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药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中药讲义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中 药,1,2,3,4,炮制,性能,用法,中药基本知识,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定义】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中 药,产地,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采集,一、植物类药物,二、动物类药材,三、矿物类药材,麻黄碱 89月。丹参酮II-A在11月高出23倍。霜前810月,桑叶中芸香甙高。甘草甜素含量,生长初期为6.5%,开花前期为10%,开花盛时为4.5%,生长末期
2、为3.5%。,炮制,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一、安全 巴豆霜制、酒炙常山:,二、强效 醋炙元胡、蜜炙麻黄,三、变性 地黄、何首乌、酒大黄,四、存储制剂 桑螵蛸、种子,五、纯净矫味,炮制方法,修制法(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法(漂洗、浸泡、喷洒、水飞)火制法(炒、炙、烫、煅、煨)水火共制法(蒸、煮、炖)其他制法,炙:液体辅料拌炒药物 酒:一般用黄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矫臭去腥。 醋:引药入肝;活血止痛;减毒缓性;矫臭味。 盐(水):引药下行;补肾;缓和辛燥性。 姜(汁):减寒性;止呕;缓性(刺激性)。 蜜: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缓性;矫味;消毒。 其他:油(分
3、为植物油和动物油)、甘草(汁)、米泔水、黑豆汁、胆汁、鳖血、童便、萝卜汁、石灰水等。,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四 气,概念:,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平),定义:是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另外,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五味的作用:,五味,甘,补益,津伤口渴,坚阴,阴虚火旺,燥湿,湿证,软坚散结,温,咸,辛,苦,酸,甘,肉苁蓉,麻黄,苍术,五味子,黄芪,辛,温,凉,寒,热,麻黄,薄荷,石膏,附子,确定依据,与病势趋向相反的,升降浮沉,何谓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归 经,临床指导意义,确定的依据 归经是以脏
4、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疗效为依据而确定的。,使用注意(1)、结合其他药性更全面 如:干姜 黄芩 百合 葶力子 均因气味不同作用不同; 黄连、黄芩、黄柏同为苦寒,因归不同的脏腑作用不同。,归肺经,热温肺散寒,寒清肺热,甘润肺阴,苦泻肺实,中药的毒性,小柴胡汤事件;马兜铃酸事件、排毒养颜事件,绿色的,天然药物;有病去病,无病健身,1、中药到底有没有毒;2、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3、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中药用药安全度;,一、概念:,毒药和毒性,1、毒药,所有中药的总称。,一般是指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2、毒性,药物的偏性,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
5、偏也“。,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分级:大毒-有毒-小毒。,二、影响药物毒性的因素:,用量,品种,采集,保存,产地,炮制,配伍,剂型,患者体质,用药准确性,用量,砒霜(三氧化二砷),品种,白木通、川木通、关木通防己:汉防己、木防己,保存,产地,轻粉(氯化亚汞 ),采集,寄生:桑寄生、槲寄生,乌头: 海拔的高低附子:云南藤冲、四川附子,炮制,配伍,朱砂: 汞雄黄: 氧化砷,十八反、十九畏,剂型,注射剂:桔梗,患者体质,是否对症,附子:虚寒、实热,中药的用法,一、配伍的含义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二、中药配伍的目的,三、“七情” 药物的“七情”:
6、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合称药物的“七情”。“单行”单味药的应用又称为“单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有六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的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无主辅之分)。,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属于配伍禁
7、忌, 如,十八反,十九畏。,(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赤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lan)炙煿(bo)莫相依。,妊娠用药禁忌,禁用药慎用药,凡是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程不利和对新生儿不利的药物。,【定义】,【古代中医认识】,3.饮食禁忌(1)病证食忌温热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品
