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病理ppt课件.ppt(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我国法定传染病分类: (1)甲类传染病 (2)乙类传染病 (3)丙类传染病发病率: 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次要地位; 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是主要的健康问题;,主要内容:,结核病伤 寒细菌性痢疾麻风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深部真菌病,第一节 结 核 病(tuberculosis,TB) 一、概 述 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2.可见于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 3.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4.结
2、核病卷土重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 国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一)病因 结核杆菌(Tb),1882年,由Koch发现; 分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革兰氏抗酸染色阳性,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主要是菌体脂质和多糖成分。,(二)传染途径 经呼吸道传染最重要的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 经皮肤伤口感染,肺结核病人 呼吸道排出带菌微滴 吸入微滴 感染结核b趋化、吸引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结核b在细胞内繁殖 局部炎症 血源性播散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需3050天,表现为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5m的致病性最强),(三)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Koch现象:免疫
3、和变态反应成一种伴随现象)特异性免疫 T.b 巨噬细胞 抗原传递CD4+T细胞 细胞因子 M趋化因子 激活因子 移动抑制因子 rIF 分化致敏T细胞类上皮细胞 M激活 型变态反应 ( 酶 、杀Tb)朗罕巨细胞硬结核结节 + 干酪样坏死 (肉芽肿性病变) 软结核结节,结核病病灶形成过程,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所呈现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机体的不同反应及感染结核菌数量的多少和毒力的强弱。,病变 机体状态 结核杆菌 病理特征 免疫力 变态反应 菌量 毒力渗出为主 低 较强 多 强 浆液/浆液纤 维素性炎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坏死为主 低 强 多 强 干酪样坏死,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4、,(四)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取决于结核菌的数量及机体的抵抗力、 变态反应的强弱。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条件: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性质: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在渗出液和巨噬细胞中可查见Tb。,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条件: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结核结节(tubercle):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 镜下组成:上皮样细胞 郎罕巨细胞 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典型者) 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 肉眼观:粟粒大小,灰白半透明状(微黄 ),肺结核结节(低倍),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转化成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活性增加,有利于吞噬和杀灭结核杆菌。 该细胞
5、胞浆丰富淡染,境界不清。核呈圆或卵圆形,可呈空泡状。,上皮样细胞:胞浆丰富,淡染伊红色,境界不清。核呈圆或卵圆形,染色质少,可呈空泡状(图中箭头所指),多数上皮样细胞互相融合或一个细胞核分裂胞浆不分裂而形成郎罕巨细胞。 朗罕巨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直径可达300m,胞浆丰富。核与上皮样细胞核相似,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排列在胞浆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在胞体一端。,郎罕巨细胞,朗罕氏巨细胞,3以变质为主的病变 条件: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肉眼:淡黄色、颗粒状,似奶酪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结局:干酪样坏死物中含有
6、一定量的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干酪样坏死,1.转向愈合(Healing) (1)溶解吸收: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五)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渗出物经淋巴道吸收而使病灶缩小或消散。 X线检查可见边缘模糊、密度不匀、呈云絮状的渗出性病变的阴影逐渐缩小或被分割成小片,以至完全消失,临床上称为吸收好转期。,(2)纤维化、包裹、钙化 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纤维化; 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周边纤维组织增生将坏死物包裹,坏死物逐渐干燥浓缩,并有钙盐沉着。,钙化的结核灶内常有少量结核杆菌残留,此病变临床虽属痊愈,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仍可复发进展。 X线检查,可见纤维化病
