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第六章.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2,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1、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2、常用的校正装置及其特性3、 基于频域响应法的系统串联校正4、 基于根轨迹分析的系统串联校正,3,加热功率变化到炉温稳定,系统调节时间为 3600310800秒,设定值r变化到炉温稳定,系统调节时间为 秒,本例的比例控制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调节速度,Kc的选择还影响开环增益,所以可影响系统的精度。,4,6-1 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系统校正:通过增加适当的装置改善系统特性的方法。,校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加入的装置称为校正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或 补偿器)。,对已知系统(数学模型)和已知的外部输入,确定系统的运动行为和结
2、构特性。,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分析在属性上是一对相反的命题,系统综合:对于给定的控制对象和期望的运动行为,从理论上设计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控制系统。(理论设计),系统综合与校正的目的,是设计一适当的校正装置,并将校正装置的各元件与被控对象适当组合,使之满足工程上对控制精度、阻尼程度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的要求。,5,一、性能指标,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稳态指标稳态误差,动态指标: , , , , 等。,开环指标:截止角频率 、相角稳定裕 量 、增益稳定裕量,闭环指标:闭环谐振峰 、谐振角频率 闭环截止角频率,无论是时间域指标还是频率域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的稳定
3、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只是反映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各种指标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联系。,6,二阶系统的各性能指标和其参数之间的关系:,1、谐振角频率 和谐振峰值,2、闭环截止角频率 和开环截止角频率,3、相角稳定裕度,7,高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1、谐振峰值:,2、超调量:,3、调节时间:,8,二、基本校正方式,具体选用哪一种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中的信号的性质、技术实现的方便性、可供选用的元件、抗扰性要求、经济性要求、环境使用条件及设计者的经验等诸多因素。,校正方式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基本的校正方式,串联校正,局部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复合校正,9,1、串联校正,作用:对系统中的误
4、差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等运算,形成适 当的控制信号,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性能。,特点:设计简单,但通常需要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和提供隔离。,10,2、局部反馈校正,局部闭环/内环回路,主回路/外环回路。,特点:局部反馈校正一般无需附加放大器,同时还可消除系统原有部分参数波动或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但是局部反馈校正过多依赖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11,3、前馈校正(又称顺馈校正),特点:前馈校正实现的是开环控制,它不需要等到输出量发生变化并形成偏差以后才产生纠正偏差的控制作用,而是在控制作用施加于系统的同时,前馈校正作用就产生了。因此它不受系统延迟的影响,在要求输出量能够快速跟随输入量的随动
5、系统中,可采用此控制方式。但是通过前馈校正装置的信号没有形成闭环,所以如果校正装置本身有误差,或者有外部扰动作用于此装置上,致使此校正装置的输出产生误差,这个误差将与控制作用一道加到被控对象上,从而造成输出量的误差 。,图6-4 前馈校正,12,4、复合校正,特点:将前馈校正作为反馈控制系统的附加校正组合而成。既具有前馈调节及时快速的特点又兼备反馈校正精确的特点。,13,6-2常用的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校正装置,有源装置:,无源装置:,常由RC无源网络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会使信号在变换过程中产生幅值衰减,且其输入阻抗较低,输出阻抗又较高。常常需要附加放大器,以补偿其幅值衰减,并进行阻抗匹
6、配。,常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组成,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经常采用由电动(或气动)单元构成的PID控制器。,14,一、无源校正网络,1、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其中:,校正强度,时间常数,特点:产生相位超前角,15,2、无源滞后网络,传递函数:,其中:,校正强度,时间常数,特点:产生相位滞后,16,3、无源滞后超前网络,传递函数:,令分母多项式有两个互不相等的实根,17,二、有源校正装置,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除测速发电机及其与无源网络的组合,以及PID控制器外,通常把接在运算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形成有源网络,以实现系统所要求的控制规律。,PID控制器(PID调节器),工业
