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ppt课件.ppt
《美学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ppt课件.ppt(2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美的产生美学的产生美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学习美学怎样学习美学,一、美的产生,思考:美因什么而产生?,罗丹的雕塑沉思,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贝多芬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酝酿、筹划,一直到完成庄严弥撒之后,才开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 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欢乐颂也正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诗中 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 、平等生活的渴望,也正是贝多芬的最高理想。,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2、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继续思考:,为什么美会因人而产生?,在动物与人的对比中回答这个问题,1、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1)人有意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2)人从事劳动(实践),动物:本能活动,人 :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3)人有精神性追求,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恩格斯,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3、,然后求丽。 墨子,2、总结,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1)人类,意 识,实 践,精神性需求,2)实践,从物质到精神追求,自觉有意识的创造性是人所特有,3)发现,4)创造,西安半坡出土人面鱼纹彩陶,马家窑文化 漩涡纹瓶,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 ,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实现和谐。,二、美学的产生,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1)精神性需求,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感性:美的现象,感 性,理 性,需要上升,结 果,美学的产生,2)结论,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
4、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2、“美学”这一术语的产生及应用,1)鲍姆嘉通:提出应该使用Aesthetik(美学) 这个词语。,2) 黑格尔继续沿用了这一术语,Ae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Aesthetik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 黑格尔,3)具体的美学理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初, 物使之然也。乐记,顾恺之“以形写神”。,南齐谢赫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
5、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录,三、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理论家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1)鲍姆嘉通,美学研究对象:感性认识的完善(寓杂多于统一,意象的明晰生动)(以最后的晚餐为例,亚历山大哥特利市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 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2)黑格尔,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
6、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美学方面的著作美学,共三卷,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艺术,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黑格尔,3)车尔尼雪夫斯基,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一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著述活动是多方面的,涉及哲学、经济学、美学、 文学、 社会学等各个领域 。,美学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强调艺术跟现实的美学关系。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
7、4)研究审美心理,审美心理=美感产生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移情说:“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2、我国对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1)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还是
8、主 客观的统一;美和真善的联系与区别等等。,2)美感问题: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和伦理道德认识的 特点;美感与快感的异同;美感过程中的心理因素,3)艺术问题: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批评等方面的研 究;艺术美的问题。,四、为什么学习美学,1、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说平。,2、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德,4、李泽厚创造的图示,美 学,哲学美学,历史美学,科学美学,基础美学,实用美学,文艺批评和欣赏的一般美学,各艺术部类美学,建筑美学,装饰美学(包括园林、环境、服饰、美容等),科技美学,社会美学,教育美学,第二章:美 的 本 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马克思
9、主义关于美本质的观点,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讨,柏 拉 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美本质基本看法: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从三方面理解:,1、理式即美本身,2、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3、理式客观世界艺术,(举例说明),理式,?,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在事物的形式和比例,(举例说明),康 德,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德
10、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代表,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只能是主观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美只能是主观的审美判断(将美与审美等同),国内著名造型师李东田说:“那是难得的漂亮,她的面孔特别国际化,特别不同凡响尤其是她身上透出的那种同龄女孩子少有的坚定、坚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supermodel(超级模特)。”,2、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感情),审美判断的特点: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黑 格 尔,(17701831 )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
11、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感性,显现,生发,理念,?,理念在艺术中可以理解为意蕴,“古人的最高原则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或则说得更清楚一点,就像寓言那样,其中所含的教训就是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理念,?,我们找不到,因为黑格尔没有告诉我们理念是怎么产生的!,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一、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二、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三、从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看,
12、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精神劳动的作用。,狄 德 罗,(1713-1784)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对美本质的基本看法:美是关系,“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 狄德罗,用以下例子说明狄德罗的观点,1、推敲:“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春风又绿江南岸”,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一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对美本质的基
13、本看法: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总 结,1、一部分美学家是从精神世界去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绝对观念,或主观意识、审美感受。,2、另一部分美学家则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的根源归结为自然事物本身的某种感性特征和属性。,3、还有美学家从社会生活探索美的根源,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羊大为美。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伍举论美”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
14、、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墨子:非乐,1)解决的问题:“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歇,2)“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芋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彩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非乐也!”,3)“与民同乐”的思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墨 子,孔 子,3、孔子,1)美与善结合的言论“里仁为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认识到美
15、与善的区别,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4、孟子:“充实之谓美”,所谓“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 子,荀 子,5、荀 子,1)“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2)“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美”就像人头上戴着羊角或插着羽毛,作为饰物,获得美的表现和享受。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从美字上
16、体现了美和人体、装饰,以及艺术的关系。,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的关系研究美,意境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艺术美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表现,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刘勰文心雕龙: 义华而声悴 理拙而文泽 衔华而佩实 舒 文 载 实,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和形式并重,即内容与形式统一, 形神关系,神
17、:指事物或人物具有的思想、情感、性格等,属于内容;形,事物及人物的外在形态和表现,属于形式。,(举例说明),四 川 出 土 的 说 书 俑,3、从风格上研究美,风格显示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风格和艺术家的个性,生活的环境,以及时代都有很大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特征),月 下 独 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叁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18、簪。,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刘勰: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 绮,以铺地理之形;
19、此盖道之文也。,王夫之: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本质的观点,1、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2、马克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3、美的本质,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4、李泽厚的美学本质观,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这种本质力量创造了美,第三章:真善美和丑,美和真善的关系,美和丑,艺术和丑,一、美和真善的关系,一)真和善的概念,1、真的概念,书本65页
20、: 真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社会,2、善的概念,书本64页: 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比伦理学中所讲的善在外延上还要更广泛一些。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二)真善美的关系,1、真善美常常结合在一起,以春到西藏为例进行分析,2、美与真和善之间的联系,1)美和真之间的联系,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原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