7、灶呈边缘清楚,密度增高的条索状阴影;钙化灶为密度甚高,边缘清晰的阴影。临床称为硬结钙化期。,2转向恶化(Deterioration)(1)浸润进展:范围不断扩大,并继发干酪样坏死。 X线检查,原病灶周围出现絮状阴影,边缘模糊,临床上称为浸润进展期。,(2)溶解播散:干酪样坏死物可液化,经体内的自然管道(如支气管、输尿管)排出,致局部形成空洞;可通过自然管道播散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X线检查,可见病灶阴影密度深浅不一,出现透亮区及大小不等的新播散病灶阴影。临床称为溶解播散期。 结核杆菌可循血道、淋巴道播散至全身各处。,二、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病
8、中最常见是肺结核。第4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157.8/10万人,估算我国现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一)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病:第一次感染, 儿童多见 继发性肺结核病:再次感染, 成人多见,(二)病变特点 1.原发性肺结核,病理特征: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好发部位: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 部近胸膜处肉眼:直径1-1.5cm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Ghon灶),多数病例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原发综合征(Ghon syndrome)的概念:,肺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X线呈哑铃状阴影。 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肺原发综合
9、征,肺原发综合征,转归 1、95%好转,机体产生免疫力,病灶吸收,纤维化, 钙化; 2、少数恶化(病灶扩大、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或通过血道、淋巴道或支气管播散。,2.继发性肺结核病(成人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病人对结核杆菌已有一定的免疫力,故病变较局限。与原发性肺结核相比有以下特点: (1)病变多从肺尖开始; (2)病变以干酪样坏死及增生为主; (3)播散方式以支气管为主; (4)病程长,病变复杂。,1)局灶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 X线:肺尖部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病灶; 部位:常位于肺尖下2-4cm处; 肉眼:直径0.5-1cm,界清,有纤维包裹; 镜下: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10、; 临床: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属 非活动性结核病。,2)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X线: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镜下: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临床:常有低热、疲乏、盗汗、咳嗽和咯血等,浸润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转归),好转:合理治疗,渗出性病变可吸收;增生、坏死性病变可纤维化、钙化而愈合。发展: 干酪样坏死灶扩大,急性空洞,慢性空洞,干酪性肺炎,急性空洞性肺结核,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本型有三个特点: 厚壁空洞 肉眼:一个或多个,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壁厚可达lcm以上。 镜下:洞壁分三层 内层
11、:干酪样坏死物,其中含大量细菌 中层:结核性肉芽组织; 外层:纤维结缔组织。,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慢性肺结核空洞,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疤痕层,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愈往下愈新鲜;晚期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肺体积缩小、变形,肺功能丧失。,(2)转归: 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本型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如空洞壁的干酪样坏死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病人可因吸入大量血液而窒息。空洞突破胸膜可引起气胸或脓气胸。 较小的空洞:可机化,收缩而闭塞。较大的空洞:内壁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转变为纤维瘢痕组织,由支气管上皮覆盖,空洞仍然存在,但已无菌称开放
12、性愈合。,4)干酪性肺炎,形成:由浸润型肺结核恶化进展而来; 由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 播散所致。镜下: 广泛的干酪样坏死, 肺泡腔内大量浆液纤维素渗出,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渗出, 根据病灶范围分大叶性和小叶性干酪 性肺炎。,干酪性肺炎(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小叶性),干酪性肺炎,5)结核球(又称结核瘤,tuberculoma) 定义: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X片上有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肺结核球,6)结核性胸膜炎湿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年人。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干
