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ppt课件.pptx
《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ppt课件.ppt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神经系统,是机器人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及进行内部反馈控制的工具。 感知系统将机器人各种内部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从信号转变为机器人自身或者机器人之间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数据、信息甚至知识,它与机器人控制系统和决策系统组成机器人的核心。,3.1感知系统体系结构,机器人感知系统本质是一个传感器系统。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构建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环境建模、传感器的选择等。感知行为按照复杂度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反射式感知:信息融合感知可学习感知自主认知。,3.1.1 感知系统的组成,人类具有5种感觉,即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机器人有类似人一样的感觉
2、系统,Asimo机器人的传感器分布。机器人则是通过传感器得到这些信息的,这些信息通过传感器采集,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分成视觉、力觉、触觉、接近觉等几个大类。,视觉:获取信息最直观的方式,人类75%以上的信息都来 自于视觉。视觉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和图像理解。触觉 触觉传感系统不可能实现人体全部的触觉功能。机器人触觉的研究集中在扩展机器人能力所必需的触觉功能上。一般地,把检测感知和外部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接触、压力、滑觉的传感器,称为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听觉-机器人拥有听觉,使得机器人能够与人进行自然的人机对话,使得机器人能够听从人的指挥。达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技术是语音技术,它包
3、括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两个方面。嗅觉-机器人嗅觉系统通常由交叉敏感的化学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算法组成,可用于检测、分析和鉴别各种气味。味觉传感器-海洋资源勘探机器人、食品分析机器人、烹调机器人等需要用味觉传感器进行液体成分的分析,3.1.2 感知系统的分布,1内传感器与外传感器1) 内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通常用来确定机器人在其自身坐标系内的姿态位置,是完成移动机器人运动所必需的那些传感器。,2) 外传感器 外传感器用于机器人本身相对其周围环境的定位,负责检测距离、接近程度和接触程度之类的变量,便于机器人的引导及物体的识别和处理。按照机器人作业的内容,外传感器通常安装在机器人的头部、肩部、腕
4、部、臀部、腿部、足部等。,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取被观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为获取较好的感知效果,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有着不同的分布形式:水平静态连接:传感器分布在同一水平面的装配方式。一般用于多个同一类型传感器互相配合使用的场合,传感器具有零自由度。非水平静态连接:传感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布。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感器常常采用,传感器具有零自由度。水平动态连接:传感器分布在同一个水平面,且至少具有一个自由度。一般用于多个同一类型传感器互相配合。非水
5、平动态连接:传感器不在同一水平面分布,且至少具有一个自由度。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感器常常采用。动态与静态混合连接:多个传感器既有静态连接又存在动态连接,动静结合的连接方式。,3.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部属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显著地扩展了移动机器人的感知空间,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为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开发、机器人间合作与协调,以及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拓展提供了可能。,3.2距离/位置测量,机器人测距系统主要完成如下功能:实时地检测自
6、身所处空间的位置,用以进行自定位;实时地检测障碍物距离和方向,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检测目标姿态以及进行简单形体的识别;用于导航及目标跟踪。,非接触测定空间距离的方法大体可以按以下几种角度进行分类。,3.2.1 声呐测距,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脉冲回波法通过测量超声波经反射到达接收传感器的时间和发射时间之差来实现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测距,也叫渡越时间法。该方法简单实用,应用广泛,其原理如下所示,发射传感器向空气中发射超声波脉冲,声波脉冲遇到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由接收传感器检测回波信号。若测出第一个回波达到的时间与发射脉冲间的时间差t,即可算
