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物流行病学(三)Pharmaco-epidemiology,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原则,一、正确设计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所针对的总体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用药特点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性研究:分析确定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由药物引起实验性研究:比较新老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坚持代表性、可靠性、可比性、显著性原则研究对象能够代表一般人群各种诊断、测量方法准确、可靠对比组之间除研究因素之外,其他方面具有可比性保证足够的样本量设计方案一经确定,中途不得随意更改,二、明确定义药物暴露所研究的药物必须按服用时间、剂量和疗程给予明确的规定:日剂量,
2、处方药总剂量等;应当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加以描述;出示药品包装,查阅病历及原始处方;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药物暴露的程度。,三、明确定义异常结局疾病发生的时间明确定义:确定药源性疾病才能作为不良反应研究的结局;考虑研究结局的时间窗,对不良反应的研究集中在药物治疗后的重点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从用药后数秒至数年不等。研究对象中要排除明显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病例:研究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应排除急性肝炎患者;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研究降压药是否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应当分析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四、注意控制混杂因素和偏倚药物暴露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经常受年龄、性别、其他疾病和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
3、响,有时甚至歪曲了真实的关系,因此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必须对这类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处理偏倚也是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五、正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选用的统计方法不恰当或对变量的定义、分组不正确,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六、谨慎解说研究结果观察性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性,这些研究中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有益作用必须遵循病因推断的原则合理地解读,以免引发错误结论和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混乱。例如:2000年10月PPA(苯丙醇胺)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病例-对照研究:苯丙醇胺与岀血性脑卒中关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示,PPA可增加出血性
4、脑卒中发生的风险。11月16日SFDA紧急通知暂停使用和销售、停止审批含有PPA的药品。,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药物流行病学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使用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如常用的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尤其在上市后监测和重大药害事件的调查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确定药物与不良结局的关系。评价时应当遵循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的准则,同时要充分注意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设计类型分类,一、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方面的分布信息,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
5、态的基本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示。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时间、地区、人群各种分布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描述;描述可疑病因因子分布特征;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提供线索或是建立病因假设,为早期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分类:个例调查或病例报告生态学研究现况调查,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个例调查或病例报告1.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对个别发生的病例或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该患者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核实诊断并进行护
6、理指导;掌握当地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资料。内容:一般的人口学资料、核实诊断,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确认,追查发病原因。个例调查一般无对照,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无很大作用。,一、描述性研究,举例 1859年冬季,德国。医师Zenker。 患者女性,20岁,旅馆服务员。圣诞节发病,1月20日就医,一周后不治身亡。尸检发现肌肉里有许多旋毛虫。旅馆调查发现老板娘几乎同时发病。全面详细询问得知,12月21日该店曾宰杀过一头猪。猪肉取样检查,发现许多旋毛虫囊。进一步调查发现,老板和屠宰者后来也发生了同样的疾病。 Zenker医师从一个病例的调查开始,通过
7、流行病学实践,首先发现了人是怎样感染上旋毛虫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常常先发现的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个例,但可能由此发现重要信号。,服务员老板娘宰杀的猪老板和屠宰者发现旋毛虫病,一、描述性研究,2. 病例报告(case report):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能激发人们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目的和用途:(1)病例报告往往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第一个线索:孕妇服用沙立度胺(thalidomide)新生儿先天畸形;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避孕药静脉血栓栓塞;氯化乙烯肝血管肉瘤:1974年氯化乙烯工厂男性工人发现3例肝血管肉瘤(一个工厂的小人群中);
8、,一、描述性研究,艾滋病的发现:1980.101981.5,洛杉矶既往健康年轻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了5例卡氏囊虫肺炎(以往只在免疫系统受抑制的老年癌症患者中发生,通常是化疗的结果,男女发病机会均等)。CDC研究,证实了同性恋者中有发生这种综合症的高度危险,以后病例报告有提示经血传播,发现艾滋病的特殊危险因素,证实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艾滋病的作用。(2)可用于阐明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麻醉药氟烷肝炎:一名使用氟烷进行麻醉的麻醉师反复发作肝炎并已肝硬化,总是在麻醉工作后几小时内发作,暴露于小剂量氟烷时肝炎便可复发,再加上临床观察、生化检验和肝组织学等方面的证据,证明了氟烷可引起肝