13、性结核性胸膜炎(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所致。常发生于肺尖。病变局限,以增生性改变为主。,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局灶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干酪性肺炎 结核球,继发性肺结核病各型之间的相互关系,3.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Tb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对Tb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先无,病程中发生 有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 灶并存,较局限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主要播散途径 多为淋巴道或血道 多为支气管 病程 短、大多自愈 长,波动性,需治疗,(三)肺结核病血源
14、播散,肺内原发病灶肺门干酪样坏死灶 侵入血流肺外结核病灶 血源播散性结核病 (急性/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Tb,1、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acute systemic miliary tuberculosis),大量细菌,进入肺V ,引起全身栗粒性结核。 肉眼:各器官均匀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圆形、 粟粒样小结节。 镜检:增生性病变为主。 临床:高热、衰竭、烦躁等中毒症状。 X 线:两肺散在分布、密度均匀、粟粒状阴影。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死于结脑。,2慢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期未能及时控制而病程迁延3周以上,或结核杆菌在较长时期
15、内每次以少量反复多次不规则进入血液,则形成慢性粟粒性结核病。病变的性质和大小不一致,同时可见增生、坏死及渗出性病变,病程长,成人多见。,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由于肺门、纵隔、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入邻近大静脉,或因含有结核杆菌的淋巴液由胸导管回流,经静脉入右心,沿肺动脉播散于两肺,而引起两肺急性粟粒性结核病。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也可是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肉眼观,肺表面和切面可见灰黄或灰白色粟粒大小结节。,肺原发综合征沿血道播散,结核结节,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患者原发灶已痊愈,由肺外某器官的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间歇入血而致病。病程较长,病变新旧、大小不一。小的如粟粒,
16、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以上。病变以增生性改变为主。,二、肺外器官结核病(一)肠结核病原发性:少见,常发生于小儿。饮用带有Tb的牛奶或乳制品而感染。肠原发综合征:肠的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继发性:继发于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病,反复咽下含Tb的痰液所引起。好发部位:回盲部(85%)分型:溃疡型及增生型,1、溃疡型,形成机制: Tb 肠壁淋巴组织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溃疡 溃疡特点: 呈环形,长径与肠腔长轴垂直 边缘参差不齐,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溃疡愈合后易致肠腔狭窄;后期纤维化可致粘连。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营养障碍和结核中毒症状。,肠结核(
17、溃疡型),结核性肠炎肠腔狭窄,2、增生型,特征:肠壁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 纤维组织显著增生。病理变化:肠壁高度肥厚、肠腔狭窄; 粘膜面可有浅溃疡或息肉形成。临床表现:慢性不完全低位肠梗阻; 右下腹可触及肿块,需与肠癌相鉴别。,肠增生型结核 肠壁内有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显著增生,使得肠壁高度肥厚变硬,肠腔狭窄,(二)结核性腹膜炎 1.青少年多见 2.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结核灶直接蔓延为主 3.原发病灶: 溃疡型肠结核病(多见)、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结核性输卵管炎 4.病变分为干性、湿性两型,混合型多见。,(三)结核性脑膜炎,1.儿童多见。主要由血道播散所致。2.脑底病变最明显,蛛网膜
18、下腔内有多量灰黄色浑浊的胶冻样渗出物积聚。3.病程较长者,可发生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引起多发性脑软化,蛛网膜粘连 可引起脑积水。,(四)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1.肾结核病: 最常见于20 40岁男性 多为单侧性 多来自血道播散 病变从皮质向髓质扩散,最终破坏肾乳头,破入肾盂,形成结核性空洞 干酪样坏死物随尿液下行,沿途播散(引起输尿管结核、膀胱结核),肾结核,结核空洞,2生殖系统结核病 男性: 与泌尿系统结核病关系密切 前列腺、精囊、 输精管、附睾均可感染 附睾结核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 多由血道或淋巴道播散而来 输卵管结核最多见(女性不孕原因之一) 其次是子宫内膜和卵巢结核。,(五)
19、骨与关节结核病多由原发综合征病灶的血道播散而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1.骨结核: 好发部位:多侵犯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等处。 病理变化:以干酪样坏死多见。坏死物液化可在骨旁形成“结核性脓肿”(也称冷脓肿),脓肿穿破皮肤,可形成窦道。,脊椎结核:骨结核中最常见者,T10 L2多见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 ,以后破坏椎间盘和邻近椎体,病变椎体不能负重,塌陷,形成脊椎后凸畸形(压迫脊髓引起截瘫),脊椎结核,脊椎结核 椎体和椎间盘干酪样坏死,造成椎体塌陷及后凸畸形,2关节结核多继发于骨结核髋、膝、踝、肘等关节多见长骨骺或干骺端干酪样坏死,进而侵入关节软骨和滑膜引起关节结核关节结核痊
