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全解ppt课件.ppt
《第七章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全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全解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免疫电镜,一 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二 几种常用的透射电镜方法要点,一 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特异性抗体用电子致密物质,如铁蛋白、胶体金等标记后,使之与组织超薄切片中的抗原结合,在电镜下观察到标记物所在位置,即为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一)组织固定与取材(二)免疫染色(三)包埋 (四)对照试验,(一)组织固定与取材,原则:既要保存良好的细胞超微结构,又要注意保持组织的抗原性。固定: 固定剂的要求: 不损害细胞内抗原的活性; 固定速度快、效果好; 分子量小,易于渗透; 固定后,不引起交联,造成空间的阻碍,影响标记抗体进入抗原位。,影响固定的因素有: 固定剂的种类; 固定剂的浓度,浓
2、度过大,对抗原的活性有影响,浓度过小,固定效果差; 固定剂的pH; 固定剂的温度,一般采用24冷固定;这样能降低细胞自溶作用和水分抽提; 固定时间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固定快,也与缓冲系的离子强度有关,离子强度大,渗透压大,穿透力强,固定要快。不同的固定剂,或同一固定剂的不同浓度所需的固定时间也不一致; 与被固定的细胞类型有关。,选用固定剂不宜过强。常采用灌注固定法。 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液 过碘酸赖氨酸一多聚甲醛液(PLP液): 对含糖类丰富的组织固定效果特佳。(使用前必须用已知效价的抗原做一系列预实验。如固定剂的种类浓度、温度、pH及固定时间等。然后做出预处理的效价,作为失活参考以再选择最适条
3、件。),取材:免疫电镜技术较光镜免疫化学技术要求更迅速、精细。,灌流后需续固定:四氧化锇,(二)免疫染色,包埋前染色 包埋后染色 超薄切片免疫染色,1 包埋前染色,即先行免疫染色,在解剖显微镜下将免疫反应阳性部位取出,修块;常规电镜方法处理,经锇酸固定、脱水、树脂包埋。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范围太小,可作二次包埋: 即第一次包埋时将组织置于两层塑料片之间,中夹环氧树脂如夹心面包式,进行高温聚合,然后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出需要部位作第二次包埋。,包埋前染色的组织,以中层较为理想。 表层因受机械修整,结构保存不好,深层因抗体不能透入,免疫反应弱或无。 半薄切片可在相差显微镜下不染色观察(PAP),免疫反应
4、部位呈黑点状; HE或甲苯胺蓝染色的半薄切片上,免疫反应部位呈棕黄色。 取相连续的超薄切片 为避免电镜铅、铀染色反应与免疫反应之间的混淆,分别以两个铜网捞取,其中之一进行染色观察,另一以铀单染色或不染色进行对照观察。,包埋前染色法的优点是: 切片染色前不经固定、脱水及包埋等过程,不破坏抗原。 在免疫反应阳性部位定位作超薄切片,提高电镜下的检出率。适用含抗原量较少的组织。,2 包埋后染色(载网染色),组织标本经过固定、脱水及树脂包埋、制成超薄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载网染色)注意事项: 四氧化锇具有保存抗原的作用,但应用四氧化锇可使抗原活性明显减低。后固定中一般以不用四氧化锇为佳,或尽量缩短在四氧
5、化锇中停留的时间。, 在载网染色过程中,铜网易与化学物质产生反应,故需选用镍网或金网。 在免疫组化处理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网面的湿润,网面干燥会影响抗体活性。,优点: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方法简便,阳性结果有高度的可重复性,还能在同一超薄切片上进行多重免疫染色。缺点: 抗原活性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减弱甚至丧失; 环氧树脂中可与组织成份发生反应而改变抗原性质; 包埋在环氧树脂中的组织不易进行免疫反应等。,解决对策:去除包埋剂:饱和苯溶液,无水酒精中NaOH饱和溶液或乙氧化钠溶液等。去除四氧化锇:免疫染色前,将载网超薄切片以H202液蚀刻数分钟,以去锇和增强树脂的穿透性。,3 超薄冰冻切片,将组织置
