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一ppt课件.ppt
《中医各家学说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各家学说一ppt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总论,二伤寒学派,三河间学派,四易水学派,五攻邪学派,六丹溪学派,七温补学派,八温病学派,九中西医汇通学派,各 家 学 说 总 论,学说、假说、理论 学说:学术上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假说: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 说明。 理论: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 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总结。,一.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研究内容 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药学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医学流派 伤寒学派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 温补学派 温病学派 中西汇通学派,(二)学科性质 1.具有学术思想史的特点 2.补充基
2、础和临床各科之不足 3.属于中医学术提高课,(二)学习要求 1.阅读原著、分析医案 2.联系涉猎多学科知识 3.抓住重点,三.中医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学派划分的标准 学派是学术观点、学术思想鲜明、独到,不同于他人,形成的学术团体。,构成学派的三个要素 1.中心研究课题 2.著作和影响 3.人才链,(二)中医历史上主要医学流派 伤寒学派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 温补学派 温病学派 中西汇通学派,(三)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 社会因素:医学发展的需要 2. 地域因素:罗知悌、朱丹溪湿热相 火为病。 3. 文化因素:缺乏形态结构的实证 整体观念 自然观念 实用观念 直觉观念
3、人伦观念 法古观念 4. 师传不同:,四.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 1.启发学术思想 2.深化临证经验 3.完善了中医学术体系,复 习 题 1.中医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产生 了哪些作用? 2.中医学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一、概说 1.伤寒学派概念: 以研究阐发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的众多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2.伤寒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晋唐收集整理阶段 宋金深入研究阶段 明清发展兴盛阶段,晋唐收集整理阶段,王叔和收集伤寒杂病论整理伤寒 从脉证方治入手,孙思邈著千金翼方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探讨,是唐代唯一释注,宋金深入研究阶段,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 脉证分辨
4、,以脉为先 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 阐发寒毒异气之说 朱肱著伤寒类证活人书 以经络解释六经 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 强调八纲辨证 郭雍著伤寒补亡论 伤寒补亡,搜集诸说,丰富内容 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 以经注论,经论结合,全面注解伤寒,韩祗和 北宋医家 伤寒微旨论 1086年著 强调脉证和参,多自拟方。 伤寒:脉为先,证为后 杂病:证为先,脉为后 因时制宜:依时令用药 立春清明、清明芒种 芒种立秋,庞安时,庞安时,字安常, 宋代人(1042-1099) 代表著作:伤寒总病论1100年著 学术思想: 寒毒说 异气说,广义伤寒病因冬伤于寒毒 即病者为伤寒,至春发为温病, 至夏发为暑病,至长夏发为湿病, 于八节
5、发为中风。 强调体质、宿病、地域、季节对发病和预后的影响。 四时温病为感受四时异气而发,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分青筋牵、赤脉拂、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朱 肱,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 宋代,浙江吴兴人 著作:南阳活人书 又名无求子伤寒百问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伤寒类证活人书 学术思想: 重视经络作用 提出六经本质 辨病与辨证结合 脉证和参辨阴阳表里,重视经络作用: “治伤寒须先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 提出三阴三阳本质:三阴三阳即足六经,并用足六经的循行部位、生理特点解释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 科学认识病证关系:“因名识病,因病识证”,首倡辨病辨证相结合。 强调脉证和参:脉