20、愈时,造成关节强直,(六)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颈部、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尤以颈部淋巴结结核(俗称瘰疬)最为常见结核杆菌可来自肺门淋巴结结核的播散,亦可来自口腔、咽喉部结核感染灶。淋巴结常成群受累,有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颈淋巴结结核干酪样坏死物质液化后可穿破皮肤,形成多数经久不愈的窦道。,outline: 1.由伤寒b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病变特征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3.好发部位: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突出 4.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夏秋两季最多见, 病后可获得比较稳固的免疫力。 5.临床表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及中性粒细胞和酸性粒细胞减
21、 少等,第二节 伤寒 (typhoid fever),病原体: 伤寒杆菌 (沙门菌属D族,G-杆菌) O抗原(菌体) H抗原(鞭毛) Vi抗原(表面),肥达(Widal)反应,一、病因,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染途径:经口感染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伤寒病的病变性质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增生性炎。 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b、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小结(typhoid nodule) 。,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胞质内含被吞噬的淋巴细胞、核碎片),1肠
22、道病变(病理变化),好发部位: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色灰红,质软,表面形似脑沟回,以集合淋巴小结最典型,髓样肿胀期,肠伤寒(LP):淋巴滤泡增生,形成伤寒小结,肠伤寒(HP):伤寒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 胞浆内可见吞噬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碎片,此期主要表现为毒血症表现:高热、头痛、咽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及骨髓细菌培养阳性率高。,(2)坏死期(第二周) 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生坏死,坏死表面粗糙,高低不平,无光泽。,坏死期,此期病人毒血症状加剧,稽留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玫瑰疹,粪尿细菌培养阳性。,(3)
23、溃疡期(第三周): 坏死肠粘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 (集合淋巴小结)溃疡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孤立淋巴小结)溃疡小而圆。 此期中毒症状减轻,血培养阴性,但粪尿培养仍阳性。如溃疡深,可穿孔,可引起严重出血。,溃疡期,(4)愈合期(第四周) 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边缘上皮再生覆盖 此期病人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一般一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愈合期,2肠外病变,(1)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内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形成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2)心肌纤维水肿、坏死,中毒性心肌炎(相对缓脉)(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变性、坏死(4)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凝固性坏死(蜡样变性) ,临床上
24、有肌痛和皮肤知觉过敏。(5)胆囊:伤寒b在胆汁中大量繁殖-带菌者,四、结局和并发症: 大多可治愈。少数情况下可产生下列并发症: 肠出血 肠穿孔 支气管肺炎,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概述:1. 由痢疾b引起的一种纤维素性肠炎。2. 好发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3. 特征: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形成不规则浅表溃疡。4.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5. 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好发于儿童。,一、病因,病 因-痢疾b(革兰氏阴性短b) 福氏 宋内氏 内毒素 鲍氏 志贺氏菌:内、外毒素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二、发病机制,病菌进入消化
25、道 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 侵入粘膜固有层,繁殖 肠道炎症反应 全身毒血症,三、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好发部位:以乙状结肠和直肠 病变性质: 纤维素性炎 根据肠道病变、全身变化及临床经 过的不同,分三型:,1、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经过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急性卡他性炎 粘液分泌亢进 腹痛腹泻 粘膜充血水肿 里急后重 炎细胞浸润 粘液稀便 伪膜性炎 纤维素 (纤维蛋白性炎) 坏死组织 粘液脓血便 炎细胞(中性、单核细胞) 浅表不规则溃疡 “地图状” 穿孔、狭窄少见 毒血症表现 愈 合,菌痢之结肠:粘膜表面散在糠皮状,灰白或灰黄色伪膜,细菌性痢疾之肠,显示相互融合的伪膜,结肠假膜性炎,2、慢性
