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新能源材料ppt课件.ppt
《第七章新能源材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新能源材料ppt课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能源及其新材料,主要内容新能源材料 储氢材料新型二次电池材料 燃料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核能材料,什么是能源?,能源是指一切能量集中的含能体(如煤炭石油)和能量过程(如风和潮汐),能到达地球表面的,都叫做地球上的能源。,能源分类,能源的分类,能源按被利用的程度分,常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薪柴燃料、水能等;新能源 如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另外还有核能。,按获得的方法分,一次能源 即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 即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蒸汽、焦炭、煤气、氢等,它们使用方便,易于利用,是高品质的能源。,按能否再生分,
2、可再生能源 即不会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如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再生能源 它随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如石油、煤、天然气、核燃料等。,按对环境的污染分,清洁能源 即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等;非清洁能源 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生态环境严重破坏:,1952年12月,伦敦烟雾;酸雨;河流干涸;,因二氧化硫排放每年经济损失1126亿元(世界银行统计超过5000亿元),污 染 现 状,能源结构发生变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半个世纪来,世界煤炭消费比例一直呈下降的趋势,70年代起石油已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第一位。水能和核能的利用,主
3、要表现在水电及核电的比例上。电能是现代化所必须的高级二次能源。,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能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率不高,能源结构也不合理。2009年,中国风力发电量达到了25.8亿瓦,超过了德国的25.77亿瓦,仅次于美国35亿瓦;2020年,中国将投入足以实现年发电量150亿瓦的风力涡轮机,成为世界最大的风能生产国。尽管在新能源领域有了大规模的增长,但风力发电量只占据中国电力消耗总量的1%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世界能源消耗还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之类的矿物能源为主,不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矿物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枯竭已成为共识。,煤炭开采,海上
4、石油开采平台,严重的生态破坏,矿物能源面临枯竭。(1992世界能源大会),1994年,3.矿物能源面临枯竭 世界化石燃料探明可采储量,巨大的能源危机:已开采800亿吨石油,按现在的开采速度, 地球上已探明的1770亿吨石油储量仅够开采50年;已探明的17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仅够开采63年;已探明的9827亿吨煤炭还可用300年到400 年;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全球441座核电站每年消耗6万多吨浓缩铀,仅够使用100年左右。 世界各国水能开发也已近饱和,风能、太阳能尚无法满足人类庞大的需求。,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资源与能源最充分利用技术(Maximum Energy and
5、 Resources Utilization-MERU技术)环境最小负荷技术(Minimum Environmental Impact-MEI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材料是两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材料就是用于新能源生产、转换和应用所需的材料。发展新能源材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地热海洋能氢能,太阳能,氢能,风能,潮汐能,地热,核能,2009年,世界第八大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旗下的生物能源公司代表来到成都,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洽谈,希望能将四川的麻风树引进到巴西种植。 麻风树是世界上公认的生物能源树,其果实可全部用来炼取生物柴油,而且在“
6、碳汇交易”市场上具有巨大潜力,,麻风树种植,麻风树果实-小桐子,2011年11月,从小桐子中提炼出的生物航空燃料应用于波音747客机在首都机场首次验证试飞成功。本次试飞由国航、中石油、美国波音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合作完成,我校陈放教授应邀参加。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研发生产航空生物燃料的技术能力,这对于促进生物燃料应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材料是指能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主要包括:储氢合金为代表的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材料质子交换膜电池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材料硅半导体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铀、氘、氚为代表的反应堆核能材料-,