6、于蔗糖保护液中,以液氮速冻;在冰冻超薄切片机上切片;免疫染色。 不需经固定、脱水、包埋等步骤,所以抗原性保存 较好,兼有包埋前和包埋后染色的优点。但技术条 件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三)包埋,树脂包埋、低温包埋,1 树脂包埋 环氧树脂包埋法 直接脱水后包埋 原位包埋:将小片组织或半薄切片贴在载片上, 将充满环氧树脂的明胶囊倒置 于切片上聚合、硬化,进行包埋。,2 低温包埋,低温包埋剂:,(1)Lowicryls: 是丙烯酸盐和甲基丙烯酸盐化学物质,包括K4M、HM20、K1lM、KM23等系列产品。 特点: 是能在低温下保持低粘度; 具有在光照射下聚合的能力,光聚合作用与温度无关。,K4M和K
7、11M具有亲水性,能较好地保持组织结构和抗原性,减少背景染色;HM20和HM23具疏水性,能产生高反差图像,适用于扫描、透射电镜和暗视野观察切片的制作。K4M应用较多,1)包埋剂的配制: 由三个部分组成: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 调整单体、交联剂比例,增加交联剂,可增加组织块的硬度。 中等硬度的组织块,其配制比例如下: K4M:单 体 17.30g 交联剂 2.70g 引发剂 0.10g 可用微量注射器加针头抽取后,注入棕色玻璃容器避光,用玻棒轻搅35 min或用一小管通入液氮气泡搅拌。勿过分搅拌,以防氧的气泡进入包埋剂中。,K4M 的应用,2) 生物样品处理程序 取材,以多聚甲醛一赖氨酸过碘酸
8、钠固定; 含7蔗糖PBS,冲洗过夜; 0.1 molLPBS, pH 7.2冲洗; 系列脱水;, 包埋: 新鲜K4M置于胶囊内,将组织块移入,在-30-40以紫外线灯照射24h使之聚合。如为100W灯泡,照射距离应大于85 cm。聚合后的胶囊移至室温在紫外线下继续照射23天,可增加其硬度,便于切片。,3) 免疫染色 切片贴在金网或覆有碳膜的镍网上; 正常羊血清30 min; 稀释一抗,372h; 可用烧杯法(或塑料壶喷洗法),以镊夹镍网在烧杯中洗荡; 正常羊血清30min。, 二抗以正常羊血清稀释,以镍网置于血清滴上孵育。 冲洗如。 覆于2OsO4水溶液上,30min。 冲洗如。 干燥后在电镜
9、下观察。 注意事项:所有步骤在室温、湿盒内进行;所有溶液需经微孔滤纸滤过。 Lowicryls 应保存在暗处,一4,该物质有刺激性,在配制时应戴手套,以免触及皮肤。在通风橱内操作,以免蒸汽刺激眼睛。如触及皮肤和眼睛,应立即以水冲洗局部。,(2)LR white和LR gold 是一种混合的丙烯酸单体的透明树脂; 具有极低粘度和较强嗜水性,穿透性强,有利于抗体(或抗原) 和免疫化学物质穿过LR树脂,达到组织结合部位; 在免疫细胞化学的光镜(半薄切片)和电镜水平应用都具有良好 效果。 标本脱水至70乙醇即可,能较好地保持抗原性。 生物样品处理与免疫染色等同常规树脂切片。,(3)GMA(乙二醇甲基丙
10、烯酸酯) 优点: 电子密度大; 影像反差好。 缺点: 包埋聚合后的组织块很脆,不易修整和切片。 聚合过程中易造成组织损伤如人为的细胞器肿胀。 缺乏稳定性,不能承受电子束轰击,包埋剂遇热升华,造成组织塌陷变形。故后来为环氧树脂所取代。,环氧树脂:有良好的塑料稳定性,能承受电子束的轰击不变形;影像反差好,分辨率高;半薄切片染色不够满意,效果不如GMA包埋切片的染色效果。,改进方法:增加一定比例的增塑剂如甲基丙烯酸丁脂和水、聚乙二醇400改变其硬度。使之变软;加入适量的交联剂乙烯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增强其抗电子束轰击的稳定性。选用低温型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避免聚合时过快,产生高温,损伤组织结构。GMA已广
11、泛应用于半薄切片(13 um)的光镜观察,特别是组织化学方面的研究和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 过滤: GMA单体溶液在出厂时都加有氢醌类稳定剂,用前须以每25ml单体溶液加一匙活性碳,在振荡器上振荡5 min,过滤以除去氢酯,以免影响聚合。 2) 包埋剂的配制: a. 100GMA N-甲基丙烯酸丁酯 66.5ml 5乙烯二甲丙烯酸酯 28.5ml 1.5过氧化苯甲酰 1.0g 1.0PEG 400 1.0ml,GMA包埋剂的配制、生物样品处理和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bA液: GMA单体液 90ml PFG z300 59.4 ml 过氧化苯甲酰 0.20.69 g 搅拌
12、溶解后置棕色瓶内;4保存。 B液: PEG z400 20 ml 二甲基苯胺 1 ml 应用时A:B按10:1比例充分混。,3) 生物样品处理: 组织固定可用PLP液或1戊二醛溶液(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经系列酒精脱水至新鲜的GMA单体溶液中浸24h。 以上步骤可在室温或4进行。,4) 包埋聚合: 组织移入盛满包埋液的胶囊内,放在真空泵内以去除包埋液中的气泡,然后在4,以紫外线灯(波长360nm)在距胶囊底部1020cm处进行照射1216h,以手指捏胶囊试其硬度可知聚合是否完成。在聚合完成后,将胶囊丢人热水中以去除胶囊外壳。,5) 包埋后染色:切片贴在镍网上,按胶体金标记蛋白A技术(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电子显微镜 免疫 组织化学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