8、。寒凉证:忌食生冷寒凉之品。(2)服药食忌人参忌萝卜,地黄、何首乌忌葱、蒜。,中药用量,1.药物性质:2.药物配伍:3.年龄、病情、体质:4.季节与地域:剂量,中药煎服法,器具煎药用水煎前浸泡煎煮火候及时间榨渣取汁煎煮次数,先煎,矿物药介壳类,其它类,后下,其它类,易挥发类易破坏类,包煎,其它类,粉末绒毛粘性强类,粉末绒毛粘性强类,另煎,其它类,贵重药材,冲服,其它类,汁类、结晶类,烊化,其它类,胶类药物,3.服药法1)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3次服。2) 补益药宜早晚空腹服。3)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4) 泻下药及驱虫药宜空腹服。5) 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9、一、解表药,定义:具有发散功效,发散表邪为主,解除 表证的药物。分类: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代表药物:麻黄 薄荷 菊花,辛温解表药麻黄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草质茎,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功效主治】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310g 生用发汗,蜜炙止咳平喘,辛凉解表药薄 荷,薄 荷,【性味】辛,凉【功效主治】辛凉解表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用法用量】3 10g 后下,柴胡,【性味】微苦、微辛、微寒【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 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用法用量】 3 10g,含义: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功效及应用: 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10、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无力等症。,二、祛风湿药,独活,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应用 1、风寒湿痹。 2、风寒夹湿表证,肢体沉重。,祛湿药-藿香(化湿燥湿药),【性味】辛,微温【功效主治】 化湿解暑暑湿证 和中止呕湿阻中焦 辛温解表夏月外感风寒 藿香正气丸,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能,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亦称利水药或利尿药。,本类药物味多甘淡,主归膀胱经。,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水肿尿少,泄泻,痰饮,淋证,黄疸,带下,湿疹,湿温等。,利水渗湿药,二、分类和应用,1.利水退肿药: 这类药物增加尿量作用突出,消肿效果好。主治尿少水肿,亦用于痰饮,
11、泄泻等。,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等。,2. 利水通淋药 本类药物的特点:性寒凉,善清利膀胱湿热,主治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灼热,混浊,尿血等。,利水渗湿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等。,3、利湿退黄药。 本类药性多寒凉,入肝胆而清利肝胆湿热,以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若与温里药为伍,亦可兼治阴黄。,利水渗湿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等。,使用注意:1.阴虚津亏之尿少忌用,(大汗无尿,失血尿少者)2.梦遗滑精,尿频失禁等滑脱证忌用。3.久服伤正。,利水渗湿药,来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野生或栽培。主产云南、四川等地。,茯苓本经,处方用名: 茯苓、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茯苓本
12、经,茯苓本经,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 效:利水渗湿消肿,健脾,安神。,利而不猛,补而不腻,张景岳本草正称其“补少利多”,一利二补三安神,茯苓本经,主治: 1、尿少水肿。 茯苓利水作用平和,可通治各种尿少水肿,无论因寒因热,因实因虚,邪之在表在里;亦可用于淋证。,治水肿多用茯苓皮,白茯苓,治淋证宜用赤苓。,宜与其它利水药配伍,更宜与少量枝桂配伍,以通阳化气,,茯苓本经,脾虚 诸证,脾气虚:乏力倦怠,配人参,脾虚湿胜泄泻,配扁豆,砂仁,脾虚咳嗽痰多,配陈皮,半夏,饮邪停留于胃的呕吐,配生姜,健脾,2、,茯苓即可用于单纯脾虚,亦可用中湿,更宜于脾虚兼湿之证。,茯苓本经,取其健脾,安
13、神之效。多用茯神或神木,也可用茯苓,单用力弱,常配枣,柏,远志等安神药。如酸枣仁汤,归脾汤。,茯苓适宜于心脾虚弱所致心悸失眠,亦可用于水气凌心者,3.心神不安,心悸失眠。,茯苓本经,附:其它治证: 1、尿多,滑数不禁:与山药等份为末,稀米饮调服。2、上盛下虚消渴:黄连等份为末,熬天花粉调糊为丸。3、白浊,白带: 配以猪苓一份,熔黄蜡四两。,茯苓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915g。使用注意: 虚寒滑精者忌用。,茯苓本经,总之,茯苓为利水消肿健脾代表药,用于脾虚诸湿证候,有标本兼顾之效。该药性质和平,补而不腻,利而不猛,扶正祛邪,或取其补,或取其泻,可随配伍而灵活变通。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功
14、效各有所长,宜择证应用。,茯苓本经,歌曰:茯苓甘淡性和平,健脾渗湿小便通,宁心安神化痰饮,脾虚湿盛百病宗,苓皮通利消水肿,茯神性守益心灵,赤苓渗热利水道,淋浊肿满有奇功。,祛湿药-茯苓(利水渗湿药),【性味】甘、淡,平【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水肿 补中健脾脾虚湿盛便溏 宁心安神心悸失眠 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暑药清热明目药清虚热药,石膏(清热泻火),【性味】辛、甘,大寒【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肺胃气分实热证 除烦止渴-肺胃燥热口渴 生肌收敛-疮疡溃不收口,烧伤烫伤【用法用量】1560g 先煎 清热泻火生用,敛疮止血煅用,金银花(清热解
15、毒),【性味】甘,寒【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温病初起,疮疡初起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 凉血止痢-热毒血痢替代品:山银花,生地黄(清热凉血),【性味】甘,寒【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温病热入营血 养阴生津-热病伤津,阴虚内热,黄 芩(清热燥湿),黄芩,【性味】苦,寒【功效主治】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清热凉血 清热安胎,荷叶(清热解暑),【性味】苦,凉【功效主治】清热解暑(暑热症) 健脾升阳(脾胃虚热药) 凉血止血(血热所致病症),决明子(清热明目),【性味】甘、苦、咸,微寒【功效主治】清热明目(肝火上炎所治病证) 润肠通便(内热肠燥所致大便秘结),地骨皮(清虚热药),地骨皮,【性味】甘,寒【功效主治】
