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调查和评价ppt课件.ppt
《膳食调查和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膳食调查和评价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营养调查的目的了解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其与营养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态,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一步营养监测和研究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情况;作某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如某些地方病、营养相关疾病与营养的关系,研究某些生理常数、营养水平判定指标等。,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组织,营养调查内容 膳食调查;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人体测量资料分析。营养调查的组织 按比例分层抽样调查 按季
2、节调查 膳食调查应为3-5天,其中不应包含节假日。,第1节 食物摄入量调查,目的: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能得到满足的程度。 方法 询问法 (24小时回顾法、膳食史法)称量法(或称重法) 记账法 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前的知识准备,一、食物摄入量的估计 正确估计食物量是计算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基础,也是计算营养素摄入量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食物重量估计,对于保证膳食调查质量十分重要; 常用量具、容器、食物份量都是估计食物重量的快捷方便途径。,1. 常用食物量具和容器 碗、盘、勺、杯 2. 常见食物的份 根据大多数个体食用的食
3、物量或自然份量确定 3. 常见量具和食物份量 标准勺(10ml)、标准盘(21cm)、标准碗(13cm),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 膳食调查得到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通过查阅食物成分表,可以得出营养素的摄入量 工具书: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食物营养成分速查 以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为例讲解: 内容:使用说明、食物成分表、附录三部分 其中食物成分表又分一般营养成分表、食物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 各种食物成分数据均为每100克可食用部分食物中的成分含量,食物的分类: 编码分类:21个食物类,每个食物类中又分亚类 编码为 045401的食物(竹笋) 明确分类可快速查找到所需的食物成分,
4、第04类食物,第5亚类,第401条食物,数据表达:,表达单位:克(g)、毫克(mg)、微克(ug)、 千卡(kcal)、千焦(kJ) 单位转化:VA、VE,三、食物可食部的计算 可食部(EP%)(ww1)/w100% w:市品重量 w1:废弃部分的重量 某重量食物营养素的计算: X=WEPA100 W:市品重量 EP:可食部 A:食物成分表中营养素的含量(100克可食部营养素的含量),四、食物生熟重量比值的换算 生熟比值食物的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注意事项:生熟比值与食物种类和烹调方法有关;有些食品可通过食物成分速查查询生熟比值;水发的食物注意计算食物膨胀率,应用一:王太今天买了两
5、个芒果,重600克;黄瓜650克,油菜500克;请问她们全家能从这些蔬菜水果中摄取多少维生素C和视黄醇?,视黄醇当量600601342/1006509215/10050087103/100 483189.7+448 =5368.8ugVAVC=6006023/100650929/1005008765/100 82.8+53.8+282.8=419.4mg,二 计算下列菜肴的营养成分黄瓜木耳炒瘦肉 黄瓜:150克 木耳:10克 青椒:50克 瘦肉:30克 花生油:10克 盐:6克,学习单元1 24h回顾法,定义: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的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通过询问被调查对象过去24h实际
6、的膳食情况,可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是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资料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大型的全国膳食调查,小型的研究课题。,原理与特点,原理: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在调查以前24h摄入的所有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器或食物谱图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价。特点:用时短、应答人不需要较高文化,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便于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但应答人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技术要点,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具体询问方式包括:面对面询问、使用开放式表格或事先编码好的调查表通过电话、录音机等进行询问。使用开放式调查表
7、面对面询问调查员要进行认真培训,要掌握某些引导方法帮助应答人回忆,准确获得食物消耗资料。一般要求在1540min完成对所摄入食物可进行量化估计可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职业、教育水平进行比较对回忆不清楚的老人和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员。,24h膳食回顾调查,要求:每一个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24h内摄入的所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h。实物量通常可参照家用量器、食物模型或食物图谱进行估价。,设计调查表,明确调查对象、时间、地区等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食物名称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24h回顾法个人人日数换算,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
8、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的人日数之和,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工作程序:程序1 确定表头程序2 确定调查对象基本内容程序3 确定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内容程序4 设计表格程序5 解释说明编写程序6 试用程序7 补充内容,24h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应用,准备工作:设计调查表;准备食物模型、图谱、各种标准容器;熟悉被调查者家中常用的的容器和食物分量;食物成分表或营养计算器软件;培训和调查,工作程序:程序1 入户说明来意程序2 说明调查内容程序3 调查和记录程序4 引导回归记录要点程序5 弥补调查不足程序6 资料的核查程序7 个人人日数的计算,注意事项:p113天回
9、顾法调查通常选择2个工作日和1个休息日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学习单元2 24h回顾法和膳食史结合法,膳食史法可以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得到的数据可以用来对个体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特征进行描述,并按照摄入量进行分类,可以评价不同群组人们的相对平均摄入量,或组内摄入量的分布情况。询问过去一段时间一般的膳食模式,可反映长时期的膳食习惯。还可分季节进行调查。,优点: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的调查,样本量大,费时低,使用人力少,一般不影响被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方法,需要营养专家的指导。这种结合方法表现食物和饮食习惯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特别适合于对不同文化群体的
10、摄入量的估计,当调查不同的个体时,也易于看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表格设计,一、询问历史,调查对象通常的每日膳食摄入模式二、用一份包含各种食物的详细食物清单来反复核对,以确定、阐明其总的饮食模式三、记录调查对象当前3天的食物摄入量,注意事项,回顾法调查存在的误差:膳食摄入量的漏报或低估对食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准备工作:常用的家用量器;常见食物的模型或食物图谱;较详细的当地摄入食物清单入户时间多在晚餐后或与调查对象约定的时间,工作程序:程序1 介绍工作目的程序2 膳食摄入模式的询问程序3 用详细食物清单来核对程序4 调查被调查者3天的食物摄入量程序5 描述烹饪方法程序6 检查数量
11、程序7 记录,注意事项:调查对象配合度下降。选择调查4-5天的摄入量较合理回忆误差。准备一个已被人们遗忘的食物清单,以帮助唤醒调查对象的记忆调查者的掌握程度以及沟通能力。应熟悉当地主副食的种类,定量供应情况,市场供应食物的品种、价格和产销情况,对食物加工、熟重及体积之间的关系又叫明确概念。需营造轻松、悠闲的气氛。,学习单元3 记账法,根据账目的记录得到调查对象的膳食情况来进行营养评价的膳食调查方法,常和称重法一起应用。多用于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账目、就餐人数记录,得到在一定时期内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从而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再按照
12、食物成分表来计算这些食物所供给的能量 和营养素数量。,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所需人力少,适用于大样本膳食调查,易于膳食管理员掌握,使调查单位能定期自行调查计算,可作为改进膳食质量的参考。适用于家庭调查,幼儿园、中小学、部队食堂等。缺点: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基础:要求被调查单位的伙食账目完善。,工作程序:程序1 与膳食管理人员见面程序2 了解食物结存程序3 了解进餐人数程序4 了解食物购进数量程序5 食物的消耗量情况计算和记录程序6 计算总人日数程序7 核对记录结果程序8 编号与归档,注意事项:在不同季节调查开展多次短期调查;必须用混合系数的折算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膳食 调查 评价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