7、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输入输出关系:,传递函数:,18,1、比例(P)控制器,作用:调整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以提高系统的静态精度,降低系统的 惰性,加快其响应速度。,例如: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闭环传递函数:,时间常数 ,阻尼系数为,增大 ,可以使系统的时间常数和阻尼系数都减小,即起到提高静态精度,降低系统的惰性,加快动态响应的作用。,缺点:若参数选择不当,会造成阻尼系数过小,使系统的动态响应变坏,相对稳定性降低,甚至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19,2、比例积分(PI)控制器,作用:可提高系统的无静差度,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缺点:若参数选择不当,积分控制可能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同 时,也
8、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特点:当误差信号为零时,控制信号(PI控制器的输出)可以不为零, 仍保持一定的控制作用,,20,3、比例微分(PD)控制器,特点:控制作用不仅反映误差信号,同 时也放映了误差信号随时间的变 化。微分环节起到一“提前预报” 的作用。,作用:系统的超调减小,振荡减弱,过渡 过程加快。,缺点:对噪声过于敏感。,兼顾PI控制器和PD控制器二者共同的优点,是工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4、PID控制器,21,6-3 基于频域响应法的系统串联校正,前提:系统设计所要满足的性能是由一组频域指标来表 示,则通常采用频域校正方法。,要求:依据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满足系统的稳态 误
9、差、开环截止角频率和相角(或增益)稳定裕度 等性能要求的串联校正环节。,原则:分频段设计,低频段:具有较高的增益,满足系统的稳态误差的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一般为-20dB/dec,并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系统具有适当的稳定裕度;,高频段增益尽快减小,以提高系统的抗噪能力。,22,一、串联超前校正,其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左右对称,相频特性曲线必也左右对称。,传递函数,相频特性,最大相移点必位于对数频率的中心点,最大相移量,23,注意: 的选择要有相当的余量,超前相位角,设计思路:,(1)根据期望的相角稳定裕量与实际的相角稳定裕量的差值确定需加的超前相位角,?,24,设一控制系统的结
10、构图所示。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相角稳定裕度 ,开环截止角频率 。,例61,(1)为了满足静态指标要求,首先令 ,并画出 时系统固有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25,期望值:,(3)取 (10余量),(4)由,40,20,0,w,10,100,1000,26,(5)分析:校正部分在 处产生的幅值增益为,系统固有部分在 处的幅值为-8dB。因此,系统校正后在 处的开环增益将为-8+10=2dB,可见,校正后系统的实际开环截止角频率并不是50,而较此值为高。,(6)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如图,并验证系统的性能能否真正满足要求。,
11、经验证: , , ,满足系统性能要求。,注意:当要求超前校正提供的相位超前角大于60时, 值将会太大(14)。这致使高频段的增益过大,从而加强高频噪声的干扰,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一般应使 。,27,基于频率法综合超前校正的步骤:,1、首先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比例系数,并按照已确定的K值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Bode图。2、根据动态指标要求预选 。从Bode图上求出系统固有部分在 点的相角。3、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的相角稳定裕量,确定在 点是否需要提供相角超前量。如不需要,就无须引进超前校正。若需要,算出需要提供的相角超前量。4、如果所需相角超前量不大于60,就由所需超前相位角求出超前校正强度
12、 。如果所需相角超前量大于60,超前校正已不适合应考虑采用其他校正方式。5、由 求出超前校正的两个转折频率 和 。6、验证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要求。,28,本例中系统固有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在选定的c点的斜率为-40,这一点很重要。由于超前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的斜率是+20,所以在加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特性在c点附近的斜率就成为-20。这正是保证系统稳定所必需的。在确定超前校正所应提供的相角超前量时,我们加了10的余量。这是因为考虑到校正装置加上之后,实际的截止角频率点会略有右移,以致使相角稳定裕量减小。这10的余量就是用来补偿截至角频率点右移而造成的相角滞后。当要求超前校正提供的相位超前