26、细菌性痢疾:菌痢病程超过二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以福氏菌感染者居多。有的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病灶同时存在。由于组织的损伤修复反复进行,粘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严重病例可致肠腔狭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依肠道病变而定,可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少数慢性菌痢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大便培养持续阳性,成为慢性带菌者,常成为传染源。,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该型的特征为起病急骤、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肠道病变一般为卡他性炎改变。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病原菌常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氏痢
27、疾杆菌,发病机制尚待阐明。,四、结局和并发症:急性菌痢经治疗后大多能痊愈。部分慢性菌痢可反复发作或成为慢性带菌者。中毒性菌痢死亡率较高。,THE END THANKS!,第四节 麻 风(leprosy),概述1. 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2.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较易受染 3. 好发部位:皮肤和周围神经4. 临床表现: 麻木性皮肤损害(斑疹、丘疹和结节),神经粗大,肢端残缺5. 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以热带地区为多。 我国已基本消灭该病,麻风杆菌,1873年发现形态:似结核杆菌是抗酸分枝杆菌,传播途径,人类唯一宿主,直接接触传播为主;传播源 分泌物、皮肤排菌 进入体内 巨噬细胞吞噬 消灭细菌,
28、不发病(细胞免疫) 细菌繁殖,发病,直接,间接,分类(两型两类),结核样型 tuberculoid leprosy瘤型 lepromatous leprosy界限类 borderline leprosy未定类 indeterminate leprosy,病理变化1、结核样型麻风,占70%、最常见病变局限细胞免疫力较强发展缓慢病灶内细菌(-)主要侵犯部位:皮肤、周围神经主要病理改变:与结核性肉芽肿类似临床:麻风菌素实验(+)、传染性低 、预后好,结核样型麻风病理变化1.真皮层中的病变类似结核结节(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极少有干酪样坏死2.累及皮小神经和皮肤附件,引起皮肤感觉减退
29、和闭汗3.神经干的病变常有干酪样坏死,结核样型麻风之皮肤,结核样型麻风,皮肤病变,大体:皮疹 镜下:结核样结节,神经病变,大体:周围神经变粗变硬,向心性蔓延镜下:结核样结节,“神经脓肿”,纤维化临床:麻木(感觉、运动、营养障碍),瘤型麻风特点,占20%, 病变范围广细胞免疫力极差, 发展快, 病灶内细菌多侵犯部位:皮肤、神经、内脏等主要病变:大量麻风细胞临 床:麻风菌素实验(-),开放型麻风,预后差,瘤型麻风病理变化:1.多量泡沫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夹杂少量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的形成:巨噬细胞吞噬大量麻风杆菌, 麻风杆菌破坏后释放的脂质使胞质呈泡沫样)2.病灶围绕小血管和皮肤附件3.表皮与浸润灶
30、之间有一层无细胞浸润的区域(透 明带),瘤型麻风(低倍),表皮,无浸润带,麻风细胞,汗腺导管,瘤型麻风(高倍),麻风细胞,瘤型麻风(麻风细胞浸润毛囊),瘤型麻风(麻风细胞浸润在神经、 血管周围),瘤型麻风之皮肤 表皮萎缩变平,无细胞浸润带,无浸润带,皮肤病变,大体:小斑疹 结节 破溃,“狮面”镜下:大量麻风细胞,神经病变,大体:粗大变硬镜下:大量麻风细胞 纤维化,结核样型和瘤型麻风比较 结核样型 瘤型 发病比例 70% 20% 细胞免疫 较强 缺乏 病灶中杆菌 极少 多 传染性 低 强 主要病变部位 皮肤、神经 皮肤、粘膜、神经、内脏 病理特征 结核样结节 泡沫细胞组成的肉芽肿,3、界线类麻风
31、 具结核样型和瘤型两类病变 可能是过渡阶段 4、未定类麻风 可能是最早期病变,多数转为结核样型,少数转为瘤型,可自然消退。,转 归,自愈 皮损消退 畸形出现麻风反应 ,致难以恢复的畸形和残废,第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ernal syndrome,HFRS)是汉坦(Hantaan)病毒引起的一种由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治疗不及时或重症病例多在短期内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病广泛流行于欧亚国家。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除青海和新疆外,均有病例报告。,一、病因与发病机制HFRS由感染汉
32、坦病毒引起。鼠类是主要传染源。HFRS各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多发。HFRS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病毒进入细胞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同时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和有形成分漏出,引起低血容量休克、DIC、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各种临床表现。,三、临床病理联系HFRS的临床表现可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约23以上病例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肾脏损害很轻。,13以下的重症病例发热急骤,常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头晕、全身极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烦躁。体征有颜面、颈和上胸
33、部潮红(酒醉貌)、结膜充血和水肿、皮肤(腋下等处)和粘膜(软腭和鼻等处)进行性出血等。,二、病理变化:HFRS的基本病变是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落和纤维素样坏死。尸检时可查见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广泛出血,肾上腺髓质的出血、脑垂体前叶出血和右心房、右心耳内膜下大片出血通常恒定出现,具有病理诊断意义。肾髓质的出血呈暗红色与肾皮质贫血呈苍白色形成鲜明对比,非常突出。镜下,肾、肾上腺、下丘脑和垂体的出血、血栓形成和坏死为EHF的特征性病变。,第八节 性传播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疾病。传统的性病(veneral dise
