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认识型活动(课堂ppt)课件.ppt
《观察认识型活动(课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认识型活动(课堂ppt)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2,3,一、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活动内容的设计 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 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 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4,(二)活动目标的设计科学知识:获得哪些经验,形成哪些初级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使幼儿哪些能力得到发展,形成哪些技能,学习哪些方法科学情感: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培养,5,设计活动目标注意事项,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的目标。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6,我闻到了(小班),活动目标1
2、.尝试用鼻子辨别不同的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感觉。2.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7,蜗牛(大班),活动目标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习性与生活环境。2.培养幼儿观察自然事物的兴趣。,8,设计活动目标注意事项,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所谓活动目标,是指幼儿通过活动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应尽可能用可以观察的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根据活动目标的要求设计活动过程,同时也便于对活动的效果加以衡量和评价。例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这一目标就不够行为化,而如果是“激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就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加以衡量。当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有些目标或要求的实
3、现是隐性的,如有的仅仅是一种体验,而不能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行为,有的是一种长期的、缓慢的、累积性的变化,很难在一次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也不能绝对要求所有的目标,要求都是一种行为目标 。,9,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 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包括三大方面和若干具体内容。一次教学活动,只是实现目标的漫长过程中的一步,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不必也不可能把总目标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而应该在全面贯彻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针对活动内容特点的目标。因为具体活动内容的不同,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例如,观察动、植物的活动,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积极的情感和态
4、度、爱护小生命的行为等;而观察科学现象的活动,则更适合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在科技制作活动中,则是重点培养幼儿的操作技能。 我们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有针对性,突出该活动内容的特色。3.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的目标。,10,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我们在要求活动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的同时,还要看到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育过程又是千变万化的,教师预先设计的目标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要求,而应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以适应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教师不可能为每个幼儿设计一个目标,但教师
5、应有这样的考虑,即对待不同的幼儿,应以不同的目标要求他。在设计目标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使目标的表述更加灵活。,11,例如要求幼儿“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给叶子分类”,就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可以适用。 我们也要认识到,活动目标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框架,而是可以随着活动的开展而变动和调整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但不能成为对活动的束缚。这是活动目标设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12,活动材料的设计:1.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13,活动材料的设计:1.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 例如观察活动就要准备有
6、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观察对象,必要时还需要提供观察工具。分类的活动,则应为幼儿准备分类盒、分类对象,而且分类对象的数量和特征要便于幼儿分类。测量的活动,则应准备测量对象和必要的测量工具。这样围绕目标提供材料,才能保证材料在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4,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准备材料时除了要考虑活动目标,对材料本身的结构也要加以考虑。所谓材料的结构性,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可利用性等。如果材料具有丰富的结构,就能促使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认识、发现,甚至创造。此外,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还可以考虑: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是成品,还是半成品,
7、怎样为幼儿提供可以选择的材料?哪些材料可能引起幼儿的创造性使用?等等。,15,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 教师在准备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提供什么材料,还要考虑提供多少材料。只有提供充足的材料数量,才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需要。但是,不同的活动对材料数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是桌面操作材料,则一般需要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以保证其进行单独操作。一些需要合作的小实验或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每个小组一份材料。对于感知观察活动,则应视情况而定,有的要求每人一份材料,有的可以每组一份材料,还有的比较大的观察对象甚至可以全班集体观察同一个对象。有的活动需要提供多样性的材料,但不可能为每个幼儿都准备很多,可以采取
8、每组一份材料,组内幼儿相互交换,甚至各组提供不同的材料,允许幼儿轮流到各组去进行操作。,16,三、活动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活动的设计原则:明确任务,引起兴趣、简短1.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2.教师的指令或提问导入3.利用情境表演导入4.环境布置导入5.教师演示现象导入6.通过谜语、儿歌、故事、谈话导入,17,课堂小练习1.在的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花坛,提出要求:“请仔细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蚂蚁?”观察蚂蚁2.教师说:“小朋友,先来猜个谜语远看像只鸟,近看像只猫,晚上捉老鼠,白天睡大觉”引出猫头鹰3.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请小朋友把每样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玩一玩,看看哪些
9、物体会改变原来的形状。4.老师把凹进去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乒乓球恢复原状,引出膨胀现象。,18,(二)活动展开的设计 包括怎样安排幼儿活动,用什么方法活动,如何提问,如何出示教具。1.提问的设计(具体、明确、简短、具有启发性 )问题答案性质 开放性问题 答案不是固定、唯一的 封闭性问题 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教师活动,19,“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每个幼儿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便于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发现。获取广泛的经验。,20,“你还见过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扩展幼儿的经验,把活动的内容和幼儿口常生活
10、中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回忆并交流各自的经验。,21,“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的问题意在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想出各种方法,并且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以上的问题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它们有着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2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对认识对象、探索对象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对不同对象特征的比较。每个幼儿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对象、比较对象,并且可以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因而是完全开放的。,23,为什么有的物体是沉有的物体是浮?,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24,开放性问题:1.“蜗牛吃什么东西?”