7、主要特点新能源材料能把原来使用的能源转变成新能源;新能源材料可提高贮能效率,有效进行能量转换;新能源材料可以增加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内蒙古四王子旗太阳能电池光伏电站,太阳能热水器,新能源的应用,21 材料的作用,(4)材料的组成、结构、制作与加工工艺决定着新能源的投资与运行成本。例如,太阳电池所用的材料决定着光电转换效率,燃料电池及蓄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质量决定着电池的性能与寿命,而这些材料的制备工艺与设备又决定着能源的成本。因此,这些因素是决定该种新能源能否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22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及面临的课题,为了发挥材料的作用,新能源材料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
8、组成部分,新能源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样也是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加工工艺、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使用效能以及它们四者的关系。结合新能源材料的特点,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22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及面临的课题,1)研究新材料、新结构、新效应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与转换效率。例如,研究不同的电解质与催化剂以提高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研究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及各种结构(包括异质结、量子阱)以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寿命与耐辐照性能等。,22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及面临的课题,2)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能源的大量应用必然涉及到新材料所需原料的资源问题。例如,太阳电池若能部分地取代常规发电,所需的半导体材料要在
9、百万吨以上,对一些元素而言(如镓、铟等)是无法满足的。因此一方面尽量利用丰度高的元素,如硅等;另一方面实现薄膜化以减少材料的用量。又例如,燃料电池要使用铂作触媒,其取代或节约是大量应用中必须解决的课题。当新能源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还必须考虑废料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工艺与循环使用。,22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及面临的课题,3)安全与环境保护 这是新能源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例如,锂电池具有优良的性能,但由于锂二次电池在应用中出现过因短路造成的烧伤事件,以及金属锂因性质活泼而易于着火燃烧,因而影响了应用。为此,研究出用碳素体等作负极载体的锂离子电池,使上述问题得以避免,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二次电池。另外有
10、些新能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三废而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服务期满后的废弃物,如核能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都是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必须解决的问题。,22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及面临的课题,4)材料规模生产的制作与加工工艺 在新能源的研究开发阶段,材料组成与结构的优化是研究的重点;而材料的制作和加工常使用现成的工艺与设备;到了工程化的阶段,材料的制作和加工工艺与设备就成为关键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开发针对新能源材料的专用工艺与设备以满足材料产业化的要求。这些情况包括:大的处理量;高的成品率;高的劳动生产率;材料及部件的质量参数的一致性、可靠性;环保及劳动防护;低成本。,22 新能源材料的
11、任务及面临的课题,例如: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生产中开发多孔态镍材的制作技术;开发锂离子电池的电极膜片制作技术等。在太阳电池方面,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美国能源部拨专款建立称之为“光伏生产工艺”(Photovoltaic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的项目,力求通过完善大规模生产工艺与设备使太阳电池发电成本能与常规发电相比拟。,22 新能源材料的任务及面临的课题,5)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现代的发电技术、内燃机技术是众多科学家与工程师在几十年到上百年间的研究开发成果。用新能源及其装置对这些技术进行取代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成本有无竞争性。从材料的角度考虑,要降低成本,一方面要靠从上述
