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ppt课件).ppt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2.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之间的关系。3.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4.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 观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1、中共调整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措施:,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
2、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改工作队员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
3、建的统一战线。,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实施和结果:,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4、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们夹道欢迎土改工作队,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军,活跃在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小车队,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尽管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战场一直都是在解放区内。,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进行战略
4、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78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突击兵力大幅减少,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总兵力。敌我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作出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转变的决策:举行全国性的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国民党,共产党,战略防御,战略进攻,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刘邓大军为何将战略进攻的目标选定为大别山呢?,1947年夏
5、,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东威慑南京,西逼武汉,刘邓大军占领大别山后,将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陕北,山东,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简图),大别山,武汉,南京,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攻”,毛泽东比喻说,蒋介石的这种兵力部署就“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挺进大别山,邓小平,刘伯承,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刘邓大军乘竹筏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区,建立鄂豫皖解放区
6、,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 中心南京和武汉。,大 别 山,三路大军挺进中原,陈谢兵团,陈粟主力,刘邓大军,针对敌我双方战略态势,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并确定了“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略部署:以刘邓大军实行中央突破,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陈谢大军直出豫陕鄂边界地区,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以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边区,扩大原有根据地。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互为犄角,紧密配合,开辟新的中原解放区。,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
7、武汉。随后,在华北、华东、西北、东北各战场,人民解放军都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态势。,武汉,南京,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解放军的坦克,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分到土地后喜悦的解放区农民,国统区学生的示威游行,国统区的饥民,中共赢得民心,1948年8月敌我力量对比表:,延安,西柏坡,南京,沈阳,北平,徐州,武汉,西安,南京,解放战争形势图,1946年夏,1948年秋,背景: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
8、时机已经成熟。,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1)决战条件:,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2)三大战役: (1948.91949.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东北,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东北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胜利后可挥师入关,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为什么中共中央会把战略决战的首次战役放在东北呢?,长春,沈阳,锦州,塔山,黑山,营口,河 北,解放了
9、东北全境。,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率领之下,率先在东北发起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切断国民党军队企图逃往关内的退路,然后回师北上解放长春,并歼灭增援锦州的10万国民党军队。11月,解放军攻克沈阳,胜利结束辽沈战役。,辽沈战役(1948.9.1211.2),歼敌47万余人,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三大战役,1948年10月15日锦州宣告解放,沈阳人民集会游行,庆祝全东北解放,300万人,290万人,辽沈战役结束后,辽沈战役后,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而人民解放军增加到300万,开始在数量上也取得了优势。,三大战役,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人民 解放战争 胜利 课堂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