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课件.ppt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课件.ppt(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utomatic Control Theory,自 动 控 制 原 理,第 六 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串联校正 6-4 反馈校正 6-5 复合校正,本章主要内容,校正: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的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设计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将构成控制系统的各元件和被控对象组合起来,使之满足表征控制精度、阻尼程度和响应速度的性能指标要求。如果通过调整放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就需要校正。,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一、
2、性能指标二、带宽的确定三、校正方式四、控制规律,6.1.1 性能指标,不同的控制系统,对性能指标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方法通常依据性能指标的形式而定,一般有根轨迹法和频率法两种。, 二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带宽频率,截止频率, 高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6.1.2 系统带宽的选择,为了使系统能够准确复现输入信号,要求系统具有较大的带宽;从抑制噪声的角度来看,又不希望带宽过大,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必须选择合适的系统带宽。,系统带宽的确定,3、常用校正方式,串联校正与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复合校正,4、基本控制规律 (含校正装置的控制器)
3、,(1)比例控制规律(P),(2)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3)积分控制规律(I),(4)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5)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PID,可以在提高系统稳态性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三频段的概念,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串联校正的形式,系统校正结构图,(1)无源超前校正网络,超前校正网络,传递函数,零极点图,波 特 图,令,可证,因此 是两个转折频率的几何中心。,证明:,得最大超前角,发生在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几何中心,对应的角频率为,代入,超前校正作用的主要特点:提供正的相移,故称相位超前校正,超前校正加入系统后的作用,(2)无源
4、滞后校正,滞后网络传递函数,波 特 图,滞后校正加入系统后的作用,此时,滞后网络在 处产生的相角迟后按下式确定:,滞后校正主要是利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特性,降低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从而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通常,选择滞后网络参数时,使网络的交接频率1/bT远小于 ,一般取,(3)滞后超前校正,为了全面提高系统的动态品质,使稳态精度、快速性和振荡性均有所改善,可同时采用滞后超前 校正,并配合增益的合理调整。鉴于超前校正的转折频率应选在系统中频段,而滞后校正的转折频率应选在系统的低频段,因此可知滞后超前串联校正的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应为,传递函数可用如图所示的无源网络来实现。,上图所示的无源网络,它的传递
5、函数为,式中前一部分为相位滞后校正,后一部分为相位超前校正。对应的波特图如图所示。由图看出不同频段内呈现的滞后、超前作用。,波 特 图,6-3 串联校正,本节介绍在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基础上,以满足稳态误差、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等要求为出发点,进行串联校正的方法。 在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校正装置设计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 分析法又称试探法, 综合法又称期望特性法,它们仅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设计无源超前校正网络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计算待校正 系统的相角裕度。3)根据截止频率的要求,计算超前网络 参数a和T。4)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
6、裕度。,例6-3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若要求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时,位置输出稳态误差 ,开环系统截止频率 (rad/s) ,相角裕度 ,幅值裕度 。试设计串联无源超前网络。,解:设计时,首先调整开环增益。因为,则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画出未校正系统波特图如下。由图可知未校正系统的 。于是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不满足要求。,超前网络参数:试选 ,由图查得 ,于是算得因此,超前网络传递函数为,为了补偿无源超前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提高4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超前网络参数确定后,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其对数幅频特性如图中 。显然 , 已校正系统 ,算得未校正系统
7、的 ,而由式(6-21)算出的 ,故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满足设计要求。,超前校正,因此原系统K应提高4倍,即校正后,设计无源超前校正网络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计算待校正 系统的相角裕度。3)根据截止频率的要求,计算超前网络 参数a和T。4)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设计无源滞后校正网络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待校正系 统的对数额率持性,确定待校止系统截 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3)选择不同的 ,计算或查出不同的 值,在伯德图上绘制 曲线。4)根据相角裕度 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 的截止频
8、率 。,5)根据下述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例6-4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30(s-1),相角裕度不低于400 ,幅值裕度不小于10dB,截止频率不小于2.3(rad/s),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故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应取,解: 首先确定开环增益K ,由于,图 6-25,然后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下图所示。由图得 ,再算出,例6-4 系统对数频率特性,说明系统不稳定。 MATLAB仿真,属读数误差。 经分析,应 加入滞后校正。,计算:,并将 曲线绘制在图6-25中。根据 要求和 估值,按式 求得,于是 ,由 曲线查得 .由于指标要求
9、 ,故 值可在2.32.7范围内任取 .考虑到 取值较大时 ,已校正系统响应速度较快 ,且滞后网络时间常数T值较小 ,便于实现 ,故选取 。,校正网络的 和已校正系统的 已绘于图6-25之中 .,在图6-25上查出当 时 ,有 , 求出b=0.09 ,再算出T=41(s) .则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最后校验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由式(6-27)及b=0.09算得 ,于是求出 ,满足指标要求 .然后用试算法可得已校正系统对数相频特性为-1800时的频率为6.8(rad/s) ,求出已校正系统的幅值裕度为10.5dB ,完全符合要求 。,故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既能提高系统稳态精
10、度,又基本不改变系统动态性能。以图6-25为例,如果将已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向上平移21dB,则校正前后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基本相同,但开环增益却增大11倍。如,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于校正环节的相位滞后主要发生在低频段,故对中频段的相频特性曲线几乎无影响。,因此校正的作用是利用了网络的高频衰减特性,减小系统的截止频率,从而使稳定裕度增大,保证了稳定性和平稳性。 因此滞后校正是以牺牲快速性来换取稳定性、改善平稳性。,例6-4校正前系统的框图,例6-4校正前系统的响应曲线,* 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例6-4校正后系统SIMULINK模型,例6-4中校正后系统的响应曲线,设计无源滞
11、后校正网络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待校正系 统的对数额率持性,确定待校止系统截 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3)选择不同的 ,计算或查出不同的 值,在伯德图上绘制 曲线。4)根据相角裕度 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 的截止频率 。,5)根据下述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滞后校正与串联超前校正,在完成系统校正任务方面是相同的,不同之处: 1)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而滞后校正则是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持性。 2)为了满足严格的稳态性能要求,当采用无源校正网络时,超前校正要求一定的附加增益,而滞后校正一般不需要附加增益。,滞后校
12、正、超前校正的比较:,3)对于同一系统,采用超前校正的系统带宽大于采用滞后校正的系统带宽。从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观点来看,希望系统带宽越大越好;与此同时,带宽越大则系统越易受噪声干扰的影响,因此如果系统输入端噪声电平较高,一般不宜选用超前校正。 有时采用滞后较正可能会得出时间常数大到不能实现的情况。是由于需要在足够小的频率值上安置滞后网络第一个交接频率lT,以保证在需要的频率范围内产生有效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所致。这时最好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个相位超前校正装置满足:相位裕量大于45;对单位速度函数输入,输出的稳态误差小于或等于0.01rad。,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线性 系统 校正 方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