6、证和参辨阴阳表里,以方汇证,颇切实用。,成无己,成无己,宋金聊摄人(1063-1156) 著作: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学术思想: 注解伤寒论之创始 以经注论,以论证经 辨证明理,鉴别异同 详析方剂,阐述入微,1.以经释论,以论证经 2.辨证明理,鉴别异同 发热鉴别 战栗鉴别,许叔微,许叔微,字知可, 真州白沙(江苏仪征)人 北宋人(1080-1154) 著作:许氏伤寒论著三种 学术思想:论治伤寒重视表里虚实 因虚受邪,留而成实 伤寒应以真气为主 对脾肾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治疗经验,一.论伤寒重视表里虚实辨证纲领 “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 表实麻黄汤
7、;表虚桂枝汤 里实承气类;里虚四逆、理中类 二.因虚受邪,留而成实 1. 发病为正虚,但邪气属实主张先去邪后议补 2.年老体弱,正虚邪盛去邪为先,三.伤寒应以真气为主 1. 真气完固,身常无病;即使受邪,也易用药。 “真气完壮者易医,真气虚损者难治”。2.“盖病人元气不固,真阳不完,受病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何也?阳病易下,真气弱则下之多脱;阴病宜温,真气弱则客热便生,故医者难于用药。非病不可治也,主本无力也”。,四.注重脾肾,脾肾兼治 1.注重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 健脾益气法、理中补脾法、温阳化湿法 温脾导积法、调中健脾法、燥脾填臼法 清养胃阴法 2.重视肾中真火戒用刚燥力主温润 草木
8、之味:地黄、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巴戟天、山萸肉、杜仲、川断、胡桃、茴香等 血肉有情之品:鹿茸、鹿角胶、羊肾,3.常用补肾法 补肾益精法、暖补肾气法、温肾固摄法 温肾祛风湿法、温肾壮筋骨法、温肾回阳法 4.脾肾兼治 病案1 昔有乡人邱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汤,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难是难。仲景虽云
9、,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郭壅南宋人伤寒补亡论 伤寒论多有残缺,采集孙思邈、朱肱、庞安时、常器之诸家之说以补充。,明清发展兴盛阶段 错简重订派 维护旧论派 辨证论治派,错 简 重 订 派 代表人物:方有执、喻昌 代表著作:伤寒论条辨 伤寒尚论篇,方有执,字中行,明歙县人。生于公元 1152年,(一说1153)卒年不详。 学术思想 1.力主错简重订论 2.风寒中伤营卫说 : 卫中风:桂枝汤及其兼变证60条20方。 营伤寒:麻黄汤及其兼变证57条32方。 “营卫俱中伤风寒”:青龙汤及其变证、 坏证38条18方。,其
10、他 医 家 张 璐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吴仪洛伤寒分经 吴 谦 医宗金鉴 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直解 章 楠伤寒论本旨 周扬俊伤寒论三注 黄元御伤寒悬解,维 护 旧 论 派 代表人物:张遂辰、张志聪 张锡驹、陈念祖 代表著作:伤寒论参注 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浅注,辨 证 论 治 派 1.以方类证派 柯 琴伤寒来苏集 徐大椿伤寒论类方 2.以法类证派 尤 怡伤寒贯珠集 钱 璜伤寒溯源集,正治法:太阳病: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病:白虎汤、承气汤 少阳病:小柴胡汤 权变法:麻桂之证因体质、禀赋因素不同而出现的证候,如大小青龙汤、桂二麻一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方证。 斡旋法:太阳变证如真武汤、蓄血证
11、。 救逆法:坏病的治法,多由误治而成。如大小陷胸汤、五泻心汤等。,类病法:太阳类似证,如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等方证,风温、风湿、中湿霍乱等病。 明辨法:阳明证辨可下不可下、或可下尚不能下、或不可大下诸证。 杂治法:上述诸证概括不了的随证治之诸证。 刺法:针刺诸法,如少阳病热入血室刺期门、大椎、肺俞、肝俞等。,3.分经审证派 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 包 诚伤寒审证表,太 阳 病,经证,变证,腑证,虚:桂枝汤,实:麻黄汤,蓄水证,蓄血证,多由汗下而来,经证白虎汤证,腑证承气汤证,阳明病,少阳病,腑证,经证,虚火小柴胡汤,实火大柴胡汤,痛黄连汤,利黄芩汤,呕黄芩加半夏泻心汤,痞半夏泻心汤,太阴病 少
12、阴病,阳化桂枝加大黄汤,阴化四逆辈,寒化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热化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太阳经:本病中风、本病伤寒、兼病、 阳盛入腑、阴盛入脏、坏病、不治病。 阳明经:腑病连经、腑病、虚证、不治病 少阳经:经病、本病、入阳明病、 入三阴病、坏病。 太阴经:脏病连经、脏病。 少阴经:脏病连经、脏病、不治病。 厥阴经:脏病连经、脏病、不治病。,分 证 特 点 经病主表、脏腑主里、腑病多实、脏病多虚。从经、腑、脏的传变上分辨表里虚实。,小 结 伤寒学派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现在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任应秋先生将其概括为宋金以前八大家明清三大派,近代五大家。 宋金前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