34、ase)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近十余年STD谱增宽,其病种已多达20余种。本节仅叙述淋病、尖锐湿疣、梅毒和艾滋病。,一、淋 病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是最常见的STD。多发生于15-30岁年龄段,以20-24岁最常见。成人几乎全部通过性交而传染,儿童可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衣、物等传染。淋球菌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别的亲和力。,男性的病变从前尿道开始,可逆行蔓延到后尿道,波及前列腺、精囊和附阜。临床表现为尿道口充血、水肿,脓尿。女性的病变累及外阴和阴道腺体、子宫颈内膜、输卵管及尿道。,二、尖锐湿疣 尖锐
35、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是由HPV(主要是HPV 6型和11型)引起的STD。最常发生于20-40岁年龄组。好发于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的部位。男性常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或肛门附近。女性多见于阴蒂、阴唇、会阴部及肛周。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腋窝等。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的间接感染而致病。,本病潜伏期通常为3个月。初起为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淡红或暗红,质软,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颗粒。有时较大呈菜花状生长。,镜检:表皮角质层轻度增厚,几乎全为角化不全细胞,棘层肥厚,有乳头状瘤样增生,表皮突增粗延长,偶见核分裂。表皮浅层凹空细胞
36、出现有助诊断。凹空细胞较正常细胞大,胞浆空泡状,细胞边缘常残存带状胞浆。核增大居中,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深,可见双核或多核。真皮层可见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三、梅 毒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解放后经积极防治基本消灭了梅毒,但近来又有新的病例发现,尤其在沿海城市有流行趋势。,(一)病因及传播途径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体外活力低,不易生存。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极弱,对四环素、青霉素、汞、砷、铋剂敏感。95以上通过性交传播,少数可因输血、接吻、医务人员不慎受染等直接接触传播(后天性梅毒)。梅毒螺旋体还可经胎盘感染胎
37、儿(先天性梅毒)。梅毒病人为惟一的传染源。梅毒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机体在感染梅毒后第6周血清出现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血清诊断价值,但可出现假阳性随着抗体产生,机体对螺旋体的免疫力增强,早期梅毒病变有不治自愈的倾向。然而不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播散在全身的螺旋体常难以完全消灭,成为复发梅毒、晚期梅毒发生的原因。少数人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后,在体内可终身隐伏(血清反应阳性,而无症状和病变),或在二、三期梅毒活动,局部病变消失而血清反应阳性,均称为隐性梅毒。,(二)基本病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指小动脉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使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闭塞。 小动脉周围炎
38、指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此类病变可见于各期梅毒。,2树胶样肿 树胶样肿(gumma)又称梅毒瘤(syphiloma)。此病变实为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肉眼: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质韧而有弹性,如树胶。镜下结构颇似结核结节,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形态类似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周围肉芽肿中富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而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较少,且必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树胶样肿后期可被吸收、纤维化,最后使器官变形,但绝少钙化(这又和结核结节截然有别)。梅毒树胶样肿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最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和睾丸,仅见于第三期梅毒。,(三)
39、临床病理类型: 1.后天性梅毒 后天性梅毒分一、二、三期。一、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有传染性。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因常累及内脏,故又称内脏梅毒。,1)第一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侵人人体后3周左右,侵人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下疳。下疳常为单个,直径约lcm,表面可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疡底部及边缘质硬。因其质硬乃称硬性下疳。病变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子宫颈、阴唇,亦可发生于口唇、舌、肛周等处,无痛。镜下见溃疡底部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下疳出现后l-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呈非化脓性增生性反应。经1个月左右多自然消退。,2)第二期梅毒 下疳发生后7-8周,体内螺旋体又大量繁殖,由于免疫复合物
