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由基聚合ppt课件.ppt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自由基聚合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按单体聚合物的结构变化分类,按聚合反应的机理分类,缩聚反应,加聚反应,开环聚合反应,逐步聚合,连锁聚合,聚合反应,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加聚是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也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烯类是加聚的主要单体,主要原因是因为烯类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与键相比,键较弱,容易断裂进行加聚反应,形成加聚物。,一、加聚和连锁聚合,引发剂一般带有易分解的弱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倾向。均裂时形成各带一个电子的中性自由基:,异裂时产生一对带电荷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一般条件下,烯类单体并不能自动打开键而聚合,而是有赖于引发剂或者外加能量。
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根据活性中心不同,连锁聚合分为:自由基聚合:活性中心为自由基阳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阴离子配位聚合:活性中心为配位离子,连锁聚合的重要代表,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的重要性:,在连锁聚合中,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的最为成熟。工业上自由基聚合物约占聚合物总量的60。许多常见的重要的品种如高压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 丁苯橡胶、ABS树脂等都属于自由基聚合产物。,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的总反应由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并、串连而成。,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二、烯类
3、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主要与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有关,另外位阻效应对能否聚合也有影响,但与选择性的关系较小。,(1)电子效应,醛和酮中的C和O原子电负性差别较大,羰基键有异裂倾向,可由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聚合,但不能自由基聚合。,醛酮类单体:,杂环类单体一般也按阴离子或阳离子机理聚合。,乙烯类单体中的碳碳键兼有均裂和异裂的倾向,因此有可能进行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将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影响到活性种的稳定性,从而对自由基、离子聚合产生选择性。,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乙烯:无取代基,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较难聚合,
4、只能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或者在特殊催化剂下进行配位聚合。,带供电基团的乙烯类单体:如带有烷氧基、烷基、苯基、乙烯基等单体。供电子基团使碳碳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的进攻,进行阳离子聚合。,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带吸电基团的乙烯类单体:如丙烯腈、丙烯酸酯类单体。吸电子基团如丙烯腈,氰基将使双键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进攻,进行阴离子聚合。,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卤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而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抵消后,电子效应微弱,因此氯乙烯、氟乙烯、四氟乙烯等既不能阴离子聚合,也不能阳离子聚合,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卤代烯烃:,除少数带有强吸电子性基团的单体(如硝基
5、乙烯、偏二腈乙烯等)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外,大部分乙烯类单体都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带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如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由于共轭效应,电子离域程度大,易诱导极化,能按上述三种机理进行聚合。,共轭烯烃:,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根据乙烯基单体上所带取代基的电负性,将取代基与聚合选择性的关系总结如下:,结论: 乙烯基单体对离子聚合有较强的选择性,但对自由基聚合的选择性很小,大部分烯类单体均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表31 烯类单体对连锁聚合机理的选择性,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注:“”表示可以聚合;“”表示已经工业化。,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位阻效应 单体中取代基
6、的体积、位置、数量等引起的位阻效应,在动力学上对聚合能力有很大影响,但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却无甚关系。,单取代的烯类:即使侧基较大,也能聚合。,1,1双取代烯类单体:一般按基团性质进行聚合。但如果两个取代基都很大,如二苯基乙烯时,则只能聚合成二聚体。,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1,2双取代烯类单体:位阻效应大,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一般都难以聚合,只能形成二聚体。,XCH=CHY,CH3CH=CHCH3、ClCH=CHCl、CH3CH=CHCOOCH3,CH2=CHXY,多取代烯类一般都不能聚合。氟代乙烯:几乎所有氟代乙烯都能聚合,主要原因为氟原子半径小,仅次于氢,位阻效应可以忽略。如聚四氟乙烯。,第