12、各研究开发要点方面进行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靠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这要从解决材料性能退化的原理着手,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选择材料的合理组成或结构、材料的表面改性等;并要选择合理的使用条件,如降低燃料中的有害杂质含量以提高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寿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储氢材料,氢能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氢能热值高,如燃烧1kg氢可发热1.4105kJ,相当于3kg汽油或4.5kg焦炭的发热量;资源丰富,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水中含氢量达到11.1;干净、清洁,燃烧后生成水,不产生二次污染;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可作为燃料电池发电,也可用于氢能汽车、化学热泵等。氢能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
13、界特别关注的科技领域。,氢能利用关键是高密度安全储存和运输技术。氢密度很小,单位重量体积很大。目前市售氢气一般是在150个大气压下储存在钢瓶内,氢气重量不到钢瓶重量的1/100,且有爆炸危险,很不方便。为解决氢的储存和运输问题,人们研发了相应的储氢材料,主要包括活性炭、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及合金化合物四大类储氢材料。,常用高压氢气瓶,活性炭储氢,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2000m2/g以上,低温加压可吸附储氢。活性炭原料易得,吸附储氢和放氢操作都比较简单。富勒烯(C60)和碳纳米管(CNT)对氢气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单层碳纳米管的吸氢量比活性炭高,H2的吸附量可达5-10(质量分数),有望成为新
14、一代储氢材料。,富勒烯C60,碳纳迷管,无机化合物储氢,某些无机化合物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可储氢,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放氢。利用碳酸氢盐与甲酸盐之间相互转化,吸氢和放氢反应为:以活性炭作载体,在Pd或PdO的催化作用下,以KHCO3或NaHCO3作为储氢剂,储氢量约为2(质量分数)。该法优点是原料易得、储存方便、安全性好,但储氢量比较小,催化剂价格较贵。,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借助储氢载体(如苯和甲苯等)与H2的可逆反应来实现,包括催化加氢反应和催化脱氢反应。该法储氢量大,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的理论储氢量分别为7.19和6.18(质量分数),比高压储氢和金属氢化物储氢的实际量都大。储氢载体苯和甲苯
15、可循环使用,其储存和运输都很安全方便。催化加氢和催化脱氢装置和投资费用较大,储氢操作比较复杂。,合金化合物储氢,在一定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能多次吸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合金被称为储氢合金。氢原子容易进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形成金属氢化物,如TiH2、ZrH1.9、PrH2.8、Ti1.4CoH、LaNi5H、MmNi4.5H6.6等。,氢原子在合金化合物中的占位:(a)四面体;(b)八面体,a,b,储氢合金可储存比其体积大1000-1300倍的氢,而且合金中存储的氢表现为H与H+之间的中间特性,结合力较弱,当金属氢化物受热时又可释放氢气。,储氢合金的储氢量比较,储氢合金材料达到实用目的,必
16、须满足下列要求:储氢量大,能量密度高;吸氢和放氢速度快;氢化物生成热小; 分解压适中:容易活化;化学稳定性好;在储运中安全、无害;原料来源广、成本价廉。,四川大学材料学院储氢材料课题组首创低成本V-Ti-Cr-Fe四元合金体系:在温和条件下可快速吸氢饱和:40,6min,储氢合金材料主要有:稀土系列、镁镍系列、钛合金系列等。大多数金属氢化物储氢量在1-4(质量分数)、能量密度高,所需费用明显低于深冷液化储气和高压储氢,原料易得,安全可靠。储氢合金已成为各国都积极研发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储氢方法。,我国生产的稀土储氢合金,稀土系储氢合金,LaNi5是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由荷兰Philip实验室
17、于1969年首先研制。LaNi5在室温下可与一定压力的氢气反应形成氢化物,如下式所示:LaNi5具有优良的储氢性能,块状LaNi5合金储氢量约1.4(质量分数),分解压适中平坦,活化容易,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和抗杂质气体中毒性。,LaNi5成本高,大规模应用受限,因此发展置换La和Ni的多元合金:LaNi5-xMx(MAl、Mn、Cr、Fe、Co、Cu等)和R0.2La0.8Ni5(RY、Gd、Nd、Th等)。用富Ce混合稀土(Mm)代替La可研制廉价的MmNi5储氢合金,在MmNi5基础上开发多元合金,如MmNi1-yBy(B=Al、Cu、Fe、Mn、Ga、Sn、Cr等)系列,不仅保持LaN
18、i5的优良特性,而且在储氢量和动力学特性方面优于LaNi5,价格仅为纯La的1/5。,2009年,西博会上展出的川大宝生实业公司生产的稀土储氢合金电池,钛系储氢合金,TiFe具有优良储氢特性,吸氢量约1.75(质量分数),室温下释氢压力约为0.1MPa。价格较低,具有很大实用价值。TiFe活化困难,须在450和5MPa压力下进行活化;抗毒性弱(特别是O2),反复吸释氢后性能下降。为改善TiFe合金储氢特性,可用过渡元素(M)置换部分铁形成TiFe1-yMy(M=Cr、Mn、Mo、Co、Ni等)。TiFe0.8Mn0.2可在室温3MPa氢压下活化,生成TiFe0.8Mn0.2H1.05氢化物,储