7、得传感器与反射点间的距离s。 脉冲回波方法仅需要一个超声波换能器来完成发射和接收功能,但同时收发的测量方式又导致了“死区”的存在。因为距离太近,传感器无法分辨发射波束与反射波束。通常,脉冲回波模式超声波测距系统不能测量小于几个厘米的范围。,3.2.2 红外测距,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致在0.761000m。工程上把红外线所占据的波段分为四部分,即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红外传感系统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2) 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3) 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
8、射的分布图像;(4) 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5) 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基本原理 红外传感器,一般采用反射光强法进行测量,即目标物对发光二极管散射光的反射光强度进行测量。红外传感器包括一个可以发射红外光的固态二极管和一个用作接收器的固态光敏二极管或三极管。当光强超过一定程度时光敏三极管就会导通,否则截止。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需汇聚在同一面上,这样反射光才能被接收器看到。,3.2.3 激光扫描测距,扫描运动位于由物体到检测器和由检测器到激光发射器两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检测器聚焦在表面很小的一个区域内。因为光源与基线之间的角度和光源与检测器之间的基线距离已知,可根据
9、几何关系求,相位法如图所示,波长为 的激光束被一分为二。一束(称为参考光束)经过距离L到达相位测量装置,另一束经过距离d到达反射表面。反射光束经过的总距离为,若d=0,此时,d= L,参考光束和反射光束同时到达相位测量装置。若d增大,反射光束与参考光束间将产生相位移若两个波形将再次对准。因此只根据测得的相位移,无法区别反射光束与发射参考,因此只有要求光束 才有唯一解,并代入上式,3.2.4 旋转编码器,1. 绝对式编码器绝对型编码器能提供运转角度范围内的绝对位置信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图中示意了从发光管经过分光滤镜等光学组件,通过编码盘的透射光被光学敏感器件检测到的原理。,2. 增量式编码器
10、,典型的增量式编码器由一个红外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和一个由遮光线和空隔构成的码盘组成。当码盘旋转时,遮光线和空隔能阻拦红外光束或让其通过。为计算绝对位置,增量型编码器通常需要集成一个独立的通道索引通道,它可以在每次旋转到定义的零点或原点位置时提供一个脉冲。通过计算来自这个原点的脉冲,可以计算出绝对位置。,3.2.5 旋转电位计,电位计就是带中心抽头的可变电阻。旋转电位计通常具有一个轴,轴旋转的时候电位计的抽头会在电阻丝上移动。使用它们作为角位移传感器的时候要注意两点:旋转电位计都是采用电阻丝作为传感元件。属于接触式测量,会有磨损,寿命有限,因此不宜用在高速频繁旋转的场合;由于制造工艺原因,同一型号
11、的多个旋转电位计会有一定误差。通常这个误差在5%10%。因此无法用于高精度的角位移测量。,3.3触觉测量,一般认为触觉包括接触觉、压觉、滑觉、力觉四种,狭义的触觉按字面上来看是指前三种感知接触的感觉。触觉传感器可以具体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或阵列式)。1)集中式传感器集中式传感器的特点是功能单一,结构简单。2)分布式(阵列式)传感器分布式传感器可以检测分布在面状物体上的力或位移。,3.4压觉测量,通常我们将机器人的力传感器分为三类: 装在关节驱动器上的力传感器,称为关节力传感器。用于控制中的力反馈。 装在末端执行器和机器人最后一个关节之间的力传感器,称为腕力传感器。 装在机器人手爪指关节(或手指
12、上)的力传感器,称为指力传感器。 力觉传感器是从应变来测量力和力矩的,所以如何设计和制作应变部分的形状,恰如其分地反映力和力矩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1)环式,图中所示为美国Draper研究所提出的Waston腕力传感器环式竖梁式结构,环的外侧粘贴测量剪切变形的应变片,内侧粘贴测量拉伸一压缩变形的应变片。,2) 垂直水平梁式,图中为 Dr. R. Seiner公司设计的垂直水平梁式力觉传感器。在上下法兰之间设计了垂直梁和水平梁,在各个梁上粘贴应变片构成力觉传感器。,3)圆筒式,图为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研制的六维腕力传感器,它由一只直径为75mm的铝管
13、铣削而成,具有八个窄长的弹性梁,每个梁的颈部只传递力,扭矩作用很小。梁的另一头贴有应变片。,4) 四根梁式,图为日本大和制衡株式会社林纯一研制的腕力传感器。它是一种整体轮辐式结构,传感器在十字梁与轮缘联结处有一个柔性环节,在四根交叉梁上共贴有32个应变片(图中以小方块),组成8路全桥输出。显然,六维力(力矩)的获得需要进行解耦运算。,3.5姿态测量,移动机器人在行进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地形或者各种障碍。这时即使机器人的驱动装置采用闭环控制,也会由于轮子打滑等原因造成机器人偏离设定的运动轨迹,并且这种偏移是旋转编码器无法测量到的。这时就必须依靠电子罗盘或者角速率陀螺仪来测量这些偏移,并作必要的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ppt课件 第三 智能 机器人 感知 系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3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