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二章ppt课件.ppt
《马克思第二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第二章ppt课件.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要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必须先弄清楚认识的主体、客体、工具的含义和特点。,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主体有三个特点:第一,自然性第二,社会性第三,意识性,主体有三种形式:A、个体主体B、群体主体C、社会主体,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
2、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定义:,A、自然性,认识主体的特点:,人类从自然进化而来,人类的需要由自然满足,认识主体的特点:,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B、社会性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C、意识性。,鲁滨逊,狼孩卡玛拉,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 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客体按照自身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认识的客体也有二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对象性,进入主体活动范围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认识客体的定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3、认识工具
3、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工具也是在实践基础逐渐发展的。 认识工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物质工具。 二是观念工具。 三是语言工具。,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工具的定义:,A、物质工具,认识工具:,B、观念工具,认识工具:,民族语言,柴门霍夫,世界语言,C、语言工具,认识工具:,总之,认识活动是一个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主体是首要的能动的。认识客体是客观制约性要素。而认识工具则是二者的中介,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发展的客观标志,体现着不同时代人
4、们认识活动的不同方式。,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书示自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
5、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结绳记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马克思,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指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实践是
6、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话,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根本的观点。,(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维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认识论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反映论,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况就明确指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的。“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韩非认为所谓先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只是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而已。他
7、并且提出了“参验”的观点,即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必须用实际效果加以检验。,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的本质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对头脑中先天固有的精神性的东西进行认知或回忆。,孟子主张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的本质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对头脑中先天固有的精神性的东西进行认知或回忆。,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回忆”。,不可知论,割裂了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夸大了认识的局限性,从而得出人们不能认识或者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的错误结论。,休谟,康德,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但是把认识视为一个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
8、的直观被动的过程,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其根本缺陷:不懂得辩证法;脱离实践。,以直观为基础的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缺陷二: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缺陷一:离开社会实践来考察认识问题,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反映世界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基本特征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基本特征一把基本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
9、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 体,客 体,主 体,实 践,客 体,(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表象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映象。(3)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感觉,感性认识的形式:知觉,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又硬又圆又红又甜的果
10、实,感性认识的形式:表象,表象是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回忆和再现。,吃掉苹果之后,头脑中还留下对于又硬又圆又红又甜的果实的映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1)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三种形式
11、: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鱼,鸟,推理,判断,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鲸用肺进行呼吸鲸不是鱼类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鸭子长羽毛鸭子是鸟类动物,(3)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水果,鸟,鱼,理性认识的特点,人,抽象性,人,(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
12、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来表达,并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取得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感性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2)发挥认识主体能动性,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1.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目的。,(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
13、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真正化为群众的意志和行动。必须经历一系列的中间环节。,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两次飞跃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等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认识过程的
14、不断反复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说)。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2.认识过程的无限上升性 客观事物及实践过程本身的推移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上升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人类认识是一个
15、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光的本性之争,1.避免割裂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左”的和右的错误。2.可以使人们自觉地尊重群众的实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四)把握认识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第二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