7、三章 自由基聚合,注:1、表示能聚合,表示不能聚合。 2、*表示形成二聚体 3、碳原子半径为0.075nm,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三、聚合热力学和聚合解聚平衡,对于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反应的初态为单体,反应的终态是聚合物。,进行聚合的判据吉布斯自由能G:,如果G0,则聚合物将发生解聚;若G0,则单体聚合与聚合物解聚处于可逆平衡状态。,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GH TS,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符合变化,有四种组合:,H0和S0,这是最普通的组合。因为一般聚合是放热或减焓反应,故H0;另一方面,单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后,无序性减小,是减熵过程,故S0。因此,只有焓变大于TS的时候,G0,聚合才能发生。在某一临
8、界温度下,G0,则H TS,聚合和解聚处于平衡状态,这一临界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Tc,可以简单计算如下:,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当温度TTc时,G0,则聚合物将发生解聚。H0(吸热)和S0。只有一个例子,八元环硫开环聚合成线形聚硫。另外两种情况,H0,表示任何温度下都会聚合;以及H0和S0,表示始终不能聚合。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实际例子。,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四、自由基聚合机理,自由基的活性,自由基是带孤电子的基团,其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对自由基起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共轭效应和位阻效应。,前两个过于活泼,引起爆聚;最后五种则是稳定的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为阻聚剂。,第三章 自由
9、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机理是由单体分子转变成大分子的微观历程,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组成。,1)链引发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的反应,由两步反应组成:第一步: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第二步: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吸热反应,活化能很高,反应速率小。,放热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很大,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链增长单体自由基打开烯类分子的键,加成,形成新的自由基。,链增长反应特征: 强放热,一般烯类聚合热为5595 kJmol-1。 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在10-110s之内,反应的聚 合度可以达到103104,速率难以控制,随机终止。 反应体系
10、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 中间物种。,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在烯类单体的聚合加成中,链增长反应主要是头尾结构,兼有“头头”、“尾尾”等键接方式。,大分子链微结构:,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主要受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影响。,苯乙烯聚合,主要是头尾连接。原因如下:头尾连接时,苯基与孤电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共轭体系,对自由基具有稳定作用。头尾连接时的位阻较小。,立体构型一般为无规立体构型。,3)链终止自由基的活性很高,难以孤立地存在,容易相互作用而终止。双基终止有偶合和歧化两种方式。,偶合终止:两个自由基的孤电子作用形成共价键。,偶合终止特征:出现头头连接,大分子的
11、聚合度是链自由基结构单元数的二倍,在大分子的两个末端均为引发剂残基。,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歧化终止特征:大分子的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结构单元数相同,大分子一端是引发剂残基,一端是饱和或不饱和基 团,两者各半。,歧化终止: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 而终止。,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链终止的方式与单体种类和温度有关。,一些单体60时进行自由基聚合的终止方式:,链终止的活化能很低,终止速率常数极高(106108Lmol-1s-1),但双基终止受扩散速度的控制。,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链增长和链终止是一对竞争反应。如果仅从一对自由基来看,双基终止明显比链增长快。但对于整个反应体系而言,由于单体浓
12、度(110molL)远远大于自由基浓度(10-81molL),结果,增长速率要比终止速率大很多,否则将不可能形成高分子聚合物。,注意:,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4)链转移链自由基还有可能从单体、引发剂、溶剂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将电子转移给失去原子的分子而成为新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向低分子链转移:,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链自由基向低分子转移的结果将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一般发生在叔氢原子或氯原子上,结果是在叔碳上带有孤电子,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就形成支链。,向大分子链转移:,阻聚作用:自由基向某些物质转移后,形成稳定的自由基,不能再引发单体聚合,最后失活终止。具有阻
