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辛温解表)ppt课件.ppt
《解表药(辛温解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表药(辛温解表)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概述,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 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治愈表证,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2,概述,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3,概述,分类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紧等。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
2、,恶寒轻,头痛,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4,概述,选药及配伍:1. 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2. 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3.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4.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5,概述,【使用注意】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
3、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2. 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3.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6,概述,【现代药理】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7,一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药,8,性能特点: 多味辛性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适应范围: 1.外感风寒表证。 2.部分药还可用治:风疹瘙痒、风
4、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因为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9,麻 黄 本经,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质茎。,10,麻 黄,11,麻 黄,【药性】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12,麻 黄【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
5、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13,2.咳嗽气喘 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麻 黄【临床应用】,14,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
6、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麻 黄【临床应用】,15,麻 黄【适应证】,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16,【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麻黄绒作用缓和。【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处方用名】 生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 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 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麻 黄,17,1. 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
7、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3. 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麻 黄【按语】,18,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麻 黄【方剂举例】,19,桂枝 名医别录,来源为樟科(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20,桂枝,【药性】 辛
8、、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21,桂枝【适应证】,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22,桂枝 名医别录,1.风寒感冒。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与麻黄鉴别)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
9、助阳气。,23,桂枝 名医别录,2.寒凝血滞诸痛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24,桂枝 名医别录,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