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第6章ppt课件.ppt
《管理信息系统 第6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第6章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软件危机:开发进度难以预测、成本难以控制、功能难以满足、质量难以保证、产品难以维护。软件危机的出现使得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受到重视。许多软件开发方法被提出,形成了软件工程学。软件工程的核心是用工程的方法来进行软件的开发。研究从开发过程和开发技术两个方面展开,提出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模型和技术方法。,6.1 概述,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6.1 概述 6.2 常用开发方法 6.3 开发策略与开发方式,3,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阶段结束之后再进行。这是因为:大部分错误是在编码之前造成的(根据Boehm统计,设计错误占软件错误的63%,编码错误占37%)。错误发现与改正得越晚,
2、所付出的代价也越高。,6.1 概述,6.1 概述,2)研究开发方法的原因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度的深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出现的问题:手工处理信息过程和方法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软件程序后,常常失败。大型的应用系统应如何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协调开发。对一个实体组织应如何着手调查分析。一个大型系统应该如何进行系统化的划分。如何才能合理地协调数据和利用信息资源。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处理能力,更好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等。,6.1 概述,3)开发方法的基本目标使管理信息系统正确反映管理需要,满足用户需求,使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有效地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加快软件开发
3、速度,提高软件生产效率,降低费用;增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功能,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尽快跟上硬件发展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硬件的功能;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系统选型的重要性,6.1 概述,4)开发方法的结构体系主流的系统开发方法,其侧重点各有所不同:强调开发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属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范畴;强调开发方法的驱动对象,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支持某种方法论的技术,属于技术范畴;系统开发需要在一定的开发环境下运用开发工具来完成,属于系统开发环境/工具研究的范畴。这些方法在一定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之
4、间的关系从上图四个层次中体现。开发环境/工具位于最底层,说明其他三个层面均离不开开发环境/工具的支持;技术是组成方法学的基本成分。,6.1 概述,计算机开发方法,结构化SDLC,原型法,面向过程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数据方法(信息工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OO方法),可视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复用技术,其它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环境,集成化的项目/程序支持环境,中央资源库,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环境/工具,技 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方法学:驱动对象的观点,6.2 常用开发方法,6.2.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
5、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SSA&D)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6.2 常用开发方法,2)开发过程系统规划阶段:该阶段的范围是整个业务系统,目的是从整个业务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可行性和优先级。系统分析阶段: 其范围是列入开发计划的单个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目的是分析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定义业务需求。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总体设计
6、的主要任务是构造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目的是组装信息系统技术部件,并最终使信息系统投人运行。如用户手册等。包括的活动有编程、测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之间的切换等。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目的是对系统进行维护,使之能正常地运作。,瀑布模型示意图,需求分析7%,系统设计6%,软件编程7%,软件测试13%,软件维护67%,用户要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源程序,测试报告,更改要求,UAM,ATM,MP,UTP,UAMP,A 系统分析员M 项目管理员P 程序员T 高级程序员U 用户,6.2 常用开发方法,3)开发原理用户的积极参与:用
7、户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全过程,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绝对必要的因素。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运用系统处理方法,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阶段”,然后再将阶段分为一系列的“活动”,将活动划分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和控制的“作业”。设立检查点:在系统开发的每一个阶段均设立检查点,来评估所开发系统的可行性,避免由于系统开发的失败造成更大的损失。文档的标准化:文档标准化是进行良好通信的基础,是提高软件可重用性的有效的手段。,6.2 常用开发方法,4)优点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前一个阶段的完成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而后一阶
8、段的完成往往又使前一阶段的成果在实现过程中具体了一个层次。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从时间的进程来看,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逐层实现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体现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技术特点。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即首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质量保证措施完备。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出现的错误或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不允许转入下一工作阶段,也就是对本阶段工作成果进行评定,使错误较难传递到下一阶段。错误纠正得越早,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少。,6.2 常用开发方法,5)缺点它是一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基本前提
9、是必须能够在早期就冻结用户的需求,只适应于可以在早期阶段就完全确定用户需求的项目。然而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不现实的,用户很难准确地陈述其需求。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即如何是物理模型如实反映出逻辑模型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如何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地作战的转变过程。该方法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这些文档需要及时更新。6)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6.2 常用开发方法,6.2.2 原型法信息系统原型,就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可以反复修改、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1
10、)原型法产生的原因运用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用户在项目开始初期就非常明确地陈述其需求,需求陈述出现错误,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这种方法不允许失败。事实上这种要求又难以做到。人们设想,有一种方法,能够迅速发现需求错误。当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 GUI)出现后,自80年代中期以来,原型法逐步被接受,并成为一种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6.2 常用开发方法,2)基本思想原型法(Prototyping Method)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第6章ppt课件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