13、聚作用的化合物称作阻聚剂,如苯醌、芳胺等。,自由基聚合特征: 自由基聚合微观历程明显可以分成链引发、链增长、链 终止和链转移等基元反应,显示出慢引发、快增长、速 终止的动力学特征,链引发是控速步骤。 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增长极快,不能停留 在中间阶段。在反应产物中除了含有少量引发剂外,仅 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 随着聚合的进行,单体浓度逐渐降低,聚合物浓度逐渐 增加。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 少量(0.010.1%)阻聚剂足以使自由基聚合终止。,五、引发剂自由基聚合的第一步反应是链引发,一般需要通过外界条件的作用引起链引发反应,比如加入引发剂,或者通过光、热、辐射等引发作用。,1
14、、引发剂的种类自由基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引发剂,溶解性:油溶和水溶性,元素:有机和无机类,偶氮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有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两类:,X为吸电子取代基:-NO2, -COOR, -COOH, -CN等,引发剂结构上具有弱键,其离解能为100-170 kJ mol-1,远低于C-C键的共价键能350 kJ mol-1,因此容易分解,高热或撞击都可能引起爆炸。,偶氮二异丁腈(AIBN)是最常用的偶氮类引发剂,其热分解反应式如下:,多在45-80下使用,一级反应,只产生一种自由基,广泛用于聚合动力学研究。比较稳定
15、,储存安全;但80-90下也剧烈分解。分解成的2氰基丙基自由基由于氰基的共轭效应和甲基的超共轭效应,减弱了自由基的活性和脱氢能力,因此较少用作接枝聚合的引发剂。,有机过氧类引发剂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过氧化氢热分解,产生两个氢氧自由基,活化能很高(220 kJ mol-1),很少单独用作引发剂。,烷基过氧化氢 R-O-O-H二烷基过氧化物 R-O-O-R过氧化酯 RC-O-O-OR过氧化二酰 RCO-O-O-COR过氧化二碳酸酯 ROOC-O-O-COOR,常用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其活性与AIBN相当,受热分解时,过氧键均裂生成两个自由基,如:,BPO按两步分解
16、:第一步,分解成苯甲酸自由基,有单体存在时,既可以引发聚合;无单体时,容易进一步分解成苯基自由基,并放出CO2,但分解一般不完全。,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是这类引发剂的代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广泛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分解产物是离子自由基。,一般聚合温度在60以上,过硫酸盐才能有效地分解,在酸性介质中,分解速率加快。,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有些氧化还原体系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该体系的活化能低,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该体系的氧化剂组分有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烷基过氧化物等;还原剂组分则分为无机还原剂(Fe2+、Cu+、N
17、aHSO3、Na2SO3、Na2S2O3等)和有机还原剂(醇、胺、草酸、葡萄糖等)。,热分解的活化能 单独 亚铁盐过氧化氢 220kJ mol-1 40kJ mol-1过硫酸钾 140kJ mol-1 50kJ mol-1异丙苯过氧化氢 125kJ mol-1 50kJ mol-1在5引发聚合,仍有较高的聚合速率。,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该体系的氧化剂主要是过氧化物,如烷基过氧化氢、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酰等,还原剂有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三乙基铝、三乙基硼等)。过氧化二苯甲酰BPO/N, N-二甲基苯胺是最常用的体系,该体系活性高,可以在室温下使用,用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18、的聚合。,3、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在自由基聚合的三步主要基元反应中,链引发是最慢的一步,控制着总的聚合反应速率。引发剂分解一般属于一级反应,即分解速率Rd与引发剂浓度 I 的一次方成正比:,经过积分可以得到:,或,I 0,I 分别代表起始时间和时间t时的引发剂浓度。I/I0代表引发剂残留分率,它随时间呈指数关系衰减。,通过实验,固定反应温度,测定不同时间下引发剂的浓度,以ln(I/I0)对t作图,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得kd。 偶氮类引发剂,测定分解析出氮气来计算引发剂的分解量;过氧类引发剂,用碘量法测定残留的引发剂浓度。,半衰期是指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工业上常用某一温度下引
19、发剂半衰期的长短或相同半衰期所需温度的高低来比较引发剂的活性。根据60oC时的半衰期把引发剂分为高、中、低活性三类: 高活性: t1/2 6h,4、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效率f:引发剂分解后,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引发剂损耗主要是因为诱导分解和笼蔽效应等副反应。,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如:,在转移前后,自由基的数目没有改变,却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从而降低引发剂的效率。,偶氮二异丁腈一般没有或仅有微量诱导分解。过氧化物特别容易诱导分解,也容易进行双分子反应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这些反应都使引发剂效率降低,一般不超过0.5。,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自由基 聚合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