9、炎。,一、描述性研究,目的和用途:(3)揭示已知疾病的特殊性:通过对个别病例的记录和形象描述,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内容,给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便于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局限性:病例数少,且有高度选择性,故易发生偏倚。所以不可轻易确定某种疾病或表现就是药物不良反应。有时临床疾病的表现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难以鉴别,不应该以病例报告作为改变临床诊断、治疗等依据。,一、描述性研究,(二)生态学研究主要是描述患有某种疾病和具有某种特征者(例如服用某种药物者)在不同人群、时间和地区中所占的比例,并从这些群体数据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生是否与服用某种药物有关,为进一步确定不良反应的原因提
10、供研究线索。以人群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分布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进行暴露因素(如服用某种药品或接触某因子等)与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用于调查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时,能够快速、经济地完成,并且常可利用现有的资料:人口学、各种产品、疾病发生和死亡、卫生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监测规划和疾病登记的资料。,一、描述性研究,分类: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生态比较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了解这些人群中某些因素的发生率,并同疾病的发病率对比观察是否一致,从而为探索病因而找到线索。举例:男性患不育症产棉区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产棉区
11、:棉花生产不育症棉籽油消耗量与不育症发生率成正比:棉籽成分不育症棉酚男性不育症,一、描述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生态趋势研究连续观察一个或多个人群中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暴露增加或降低)和某疾病的发病率变化,探讨两者的关系。举例:反应停从上市,销售量达到高峰,直到从市场上撤除,两年中的销售曲线与短肢畸形发病及其消长情况相一致,并且二者刚好相隔一个孕期,因此提示反应停可能是导致短肢畸形的原因。,图1 反应停与短肢畸形的生态趋势研究,描述性研究是粗线条的:生态学研究只是分析群体的平均药物暴露率水平与人群总的发病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不知道每个个体的药物暴露与疾病状况,也无法控制各种可能的混杂因素。
12、在结果解读时必须慎重。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生态学上某疾病与药物暴露的分布一致,可能是该药物与疾病之间确有联系,但也可能在个体水平上两者毫无关系。举例:美国20世纪70年代,随着口服避孕药的增加,同期育龄妇女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生态学分析提示口服避孕药与致死性冠心病之间有负的关联,但大量以个体资料为基础的分析性研究否定了这一结论。可见,生态学研究只是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因果关系的确定必须采用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三)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 :研究在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人群中的药物与相关事件的关系;研究人群暴露于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分布
13、状态,如老年人群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了解某人群药物使用的特点,研究医生处方习惯的药物利用回顾研究等。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药物利用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药政管理研究等。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现况调查可以对多个断面的现况调查作动态分析。例如我国先后6次进行的人口普查。,1. 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1)可以查明当前某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强度和患病人群特征及地区分布的特点,以便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与哪些环境因素(包括药物)、人群特征以及防病措
14、施有关,以供采取防治措施和制定政策。发病率(incidence rate)现患率(prevalence rate),又称患病率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累积率(cumulative rate):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一、描述性研究,(2)现况分析的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供流行病学研究,还可用于提供某些职业中疾病发生或其他健康结局的信息。适宜于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如血型、肤
15、色、种族、性别等研究;适宜于对能发挥长期、慢性累积影响的暴露因素的研究,如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3)可以早期发现患者,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利用普查、筛选等手段,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采取治疗措施。,一、描述性研究,(4)可用于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如果定期地在某一人群中进行现况研究,收集有关暴露与疾病的资料,将现况调查的结果与同一地区几年以前或几年以后的同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则可评价某些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5)可以进行疾病监测。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长期进行疾病监测,可以对所监测疾病的分布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
16、况;用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用于区域卫生规划的制订与评估;进行参数估计,用于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订;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一、描述性研究,2. 现况调查的特点及局限性特点:不设对照组,利用大样本优势,根据事件(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提示某种可能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举例:处方监测事件。如样本量大,数千例用药者在用药期间都发生某种效应(如血尿),则提示该药有导致该效应(血尿)的可能,为深入调研提供了线索;若样本太少,此种研究的意义将受到明显影响。弱点:由于现况调查是在同一时间点评价暴露和疾病状况(横向研究),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两者之间的发生顺序及因果关系。因此只能为病因
17、研究提供线索,而不能得出有关疾病因果关系的结论。主要用于慢性病,而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的研究。举例:低社会阶层的人比高社会阶层的人精神错乱患病率高。低社会阶层的人易患精神疾病?还是患精神疾病的人易于落入第社会阶层?,一、描述性研究,3. 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要点(1)明确调查目的考察药物预防、治疗措施;探索病因或危险因子;描述疾病的分布;药物上市后的情况(2)掌握有关的背景资料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向专家咨询、总结经验等。(3)确定研究人群(4)暴露的测量暴露即所研究的因素,是指个体或群体接触药物的情况,并用定量或半定量尺度和客观指标进行描述。用调查表、记录、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手段来测量暴露,确定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流行病学 总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