16、 清虚热-阴虚内热证 清肺热-肺热咳喘 泻白散,消导药-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功效主治】 消食化积(用治肉食积滞) 行气散瘀,催吐药瓜蒂,【性味】苦、寒【功效主治】 催吐痰食(误食毒物或宿食停滞) 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难愈者),泻下药,攻下药 热结便秘或实热证润下药 肠燥津枯便秘逐水药 水肿、鼓胀、水饮,大 黄(攻下药),大黄,【性味】苦,寒【功效主治】 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凉血解毒-血热妄行出血,热毒痈肿 逐瘀通经-瘀血阻滞诸证【用法用量】 攻下通便生用,活血逐瘀用酒大黄,止血用大黄炭【使用注意】入汤剂应该后下,或用温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火麻仁(润下药),【性味】甘、平,有毒
17、【功效主治】 润肠通便用治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常与当归、桃仁、生地黄同用,大戟(逐水药),【性味】苦、辛、寒【功效主治】 泻水逐饮用治水肿膨胀、便秘尿少、正气未衰者 消肿散结,祛痰药-贝母(清热化痰药),【性味】苦、甘,微寒【功效主治】清化热痰 解毒散结-痈疽疮疡初起【用法用量】川贝母药性凉润,用于肺热燥咳及阴虚痨嗽;浙贝母苦寒,用于肺热咳嗽及瘰疠痰核。,半夏(温化寒痰),【性味】辛、温,有毒【功效主治】温化寒痰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杏仁(止咳平喘),【性味】苦、微温【功效主治】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温里药附 子,温里药-附子,【性味】辛、甘,大热 大毒【功效主治】温里助阳-脾胃虚寒回
18、阳救逆-亡阳证祛寒止痛-风寒湿痹所致关节疼痛【用法用量】 315g,需先煎去毒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等。,陈 皮(理气药),理气药-陈皮,【性味】苦、辛,温【功效主治】理气和中-脾胃气滞燥湿化痰-湿痰所致咳嗽胸满、痰多色白,常与半夏、茯苓同用,活血药,【定义】凡能通畅血行、消散瘀血,治疗瘀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又称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丹 参,丹参,【性味】苦,微寒【功效主治】 活血通经 凉血消肿 祛瘀止痛 清心除烦,止血药-三七,止血药具有止血功效,可以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三七【性味】 甘、微苦,温【功效主治】化瘀止血-血证 消肿定痛-跌打损伤所致瘀肿疼痛; 痈
19、疽肿痛,补益药,补气药:人参、黄芪补血药:当归补阴药:枸杞子补阳药:鹿茸,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功效主治】益气固脱-气脱证,需大剂量 大补元气-元气不足 益气活血 益气摄血 益气健脾 益气补肺 益气生津 益气安神【用法】文火另煎,黄 芪(补气药),黄芪,【性味】甘,微温【功效主治】补气升阳-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 益气固表-自汗 益气利水 益气摄血 益气活血 托毒排脓,当 归(补血药),当归,【性味】 甘、辛,温【功效主治】 补血调经 活血止痛 润肠通便【用法】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枸 杞 子(补阴药),枸杞子,【性味】 甘,平【功效主治】益精补肾 养肝明目 润肺止咳,鹿 茸(补阳
20、药),鹿茸,【性味】甘、咸,温【功效主治】 补肾壮阳 强筋健骨 固冲止带 托毒起陷 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固涩药,收敛止汗药麻黄根涩肠止泻药肉豆蔻涩精缩尿药山茱萸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麻黄根收敛止汗药,【性味】甘、微涩【功效主治】 收敛止汗常配黄芪、白术 阳虚自汗 常与附子同用 阴虚盗汗 常与熟地黄、山茱萸同用 产后虚汗 常与当归、黄芪同用,肉豆蔻涩肠止泻药,【性味】辛、温【功效主治】 涩肠止泻 温中行气,涩精缩尿药山茱萸,【性味】酸、涩、微温【功效主治】 收敛固涩 补益肝肾,固崩止带药海螵蛸,【性味】咸、涩,微温【功效主治】 止带固精 固崩止漏 制酸止血 收湿敛疮,平肝息风药-天 麻,天麻,【性
21、味】 甘,平【功效主治】 平肝息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要药)祛风通络-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安神药朱砂,【性味】甘、微寒【功效主治】 镇心安神 解毒祛腐,开窍药麝香,【性味】辛、温【功效主治】 开窍醒神 活血消肿 通络止痛,驱虫药使君子,【性味】甘、温【功效主治】 驱虫杀虫 健脾消积,抗肿瘤药白花蛇舌草,【性味】味苦甘,性温,无毒【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外用药硫磺,【性味】酸,温【功效主治】 除湿杀虫 温肾壮阳【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香油调敷,思考题(1),何谓道地药材,何谓四气,五味及各自作用何谓药物的归经及引经药中药常见毒性药及中毒原因中药配伍七情中药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中药煎煮方法及特殊要求,思考题(2),掌握以下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特殊煎服:麻黄、薄荷、菊花、藿香、茯苓、石膏、金银花、生地黄、黄芩、地骨皮、山楂、大黄、贝母、附子、陈皮、丹参、三七、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鹿茸及天麻泻下药分类及各自适应病症活血药的定义补益剂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4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