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矿物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第一节 矿物与岩石的风化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第三节 土壤剖面,第一节 矿物与岩石的风化,一、风化作用1、概念: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驱动机理: 任何事物只是处于它生存的环境时才能稳定,矿物岩石所处环境发生改变,稳定性破坏而发生变化。1)物理风化: 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又叫机械崩解作用。,2)化学风化 :主要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4个:溶解作用: 矿物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水化作用: 矿物与水相结合。如赤铁矿变成褐铁矿。水解作用: 矿物与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
2、新矿物。如正长石水解后释放出钾离子,变成了高岭石。氧化作用: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许多矿物和岩石表面染成红褐色。,3)生物风化: 生物作用使岩石就地引起的破坏。 主要因素: 根系的压力和根系分泌物 10-15磅/cm2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酸等。,二、岩石风化的产物,包括三部分:1、可溶性盐 :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2、合成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铁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残余的碎屑:难风化的矿物和各种岩屑。,三、 风化产物母质类型,1、母质: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与
3、土壤的本质区别是不含生物体。2、类型: 根据搬运方式和沉积特点将 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1)定积母质: 又叫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物。母质特点为:颗粒粗,厚度薄,母质疏松,通透性好。,2)运积母质,(1)坡积母质:山坡上部的风化物,在雨水的冲刷下,其中一些较细小的碎屑发生搬运,并在山坡的中下部发生堆积,形成坡积母质。母质特点:颗粒粗细不匀,其中石砾含量较高,矿物成分不稳定。 (2)洪积母质: 又叫洪积物或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洪水搬运沉积。母质特点:粗细混杂,分选性差,在山口处以砾石、粗砂为主,向外逐渐为细砂和粘土,土层薄,易透水。 (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 这种母质是由于风化物在
4、河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母质特点:有明显的层理,而且各层中的颗粒粗细均匀。 此外还有风积母质、海水沉积母质、湖积母质等,洪 积 物(洪积扇),河积物 (甘孜道孚县),湖泊沉积, 湖积物 湖积物指原湖泊底部的沉积物质,以后由于湖水位的下降或陆地上升而出露的一种母质。,各种海岸地貌,浅海沉积,浅海沉积物 浅海沉积物指河流携带泥沙,在海岸边沉积的物质。,3)第四纪沉积物,第四纪距今一百万年左右。在第四纪有多次的冰川活动。沉积物包括黄土、次生黄土、红土和冰碛物 黄土: 黄色风积沉积物,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垂直节理显著,是没有被固结的黄色堆积物。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
5、,宁夏,河南,河北等。次生黄土: 黄土经流水搬运后的沉积物,常带有砾石,称次生黄土。红土: 在第四纪间冰期形成。矿物岩石强烈风化,富含铁、铝的红色粘土。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常呈酸性反应。冰碛物:冰川携带的物质沉积形成。,3)第四纪沉积物,3)第四纪沉积物,海螺沟冰川沉积物,四、成土母质形成的阶段性(地球化学类型)风化壳 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根据元素的迁移情况,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1碎屑阶段 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以机械破碎为主,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
6、一致。,风化后的碎屑物质,2钙积阶段 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中国北方的黑钙土,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黄棕壤,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7、,黄壤,红壤,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简表,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一、土壤形成因素分析二、土壤形成过程分析,一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道库恰耶夫(1881年) 首次建立了 f(, , , ) 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式中:表示土壤;, , , 分别表示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因素。他还提出土壤是一个独立自然体,成为现代土壤科学及土壤地理学的独特研究对象。,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与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41年发表Factors of Soil Formation,提出S = f ( Cl, O, R, P, T, ) 简称clorpt函数式,成为土壤形成的通用公式
8、。,1、气候,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决定着母岩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图1 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相关分析图式(据沃洛布耶夫,1958),图2 北京大兴通量观测站点,图3 不同地带土壤中苜蓿碎屑分解速率的实验模拟(据Jenny,1983),图4 土壤剖面发育与气候湿润度的关系图,2 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引入成土过程,并合成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生活着有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理代谢过程构成了地表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使得养分在土壤中保持与富集,
9、从而促使了土壤的发生与发展,如图,图9 生物小循环,1)生物小循环 生物吸收 生 死 淋溶 物 亡 搬运 吸 收 矿质化 腐质化 微生物分解,岩石碎屑与可溶性物质,土壤发生和发展,活有机物,松散堆积物,可溶和难溶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有机残体,腐殖质,图10 生物群落及其对成土过程的作用图式,图12 不同植物作用下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垂直分布比较,2)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可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利用光能制造有机体;土壤动物的生命活动和机械扰动,参加物质与能量转化、转换过程,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微生物促进生理生化活动的进行,导致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累积。
10、,3 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年轻土壤的某些性质主要是继承母质的。1)母质的质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母质质地直接决定土壤的颗粒组成,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 母质质地影响土壤发育的速度和程度。2)母质层理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上砂下粘蒙金土;上粘下砂漏风土3)母质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关系 母质组成决定土壤,4 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对物质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一般地,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水分条件好。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重力导致土壤
11、物质运移; 水分淋洗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土壤盐化。,图13 地形对水分运动的影响(据John Gerrard,2000),5 时间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土壤发育速度取决于成土条件 有利的土壤发育条件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森林植被、低石灰含量的松散母质、排水良好的平地;阻碍条件是干冷的气候、草原植被、高石灰含量且通透性差、紧实的母质和陡峭的地形。2)土壤发育的主要阶段 随着时间的进展,土壤发育经历幼年、成熟和老年等阶段。,图16 不同地带土壤剖面发育与成土年龄相关示意图(据Gerrard,2000),3)时间作为成土因素则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水文和地形等对成
12、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图17 在稳定条件下土壤发育的时间序列示意图,6 人为活动对土壤发展的影响,1)人为活动的特点: 人为活动具有快速性; 人为影响建立在自然因素基础上; 人为活动具有两重性; 人为活动具有目的性2)影响途径: 一是通过改变成土条件, 二是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简答: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机理(150字),二 土壤形成过程分析(soil forming process)(本部分为了解内容),土壤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过程的总体.主导过程: 母质与生物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基本动力: 母质与气候之间辐射能和水分之间的交换;实在内容:
13、 土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物质迁移与转化,土壤形成过程中能量转换示意图,(一) 基本成土过程,基本成土过程可概括为: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添加到土壤中(addition)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loss) ;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迁移(translocation);在土壤内部物质或能量的转化(transformation).,1 淋溶与淀积过程:,淋溶(eluvation): 下渗水将土壤剖面上部的可溶性盐溶解,向下运移的过程的过程;淀积(illuvation): 溶解的物质在土壤剖面下层沉淀积累的过程。,2 淋洗过程(Leaching),淋洗: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出
14、土体的过程。 前苏联学者波洛诺夫列举部分土壤成分的相对活性表: Cl- 100 SO42- 57 Ca2+ 3.00 Na+ 2.40 Mg2+ 1.30 K+ 1.25 SiO2 0.20 Fe2O3 0.04 Al2O3 0.02,3 枯枝落叶堆积过程(littering): 植物残体在矿质土表面累积的过程;4分解(decomposition)与合成(synthesis):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与新矿物和新有机物的形成过程。,5 棕化(braunification)、红棕化(rubification)与铁化(ferrugination) 从极地到赤道,土壤存在逐渐红化的趋势6 还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岩石 风化 土壤 形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