11、2.“如果,你想会怎样?”3.“为什么你认为天平那边会低下去?”4.“说说看,为什么会这边感觉干,那边感觉湿?”5.“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使蚯蚓从那一边爬出来?”6.“这项活动,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25,总的来说,教师的设计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幼儿的思维。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而不是固定、唯一的。应该能指向幼儿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发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和经验。例如:“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每个幼儿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便于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发
12、现。获取广泛的经验。,26,。“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对认识对象、探索对象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对不同对象特征的比较。每个幼儿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对象、比较对象,并且可以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因而是完全开放的。“还有什么”“你还见过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扩展幼儿的经验,把活动的内容和幼儿口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回忆并交流各自的经验。“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的问题意在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想出各种方法,并且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以上的问题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它们有着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27,教师
13、在设计“为什么”的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幼儿是否有能力回答。幼儿很难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的问题,但不一定要幼儿正确地回答,而是激起他们的想象和猜测,例如“天上的云为什么会动呢?”“糖在水里为什么会化掉呢?”等等。对于中、大班幼儿,如果是事物之间的简单的、明显的、外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为什么”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是有帮助的。对于幼儿可能会感到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将直接设问改为反问或假设性问题。例如,如果没有.,会怎么样?,28,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名称。,29,封闭性问题:1.
14、引导注意焦点:“哪一杯水最热?”2.协助回忆所学:“你刚才最先做什么?”3.回忆先前的观察:“豆子泡水一天后,和昨天一样吗?”、“哪棵树比较高?”,30,活动结束的设计1.和幼儿一起总结并评价这次活动后结束。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结束以后继续探索,或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3.以幼儿展示或摆弄自己的制作成品结束。4.以绘画、唱歌或跳舞等方式结束。5.迁移幼儿的学习经验。,31,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什么是观察认识型活动?2.观察的意义?3.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有哪些?,32,一、什么是观察1观察是幼儿通过看听闻触尝等多种感官获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
15、观察实物,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观察技能。在观察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学的方法。,33,34,牵牛花为什么只在清晨开放,生物的生活习性总是经过长时期的自然进化而形成的,但也受周围环境比如阳光、温度、湿度的影响。早晨的空气湿润,阳光柔和,对牵牛花最为适宜,这时牵牛花花瓣的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生长得快,于是花瓣向外弯曲。这样,花就开了,其他的花开也是这个道理。到了中午,阳光强烈、空气干燥,娇嫩的牵牛花花朵因缺少水分而只好萎谢了。,35,36,2. 作用(1)观察是幼儿
16、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观察是幼儿探究的基本技能。(3)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4)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5)帮助逐步形成对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6)观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途径。,37,1. 个别物体观察 单个物体(或一类物体)或现象直接接触,了解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大、中、小适用,小班较多)信息 :重在把握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以及光滑粗糙、软硬 、气味等特性,生活、生长习性和特点,物体的静态与动态,物体存在与环境关系等。 通过这类观察积累大量感性经验,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38,每次观察可从不同角度提出
17、新的要求,经过反复观察使幼儿对个别物体或现象有较全面的认识。分析案例猫第1次 说出猫的名称,认识明显的特征,知道它爱吃的食物,产生观察的兴趣。第2次 重点了解它的益处,教会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脚、爪子)。,39,40,41,兔子和它的长耳朵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中,发现小兔子的可爱,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实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萝卜、白菜、青草各少许,竹笼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组织幼儿安静坐好。 2、引入新课长耳朵兔子。 师:将兔子抱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请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谁也到我们教室来了?(兔子
18、),小兔子可爱吗?(可爱)。它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长长的耳朵),我们把它起名长耳朵兔子好听吗?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长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42,(二)活动指导 1.运用各种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指导语: (1)看一看,兔子长什么样?你最喜欢兔子的哪个部位?(逐一观察兔子的每一个部位,突出兔子的观察与认识)。 (2)摸一摸,大胆说出你的感觉(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学一学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兔子跳的动作。然后问大家: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欢吃什么?(胡萝卜、白菜、青草)请一幼儿喂兔子。,43,2、编儿歌:小兔子。
19、(1)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兔子长什么样说清楚,编成儿歌好吗?综合小结:耳朵长,尾巴短,一张嘴巴分三瓣。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爱。 (2)幼儿学儿歌。 3、小实验: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 (1)将小兔放入竹笼子里,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兔子的耳朵会不会转动。教师猛然击掌。然后请幼儿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没有转动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问什么地方转动?(向上、向后) (2)请幼儿击掌,再实验一次。 4、带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小兔子的动作,不要惊吓小兔子。 三、活动结束,44,2.长期系统性观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对某一物体进行系统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察 认识 活动 课堂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