 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二,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农村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加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工业带动,造成资源消耗快速增加;第三,生态环境的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承
18、载能力,环境污染通过空气、土壤、食物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从要素投入看,主要是资源消耗偏大,环境压力加大。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多。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7%,而消耗的煤炭、粗钢、水泥占世界40%5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1月12日,中国多城区(北京三里屯)被雾霾笼罩,亚洲银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19、,2.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我国外贸长期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加上境外资本涌人,迫使中国人民银行增发基础货币,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加剧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国家财政收人和企业利润连年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初次分配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再次分配国家和企业所得偏多,居民所得偏少,造成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消费、投资、净出口,中国三部分组成严重失衡,2000年我国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不到十万亿,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47.3万亿,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上升到世界第二位。,3.收入
20、分配差距较大,1978-2012中国GDP增长率(%)平均增长率9.8%,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 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报酬占比为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反,资本回报的比例却不断上扬。与此同时,企业盈余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 在2000至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但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
21、则不到10%。,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所作的调研报告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2012年12月9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61,远高于全球0.44的平均水平,属于联合国定义的收入差距悬殊的社会。,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处于中等水平。 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从1979到2007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是9.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 转变 经济发展 方式 提升 质量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