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道分解ppt课件.ppt
《第三章 信道分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信道分解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通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第3章 信道,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说明: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它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等一起组成通信系统。没有信道,通信就无法进行;信道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因此,有必要研究信道,根据信道的特点,正确地选用信道,合理地设计收发信设备,使通信系统达到最佳。,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3,第3章 信道,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信道容量的概念。要求:注重了解各种实际信道的特点,掌握信道的
2、数学模型,简单运用信道容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4,序:信道的分类,一、根据传输媒质来分:1、有线信道: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等2、无线信道:短波信道、微波中继信道、卫星中继 信道等二、根据信道参数是否变化来分:1、恒参信道:信道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如同轴电 缆、光纤、卫星信道等2、随参信道:信道的参数随时间变化。如短波信道,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5,三、根据信道包含的内容来分:1、狭义信道:仅指传输媒质。2、广义信道:除了传输媒质外,还包含有关 的收发部件。(1)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至解调器输入 端。(2)编码信道:信道编码器输出端至信道译 码器输
3、入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6,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示意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7,第3章的主要内容,3.1恒参信道3.2随参信道3.3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3.4信道容量的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8,3.1.1有线电信道,1对称电缆(图3-1对称电缆结构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9,对称电缆是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相互绝缘的双导线的传输媒质。类型:非屏蔽(UTP)和屏蔽(STP)。导线材料是铝或铜, 直径为0.41.4 mm。 为了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一对线都拧成扭绞状,特点:传输损耗比较大,传输特性比较稳定,价格便宜
4、、安装容易。应用:对称电缆主要用于市话中继线路和用户线路,在许多局域网如以太网、令牌网中也采用高等级的UTP电缆进行连接。,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0,3.1.1有线电信道,2同轴电缆图3-2同轴电缆结构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1,表 3 1 几种有线电缆的特性,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2,光纤直径,纤芯(Core),62.5,5 mm,125,m,m,包层(Clad),Core,8,m,m,125,m,m,Clad,85m,多模,单模,人的头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3,3.1.2微波中继信道,微波频段的频率范围一般在几百兆赫至几十吉赫,其传输特
5、点是在自由空间沿视距传输。由于受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两点间的传输距离一般为3050 km,当进行长距离通信时,需要在中间建立多个中继站图3-3微波中继信道的构成,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4,3.1.2微波中继信道,图3-4二频制或四频制频率配置方式(a)四频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5,3.1.2微波中继信道,(b)二频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6,3.1.3卫星中继信道,图3-5卫星中继信道示意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7,卫星中继信道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构成的通信信道。微波中继信道是由地面建立的端站和中继站组成。而卫星中继信道是以卫星转发
6、器作为中继站与接收、发送地球站之间构成。若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离地面高度为35780km时,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同步,这种卫星称为静止卫星。不在静止轨道运行的卫星称为移动卫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19,3.2随参信道,3.2.1陆地移动信道陆地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主要在VHF和UHF频段,电波传播特点是以直射波为主。但是, 由于城市建筑群和其他地形地物的影响,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电波传输环境较为复杂,因此移动信道是典型的随参信道。,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0,3.2随参信道,1.自由空间传播图3-6移动信道中自
7、由空间传播损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1,PR=PTGTGR,式中, GT为发射天线增益,GR为接收天线增益,d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的直线距离, 为各向同性天线的有效面积。当发射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都等于1时,式(3.3 - 1)简化为 PR=PT,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定义为 Lfs=,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2,代入式(3.3 - 2)可得 Lfs=用dB可表示为Lfs=20lg =32.44+20lgd+20lgf (dB) (3.3 - 5),式中,d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直线距离,单位为km; f为工作频率,单位为MHz。由式(3.3 - 4)可以看出,自由空
8、间传播损耗与距离d的平方成正比,距离越远损耗越大。图 3 6 给出了移动信道中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频率和距离的关系。,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3,3.2.1陆地移动信道,2反射波与散射波当电波辐射到地面或建筑物表面时, 会发生反射或散射, 从而产生多径传播现象,图3-7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和图3-8平滑表面反射,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4,3.2.1陆地移动信道,3折射波电波在空间传播中,由于大气中介质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导致电波在空间传播时会产生折射、散射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5,3.2.2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说明: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
9、波在电离层,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所形成的信道。电离层离地面60600 km。当频率范围为330MHz(波长为 10100 m)的短波(或称为高频)无线电波射入电离层时,由于折射现象会使电波发生反射,返回地面。,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6,3.2.2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图3-10电离层结构示意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7,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最主要的特征是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电波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 (2) 电离层反射区高度所形成的细多径; (3) 地球磁场引起的寻常波和非寻常波; (4) 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漫射现象。
10、以上四种形式如图 3 - 11 所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8,3.2.2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图3-11多径形式示意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29,3.3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3.3.1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说明: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可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1理想恒参信道特性设输入信号为si(t),则无失真传输时,要求信道的输出信号,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30,3.3.1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式中:K0为传输系数,它可以表示放大或衰减一个固定值;td为时间延迟,表示输出信号滞后输入信号一个固定的时间。频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信道分解ppt课件 第三 信道 分解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