13、朱肱、庞安时、许叔微、成无己、郭壅 明清三大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 辨证论治派 近代五大家: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 陆渊雷、黄竹斋,历代医家在整理、编次、校勘、注释伤寒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临证经验和认识融汇于其中,使伤寒学说的内容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伤寒学派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互相补充,推动了伤寒学说的发展,使我们对伤寒学说的认识更加完备。,复习题 1、简述伤寒学派的发展过程及其每个阶段的代表医家和代表著作。 2、伤寒学派内部派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怎样认识?,其 他 医 家 张 璐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吴仪洛伤寒分经 吴 谦 医宗金鉴 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直解 章
14、楠伤寒论本旨 周扬俊伤寒论三注 黄元御伤寒悬解,河 间 学 派,第二章,概说,概 念 河间学派是宋金时代以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是从运气学说的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擅长,善于应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历 史 背 景 北方风土刚燥,禀赋强壮;宋金交战,动乱不安,疫病流行。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为流传,温燥药流行。,河间学派师承关系,河间学派师承关系,亲 传 弟 子 穆大黄、马宗素、荆山浮屠 穆大黄、姓穆,人以大黄名之,其为善用寒凉药者无疑,惟其名字里贯,俱无从考。锦溪野叟跋三消论云:“麻征君止取三消论即付友人穆子昭,子昭乃河间门人穆大黄之后也。
15、”,马宗素,平阳人,宋以前医籍考云:“宗素亦金人,当得亲炙于守真之门者”。著有伤寒医鉴一卷,阐发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均为热证之理,反对朱肱活人书以寒热释阴阳之说,从伤寒病的角度来阐扬刘完素的火热论。,荆山浮屠:姓氏里籍,亦无从考。惟明史列传云:“戴思恭又学医于宋内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守真门人也。” 罗知悌,字子敬,号太无,钱塘人。 宋濂丹溪先生墓表云:“罗司徒知悌,宋宝佑中寺人,精于医,得金人刘完素之学,而旁参于李杲张从正二家。尝言医学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
16、,泥之且杀人。”,素问玄机原病式 宣明论方15卷 1172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卷 1186年 河间三书伤寒直格论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医鉴 保童秘要,河间 六书,河间 三书,刘完素,一、生平著作 刘完素,字 守真,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间人11201200,河间学派,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约成书于1152年,宣明论方15卷 1172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卷 1186年 河间三书伤寒直格论方 伤寒标本心法类素问玄机原病式 萃 伤寒医鉴 保童秘要,河间 六书,河间 三书,河间学派,学术思想: 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火热论 杂病治验,刘完素,一、生平著作 刘完素,字 守真,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
17、间人11201200,一、五运六气病机学说 人体适应运气规律 脏腑六气病机说,本气 肺本清 心本热 肝本温 脾本湿 肾本寒,虚证 虚则温 虚则寒 虚则清 虚则燥 虚则热,以五运六气分类疾病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 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 诸气膹郁病痿,皆属于肺(金);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发挥“亢害承制”论 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 兼化: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合并出现,相兼为病。 “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反兼化:又名胜己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各家 学说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