19、氢量达到1.9wt。,镁系储氢合金,在300-400和较高氢压下,Mg2Ni与氢生成Mg2NiH4,含氢量为3.65wt,理论储氢量可达6%,但其稳定性强,释氢困难。用Ca和A1取代部分Mg形成Mg2-xMxNi,氢比物离解速度比Mg2Ni增大40以上,活化容易,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性质稳定。利用过渡元素(M)置换Mg2Ni中的部分Ni,形成Mg2Ni1-xMx合金(MV、Cr、Mn、Fe、Zn等),也可改善吸/释氢的速度,具有实用价值。,储氢合金的应用,氢储存是储氢合金最基本的应用。金属氢化物储氢密度高,采用Mg2Ni制成的储氢容器与高压(20MPa)钢瓶和深冷液化储氢装置相比,在储氢量相等
20、的情况下,三者质量比为1:1.4:1.2,体积比为1:4:1.3;储氢合金储氢无需高压或低温设施,节省能源;氢以金属氢化物形式存在储氢合金中,安全可靠,便于氢的运输和传递。,储氢合金储氢量与其他储氢方法储氢量的比较,储氢合金可分离氢气。混合气体流过储氢合金分离床,氢被吸收形成金属氢化物,杂质排出;加热金属氢化物,得到回收氢气。反复提纯可获得高纯氢气,每年大量含氢尾气放空(仅合成氨工业全国每年放空尾气数十亿m3,含有50-60%的氢气),回收利用可提供大量廉价氢气,得到巨大的能源补充。,氢气纯化装置,氢气纯化工厂,某些储氢合金的氢化物同氘、氚化物相比,同一温度下吸释氘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有较大
21、差别,可用于氢同位素的分离。TiNi合金吸收D2的速率为H2的1/10,将含7%D2的H2导入到TiNi合金中,每通过一次可使D2浓缩50%,通过多次压缩和吸收,氘的浓度可迅速提高,同时回收大量高纯H2。,氢同位素的应用,金属氢化物也是理想的能量转换材料。氢化物热泵:以氢气为工作介质,储氢合金为能量转换材料,相同温度下分解压不同的两种氢化物组成热力学循环系统,以它们的平衡压差驱动氢气流动,使两种氢化物分别处于吸氢(放热)和放氢(吸热)状态,达到升温、增热或制冷目的。德国用LaNi5/Ti0.9Zr0.1CrMn合金获得-25低温;日本用MmNiMnAl/MmNiMnCo制备制冷系统,连续获得-
22、20低温,制冷功率为900-1000W。,储氢合金电极替代NiCd电池中的Cd负极,组成镍-氢化物电池,不但具有高能量密度,而且耐过充,放电能力强,无重金属Cd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储氢合金在镍氢电池上的应用,新型二次电池材料,一次电池使用后常随普通垃圾一起被丢弃或掩埋,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泄露也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二次电池或蓄电池:放电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充电时则使体系回复到原来状态,将电能以化学能形式重新储存起来。,镍氢充电电池,Li离子充电电池,传统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和镉镍电池理论比能量低,且铅和镉都是有毒金属,对环境污染极大。目前应用较广的是镍氢电池(表示为Ni/M
23、H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表示为LIB电池),不但性能优良,而且污染较小,被称为绿色电池。,铅酸蓄电池,NiCd充电电池,Ni/MH镍氢二次电池,Ni/MH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Ni(OH)2,负极材料为储氢合金,电解质为KOH水溶液。与Ni/Cd电池相比,Ni/MH电池具有以下优点:能量密度是Ni/Cd电池的1.5-2倍;充放电速率高;耐过充和过放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低温性能好;无Cd元素对环境的污染。,Ni/MH二次电池,Ni/MH电池在充放电中产生如下电极反应,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正极: 负极:电池反应:,Ni/MH电池工作原理,Ni/MH电池的正极材料是Ni(OH)2,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储氢合金
24、,其种类如表所示。,典型的Ni/MH负极材料及特征,电解质需要有高的离子传导能力,目前使用的Ni/MH电池的电解质是KOH水溶液。KOH水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液体电解质给电池加制作带来不便。用高导电性能的固体或凝胶电解质替代KOH是Ni/MH电池的一个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采用高吸水和高亲水能力的聚合物凝胶作为电解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普通KOH电解质电池相近。,Ni/MH电池开发重点是大功率、高容量方向。国际上主要汽车公司如GM、Ford和Toyota等相继开发出Ni/MH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GM公司生产的Ni/MH电池动力车,单次充电后可行驶225km,时速为150公里。,GM生产的EVI
25、汽车,用26个12V的电池,3小时充电后时速可达到150公里,日本Toyota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混合动力车,该车采用240只高功率的Ni/MH电池串联电池组提供动力,总电压288V,容量为6.5Ah。,丰田公司生产的RAV4-EVI汽车,充电一次可行驶215公里,2010年,我国电动汽车已从研发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开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五至十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纯电动汽车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一汽丰田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上海通用的雪佛兰混合动力汽车,我国已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中国公共交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新能源 材料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29858.html