40、的沉积引起全身皮肤、粘膜广泛的梅毒疹和全身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镜下呈典型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改变,病灶内可找到螺旋体。此期梅毒传染性大。梅毒疹可自行消退。,3)第三期梅毒 常发生于感染后4-5年,病变累及内脏,有特征性的树胶样肿形成,引起严重的组织破坏。由于树胶样肿纤维化、瘢痕收缩,可引起器官的变形和功能障碍。骨和关节损害:鼻骨被破坏形成马鞍鼻。长骨、肩肿骨与颅骨亦常受累。,病变侵犯主动脉,引起以损害中层弹力纤维为主的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瘤等。梅毒性主动脉瘤破裂常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及脑脊髓膜,可导致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肝脏病变主要
41、形成树胶样肿,肝呈结节性肿大,继而发生纤维化、瘢痕收缩,以至肝呈分叶状。,2.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根据被感染胎儿发病的早晚有早发性和晚发性之分。早发性先天性梅毒系指胎儿或婴幼儿期发病的先天性梅毒。晚发性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可引发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及楔形门齿,并有骨膜炎及马鞍鼻等体征。,肠阿米巴病最常累及的部位是: A.升结肠和横结肠 B.盲肠和直肠 C.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D.乙状结肠和直肠 E.盲肠和升结肠,答案:E,小测试,肠阿米巴病的溃疡特点是: A.不规则地图状溃疡 B.鼠咬样边缘带状溃疡 C.漏斗状溃疡 D.火山口状大溃疡 E.口小底大烧瓶状溃疡,答案:E,肠外
42、阿米巴病最常见的是: A.阿米巴肝脓肿 B.阿米巴肺脓肿 C.阿米巴脑脓肿 D.肛周及会阴皮肤溃疡 E.阴道和宫颈病变,答案:A,阿米巴滋养体所引起的组织病变主要为: A.干酪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凝固性坏死 E.固缩坏死,答案:B,血吸虫病主要由其生活过程中的哪一期引起? A.毛蚴 B.尾蚴 C.童虫 D.虫卵 E.成虫,答案:D,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 显著是因为: A.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B.成虫的寄生部位 C.肠壁淋巴组织丰富 D.肠壁组织结构疏松 E.粪便潴留,答案:B,血吸虫虫卵引起的损害其变态反应机制为: A.型 B.型 C.型 D.体液免疫
43、 E.型,答案:B,引起干线型肝硬化的疾病为: A.阿米巴肝脓肿 B.包虫病 C.肝血吸虫病 D.丝虫病 E.华支睾吸虫病,答案:C,干线性肝硬化一般不见: A.脏体积缩小、变硬 B.假小叶形成 C.门静脉高压 D.纤维间隔形成 E.假结核结节,答案:B,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与结核结节的鉴别点主要为: A.类上皮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干酪样坏死 D.纤维细胞 E.淋巴细胞,答案:C,结核杆菌在体内引起的病变属于: .急性增生性炎 .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变质性炎 .特殊性炎,答案:E,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是由于结核病变侵蚀破坏了下列哪种血管? .无名静脉 .颈内静脉 .上腔静脉 .肺静
44、脉 .支气管静脉,答案:D,成人肺结核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是: .局灶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干酪样肺炎 .肺结核球,答案:B,典型结核结节的中心部分往往有: .Langhans巨细胞 .类上皮细胞 .干酪样坏死 .Langerhan细胞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答案:C,原发性肺结核病时原发灶多位于: .肺尖 .肺下叶的下部 .肺锁骨下区 .肺上叶的上部 .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肺膜处,答案:E,从有传染性角度来看,开放性肺结核病主要是指: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慢性粟粒性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局灶型肺结核晚期 .浸润型肺结核早期,答案:C,关于继发性肺
45、结核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 正确的? .病变主要发生在中、下肺部 .不易形成慢性空洞 .肺门淋巴结病变明显 .大咯血可引起窒息死亡 .无需治疗,大多能自然痊愈,答案:D,肠结核的好发部位为: .空肠 .回肠 .升结肠 .回盲肠 .降结肠,答案:D,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 .肠阿米巴病 .肠伤寒 .肠结核 .细菌性痢疾 .以上都不是,答案:C,女性生殖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是: .子宫颈结核 .子宫内膜结核 .阴道结核 .卵巢结核 .输卵管结核,答案:E,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特点是: .脑底部有脓性渗出物 .脑底部有黄色混浊胶冻样渗出物 .脑底部常满布粟粒状结核结节 .蛛网膜下腔弥漫性出血性浆液性渗出物 蛛网膜下腔弥漫性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答案:B,麻风的病变主要侵犯: .皮肤 .中枢神经 .面神经 .皮肤和中枢神经 .皮肤和周围神经,答案:E,伤寒并发肠穿孔多发生于: .第1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答案:C,伤寒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肠道溃疡 .脾肿大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皮肤玫瑰疹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答案:E,THE END THANK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