13、量大于60时,只用一个超前校正装置就难以实现。这是由于为了获得大于60的超前角,值将会太大(14)。这致使高频段的增益过大,从而加强高频噪声的干扰,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一般应使m60。如果确有必要使用很大的超前角,可采用两级超前校正来实现。在需要时,两级校正之间可加入隔离放大器。,29,二、串联滞后校正,传递函数:,30,一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为 ,相位稳定裕度为 ,截止角频率 。,(1)根据静态性能指标取 ,并按此值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频率特性图。,例62,由图可求出系统固有部分的截至角频率约为2s-1,该点的相角为-200,系统不稳定。,31
14、,按照性能指标要求,系统的截止角频率为 。从图中可见,系统固有部分在此点的相角约为-130。若此频率为校正后系统的截止角频率,就可有50的相角稳定裕度。能够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系统固有部分在 处的增益为20dB,要把它降低到0dB,需降低20dB,校正装置的转折频率,?,32,本例中系统固有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在选定的 点的斜率为-20。由于滞后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高频端的斜率是0,所以在加入校正装置后,系统在 点附近的斜率仍为-20。这正是保证系统稳定所必需的。,滞后校正的作用:,降低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开环增益,但同时使低频段的开环增益不受影响。这样来达到同时兼顾静态性能与稳定性的目的。它的副
15、作用是会在 点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33,基于频域法的滞后校正的综合步骤:,1、首先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比例系数 ,按照所确定值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Bode图。2、根据动态性能指标,初选 值。根据其Bode图求出系统固有部分在初选点的相角,判断是否满足相位稳定裕度的要求(注意设计滞后校正将会带来的512的滞后量)。若满足,转第3步;否则,如果允许降低 ,就适当降低 。如果不允许,就改用滞后超前校正。3、根据Bode图计算系统固有部分在 点的开环增益 。如果 ,则无须校正。如果 ,令 ,并计算滞后校正的校正强度 。4、选择 ,进而确定 。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校核相位裕度。,34,
16、三、串联滞后超前校正,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其中,这种校正方法包含了滞后校正与超前校正二者的优点,即校正后的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较小,抑制高频噪声的性能也较好。,35,(1)为了满足静态指标要求,首先令 ,并画出 时系统固有部分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0.1,20,40,40,20,1800,900,1800,900,1,10,100,由图求得,在 处系统固有部分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40,相角为-165。为了保证40相位稳定裕量,必须增加至少25的超前角,所以需要加超前校正。,另外,从图看出,选 就要将中频段的开环增益降低8dB。但低频段的增益是根据静态指标确定的,不能降低。因此可知还需
17、要引进滞后校正。,36,先综合超前校正:,考虑到滞后校正会产生512的相角滞后量,所以在确定超前校正所应提供的超前角时,应计入这一因素。这样,超前校正在 点应当提供的超前角是3037。我们试选 。,考虑到对象本身在 点有一个极点,我们使校正装置的零点与它重合, 超前校正的传递函数为,37,滞后校正的综合:,根据系统的故有部分及超前校正部分的频率特性,在 处有 , , 。为了将 保持在 ,还需要靠滞后校正来把中频段增益减少14dB。,38,校正装置与系统固有部分串联以后的开还传递函数为,经校核 ,系统具有46的相位裕度,满足要求。,39,4、令 ,求出滞后校正的校正强度 。按照综合滞后校正的步骤
18、综合滞后校正部分。,5、将滞后校正与超前校正组合在一起,即构成滞后超前校正,然后对其进行仿真检验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滞后超前校正的综合步骤:,1、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比例系数 ,并按照所确定的 值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Bode图。,2、按系统性能要求确定 ,检查系统固有部分在 点处的相角,若其相角不满足系统相角稳定裕度的要求,应用超前校正。在计算其超前相位角时要考虑到滞后校正产生的5一12的相角滞后量。,3、按照综合超前校正的步骤综合超前校正部分。 注意:通常在 点上 比0高出很多,所以要引入滞后校正。,40,6-4基于根轨迹分析的系统串联校正,动态静态性能指标,期望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
19、按欠阻尼二阶系统设计),系统固有的跟轨迹是否过期望的位置,否 是,设计校正装置(增加开环零极点使跟轨迹通过期望点),求使闭环极点位于期望点的K值,验证静态性能,不满足增加开环偶极子,计算其他闭环零极点,看是否符合降阶条,不符合须仿真验证动态性能,41,一、根轨迹的改造,1、增加开环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设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p,p,增加开环零点可以使根轨迹左移,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且所增加的零点越靠近虚轴,根轨迹左移的越多。,(s-z),42,2、增加开环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原开环传递函数为,p,系统中增加开环极点对根轨迹有以下影响: (1) 改变了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2)
20、改变了渐近线的条数、方向角及与实抽的交点; (3) 一般使根轨迹向右偏移,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s-p2),43,3 增加开环偶极子对根轨迹的影响,由于这一对零极点到离它们较远的点的矢量近似相等,它们在角条件和模条件中将互相抵消,所以偶极子不影响远处根轨迹的形状及根轨迹增益。因此偶极子基本上不影响系统的动态过程。,若开环偶极子靠近原点,它们会对系统的静态特性产生影响。,设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果在原点附近增加一对开环负实偶极子 和 ,且假设 ,则,44,二、按根轨迹校正反馈系统,1、串联超前校正,系统在所要求的增益下是不稳定的,或虽然稳定,但系统的动态特性较差(超调量过大或调节时间
21、过长)时,就应对根轨迹进行改造,以便使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位于复平面上所希望的位置,以满足其动态性能的要求。,45,例6-4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超调量 ,过渡过程时间 ,开环比例系数,根据动态性能指标要求,按照二阶系统的经验公式确定闭环主导极点的期望位置。,由于我们是将系统近似考虑为二阶系统,需要留有一定的裕量,取=0.5。,同样留出裕量取,我们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位于,arccos0.5,46,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例6-4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超调量 ,过渡过程时间 ,开环比例系数,它不通过
22、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为使根轨迹向左偏移,需要加入零点。考虑到校正装置的物理可实现性,在加入零点的同时也加入一个极点,校正装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成为,要使点 位于根轨迹上,则 必须满足角条件,120,101,-180,47,例6-4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超调量 ,过渡过程时间 ,开环比例系数,校正装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成为,要使点 位于根轨迹上,则 必须满足角条件,120,101,-180,只要从点p1作夹角=41的两条直线,则它们与实轴相交的两点即是所求的校正装置的零点zc和极点pc,48,例6-4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要
23、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超调量 ,过渡过程时间 ,开环比例系数,工程中常用如下方法确定zc和pc的取值:由p1(A)点作水平线AB,然后作OAB的角分线AC,再按CAE =CAD=/2作直线AE、AD,以它们与负实铂的交点zc、pc作为校正装置的零点和极点,满足静态要求,49,例6-4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要求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超调量 ,过渡过程时间 ,开环比例系数,由于离主导极点比较近,也不是偶极子,不符合作降阶处理的条件,所以它们对系统的动态特性会有较显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将本系统在计算机上访真,其实际超调量为%=29%;过渡过
24、程时间为ts=1.3s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指标。,50,2、串联滞后校正,例6-5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要求设计一合适的串联校正装置 ,使主导极点参数为,由于 ,有 。于是闭环主导极点的角度应为120,即闭环主导极点应该在直线 上。,代入特征方程,说明根轨迹上有合乎要求的点。只要取增益K=1.04,即可满足动态性能的要求。,51,2、串联滞后校正,例6-5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要求设计一合适的串联校正装置 ,使主导极点参数为,说明根轨迹上有合乎要求的点。只要取增益K=1.04,即可满足动态性能的要求。,加入偶极子,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由于pI,zI距离很近,它们在主导极点p1处
25、引入的角变化量只有1.38。可以认为校正后主导极点的位置及增益近似不变。设另外两个闭环极点为s3、s4,可求得s3=-0.0207、s4=-2.3213。s3与闭环零点-0.02构成一对闭环偶极子,S4较其他闭环极点p1、p2、s3离虚轴远得多,它们对动态响应的影响也较小。,52,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例6-6系统的结构及动态性能要求同例6-4,但要求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达到,假设这时可仍按例6-4的步骤进行设计以求首先保证动态指标的实现。在求得K0=10.3后,发现只达到要求的K0值的1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原点附近增加一个开环偶极子,即在原超前校正的基础上,再加入一滞后校正。例如取zI=-0.1、pI=-0.02,新加的这一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成为,由模条件可求得p1点处的开环根轨迹增益K为49.6,对应的开环比例系数,滞后校正的加入,使原点附近的根轨迹有了变化,但对主导极点处的根轨迹影响很小,所以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只是应当注意,这种原点附近的偶极子可能使阶跃响应产生“爬行”。,5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